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家有沒有明顯地感覺到,一向來以謙遜、低調、兼容幷蓄為美德的中國企業家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表現出“自戀”的一面。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論文中就提到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自戀行為;面對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陰陽怪氣”,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朋友圈疑似回應“明年在中國被我們打得找不着東”。辭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之前,馬雲是國內知名的創業家、電商教主和段子手,還圓了電影夢與歌手夢;羅永浩曾在微博發出諸如“ 收購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蘋果並復興它”的豪言……
互聯網經濟在中國興起以前,自戀、高調似乎一向是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格魯夫等的標籤。
在高科技領域,擁有“自戀”屬性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相比較傳統行業的企業家自戀行為更容易產生正面影響。這是怎麼回事呢?
科技行業的企業家自戀,似乎利大於弊所謂自戀narcissism,原本是希臘神話中對水自照、化為水仙的男神,比喻人對自己的迷戀。弗洛伊德則形容自戀型人格,他們往往追求權力和榮耀,渴望被崇拜,具有成功的雄心壯志,同時對自己的決策過於自信,忽視外界的評價。有研究表明,自戀也是領導者身上最常見的人格特質。
而如果我們將自戀型企業家鎖定在科技領域,會發現幾乎都給企業帶來了正面效應。
從營銷效果來看,以埃隆馬斯克為例,這位“硅谷鋼鐵俠”可算是自戀狂中的佼佼者了,極為擅長“語不驚人死不休”,曾經發出過多次AI毀滅人類警告,宣佈移民火星成立國家,又或表示交通過於擁堵我們要到地下發展,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半機械化等等……在社交媒體頻頻露面,還曾到電影裏客串自己。
儘管很多時候馬斯克所説的都並不具備可行性,比如他的腦機接口項目就被許多科學家認為“一個字都不同意”,但這卻並不妨礙每一次發言都能吸引全球媒體的注意,也讓旗下公司如特斯拉、SolarCity、SpaceX、Boring、Neuralink、OpenAI等廣受關注。換算成媒體版面費用,節省了多大一筆宣傳費啊,並且一路拿到融資。連年虧損的特斯拉也一躍變成了北美市值第一的汽車公司。
從企業管理上,儘管“自戀行為”可能會遭到員工和外界的詬病,但回過頭來人們也發現,正是這樣的人帶領企業完成了重要的戰略轉變。
比如曾經説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英特爾創始人之一安迪·格魯夫,本人就非常偏執和自戀,認準目標後不接受反駁,也讓他遭到了很多員工的怨恨。1984年,格魯夫被《財富》(Fortune) 評選為全美最堅強、粗暴的上司。這也不能改變,將英特爾帶出DRAM泥潭、贏得CPU微處理器市場絕對地位的過程中,正是格魯夫把握住了方向,堅持自己的決策,以絕對的自戀和執着讓英特爾能夠戰略轉型、戰勝對手。
麥考比就在《自戀的領導人:難以置信的優點,難以避免的缺陷》(Narcissistic Leaders: The Incredible Pros,the Inevitable Cons)一書中提到,GE前CEO兼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甲骨文公司創始人埃裏森、沃爾沃前CEO佩爾·吉林哈默,都屬於自戀型領導人,而麥考比認為這些人都推動了各自公司的發展。
論到對競爭對手的打擊,對自身的自信(自戀),喬布斯可説是典型代表了,他曾經在各種公開言論中嘲諷蘋果的對手們,説他們平庸、邪惡、缺乏品位。而中國多位以喬布斯為偶像的企業家們,也都曾在其巔峯時期有過惹眼的自戀發言。前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曾經就有句名言,“我的人格力量遠勝喬布斯”。
