國慶長假期間熱映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中,一座矗立在農田中間的5G基站,彰顯了中國5G建設的熱情。國慶節前夕,中國5G基站已達60萬個。
不過,圍繞5G應用、5G技術等,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例如,最近有聲音認為,5G成本高昂,技術上不夠成熟,找不到應用場景,5G投資已過度超前。
的確,與3G和4G時代相比,中國在5G時代第一次走到領跑位置:發牌照時間處於第一波;技術上,中國5G標準必要專利居全球第一;終端上,中國5G手機產量一騎絕塵;中國還擁有較為完整的通信業產業鏈。
產業上的領先也讓中國進入創新“前沿區”,需要不斷攻克技術、應用、成本等問題。例如,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準備在全國範圍建設5G獨立組網的國家,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5G技術距離成熟還有待時日,中國須走在創新前沿。現在國際標準組織3GPP已發佈R15、R16兩個5G標準版本,其中面向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低時延高可靠應用場景的標準,於今年6月底才剛剛完成。面向大連接低功耗的海量機器類通信場景的第三版標準(R17),預計2021年年底完成,隨後相關設備產品的成熟則需要更長時間。
在應用上,超高清直播、雲遊戲、虛擬現實等應用初現雛形。5G礦山、5G港口、5G+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行業應用不斷落地,上百個應用場景在不斷探索中。但能夠盈利的5G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
電信行業專家表示,當前中國5G應用探索已進入“創新前沿區”,尤其是面向企業、面向政府的5G應用已無現成經驗可循,需要比3G/4G時代付出更大的試錯成本。
儘管如此,中國仍需要適度超前佈局5G。殺手級應用的出現有賴於網絡先行。3G的出現帶火了移動電子商務和社交應用,4G激發了移動支付和短視頻等,這些“殺手級”個人用户業務基本出現在網絡商用2-3年之後。
5G對經濟有巨大的引擎作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原主任史煒認為,5G作為底層傳輸網絡,需要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在一起才能產生計算的革命性變化,如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由此才能助力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這也需要網絡先行。
電信業專家陳志剛表示,5G適度超前投資,對於提高ICT(信息通信技術)資本規模,繼續擴大數字經濟在GDP的比重,意義重大。
超前佈局5G已成為共識。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旬,全球已有101家運營商,在44個國家或地區,推出了一種或多種符合3GPP標準的5G商用服務。
5G技術產品成熟有其客觀規律。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從網絡和應用的關係來看,適度超前的網絡是應用發展的基礎。未來3年,5G仍將處於“導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