有意思的是,在科技領域中,企業家的自戀,更容易被解釋成一種自信、外向和領導力的表達,並且往往能帶來巨大的流量,起到營銷效果。
反觀一些傳統領域的企業家,如果喜歡曝光自己的照片、出現在自家產品的宣傳物料上、發表一些自戀言論,可能立馬會讓大眾感覺本末倒置引起不適了。
難道科技領域有特殊的“免油膩金牌”嗎?事實好像還真是這樣。
不自戀不成活:科技企業家的免油膩金牌愛之奉其為“教主”、佈道者,恨之斥其譁眾取寵、心裏沒點AC數。但不管你怎麼看,對於科技企業家們的自戀行為,至少都會關注一下他們在幹什麼、在説什麼,並對其中的創新或可取之處有所思考。
有時,擁有一點諸如“自戀”這樣的不良人格特質,對於科技企業來説可能利大於弊。
就像是足球這樣的團體對抗比賽中,教練的排兵佈陣完全因比賽進程的變化而變化。決定換上一個高大前鋒或加強中場時,其目的是為了增加破門和獲勝的可能性,而並不能肯定一定進球和進幾個球。而企業家“自戀”同理,擁有一個自戀的企業家或管理者,可能是為了增加競爭獲勝的可能性。
在企業活動中,領導者的“自戀”價值主要體現體現在幾個方面:
1.主動創新,規避風險。
一方面,CEO越自戀,企業在尚未得到驗證的新技術上的投資就會越多,也會越早。可在一項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行業的111位CEO的研究發現,自戀性的CEO更希望引人注目,更願意制定宏偉而有活力的戰略,更願意採取大膽的購併戰略,從而在企業績效上也更容易大起大落。
比如蒙桑託公司CEO羅伯特·夏皮羅預見到基因工程給農業的革命性影響,冒着巨大的風險投資轉基因食品,公司轉型為生命科學公司。這種主動創造遊戲規則、較強的創新意識,對於科技企業持續引領技術方向有着正面導向。
此外,科技領域CEO們即便不想自戀,可能也需要出來“賺吆喝”。有時可能與其本性無關,只是“CEO”這個企業品牌產品的宣傳策略,也就是“人設”而已。董明珠就曾解釋自己的“自戀”行為:“我是一個不希望跟別人爭利益的人,但我在這個崗位上必須去爭,這不是我個人的利益,而是集體的利益,這是我的責任。”
一般情況下,自戀者應該都有一定的自戀資本,對於科技企業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圍繞產品主線來設計營銷結構的好方式。
因為高科技市場營銷最核心的風險之一就是產品從研發到市場的轉化,而參與市場交易和轉化的實際成果和項目數目每年會以幾何倍的數量增加,阻塞產業化市場的正常通道,信息嚴重不對稱,投資者和消費者都難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項目,造成市場失靈。而且高科技產業中各行業多是新興行業,在供應鏈中也處於不利地位,強烈需要建立公眾認知度。
顯然,一個自戀型領導能夠憑藉略顯誇張的言行來向外傳達出企業的核心產品與主張,在內部組織灌輸希望、鼓舞士氣,在外部將流量轉化成優勢之一,幫助形成目標市場的領先地位。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馬斯克的星鏈項目,與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同樣都是建立太空互聯網,一行公司最終迎來了破產命運,普遍被認為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了錯誤的產品”,儘管其代表了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但僅憑技術的優勢並未能保證市場的勝利。而星鏈的成功顯然與馬斯克個人的“畫餅”能力密不可分。
西方學者把高科技產業稱為“高速度”產業,在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或者危機時,自戀型人格的堅定、執行,恰恰與人們對領導者特質的認知是吻合的。
2.追求極致,產品為王。
“自戀”的人也是追求完美的人,這在“產品至上”的科技工業界,未嘗不是一種特殊的價值加持。喬布斯的前女友Tina就認為他具有“自戀型人格障礙”,在《喬布斯傳》作者的採訪中,她認為“讓喬布斯變得更友善,或者勸他別那麼以自我為中心,就像期待一個盲人可以看見世界一樣”。
但也正是這種希望將工業品和IT產品做成藝術品的完美主義,喬布斯不斷追求整個工業設計流程盡善盡美,常常斥責工程師白痴,設計出來的產品都是一堆垃圾,才不斷締造出了令世人驚豔的蘋果產品,引領全球科技電子產品的潮流,成為無數數碼人心中的“教主”。
3.回應質疑,危機公關。
比如小鵬汽車的高調,就源於跟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正面交鋒。早在去年,擅長輿論攻勢的馬斯克就曾在外媒“小鵬汽車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讓其維持低價”的文章後,發出兩個笑哭的表情,一度被解讀為是在暗指小鵬偷竊技術。
在小鵬汽車發出“升級其自動駕駛軟件和硬件系統,採用激光雷達技術提高性能”的消息後,馬斯克又轉發並表示“他們沒有特斯拉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這只是小鵬的問題,其他中國的公司是沒有的”。
來自對手的“直球”,如何回應顯然是一門藝術。不回應等於失去主動權,公司出面又過於正式且尺度難以拿捏,此時由創始人以個人身份在社交網絡發言,就能在彰顯自信的同時規避不必要的麻煩,將交鋒鎖在企業家性格的暗戰。而德國心理學家米加·巴克等人的研究中也證實了,自戀者能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企業家之間你來我往的交鋒,但又不影響企業的核心業務發展。
也因此,我會有一種很矛盾的情緒,儘管偶爾也會替“自戀型”企業家的誇張話術尬到腳趾摳地,但還是希望中國科技領域能有更多人開始類似的表演。高科技是需要被認知、關注、解讀的,而如何在信息碎片化的當下被注意到,打造一個“網紅領導”或許是最具性價比的方案之一。
自戀的雙刃劍:如何將自戀的負面影響最小化不可否認,自戀既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驅動並造就了許多企業家卓越的成就和企業的崛起,但同時也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
曼弗雷德就認為自戀是一種病態的自我認知,自戀的人需要向自己證明自己很特別,需要不斷被關注、崇拜,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以及心懷嫉妒。
像是“晶體管之父”肖克利,雖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其自戀的性格也讓他對待員工態度傲慢,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很難與人共事。極度自信也讓他堅持在錯誤的方向上搞研究,導致肖克利實驗室兩年內都沒有新產品問世。最終旗下的精英們不堪忍受他的個性選擇跳槽另起爐灶,他還大為震驚,憤怒地斥責他們是叛徒,也就是著名的“八叛逆”。
除了容易導致人才流失之外,自戀型領導者所在的企業,也需要警惕信息不透明、個體能力得不到施展的組織風險。因為自戀者更容易在信息交流相對封閉的土壤中成長為領導者,但也可能放大自己的意志,在外部環境極具變化時不肯聽取意見,這時候企業的命運可能就會發生反轉。
比如曾經的惠普CEO卡莉·菲奧莉娜,是計算機產業史上少有的權力女性,也曾推動過裁員6000人等舉措,有人認為其剛愎自用,不肯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導致惠普員工怨聲四起,最終黯然離職。
總的來説,自戀型企業家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種人格障礙的某些特質,這使得企業在放大其個人魅力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規避負面影響:
比如對事不對人。將“自戀”能量釋放在戰略選擇、投資創新、管理執行力、市場營銷等正向事務上,在內部建立平衡自戀的組織架構,引入監督和約束制度,在人事上避免不利於組織氛圍的衝突,在決策上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對組織構成的潛在傷害。
企業家自戀所帶來的行為也可能是極端的,在發聲時也需要做好預案,為一些大膽和冒險的發言與行動做好鋪墊,讓新技術、新理念大放異彩,而不是成為羣嘲的對象。
最後,整個社會可能也需要提升容忍失敗的能力。中國文化中不鼓勵個性表達,追求低調、自謙,未嘗與創業環境對於失敗的容忍度不高,以及兜底制度缺位有關。高科技產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高的領域,傳統的實體行業花錯一分錢都可能要命,而一個新科技的失敗卻可能孵化出新的可能性,加上有專門的律師、投資機構等能夠在創業者失敗後接管搞砸的一切。
只有擁有硬核實力,以及包容環境,自戀者才能握持着創新之劍,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