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高大上又接地氣的量子通信:已克服經典加密技術安全隱患
2021年4月14日“誕生”了第一個“世界量子日”,旨在促進全球公眾對量子科技的瞭解。隨後的4月15日,則是我國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4月17日,上海科普大講壇圍繞“國家安全教育日”這一主題,特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從量子信息安全出發,介紹這項當前熱門又神秘的高科技,與觀眾一起尋找通往絕對安全的神奇鑰匙。
陳宇翱教授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基礎實驗研究,致力發展光與冷原子量子調控技術並系統地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精密測量等多個量子信息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
大講壇上,他介紹了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的一系列成就:2016年,我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衞星“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星地量子通信;2017年,我國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它與“墨子號”構建了天地鏈路,並在此基礎上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2021年初,我國首款量子安全電話SIM卡面市,量子通信開始走向民用。
量子技術的蓬勃發展打開了人類信息技術的新紀元,也給信息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當天的大講壇上,陳宇翱指出,當前量子通信技術已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的安全隱患,是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傳送問題。
與此同時,我國城市範圍內的量子通信網絡技術也已經成熟,並在國家信息安全領域得到初步應用,接下來,科學家還會把星地量子通信與地面光纖量子通信進行連接,初步構建廣域量子通信體系,進一步開展高精度的全球化光頻率傳輸、對量子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若干效應進行檢驗,此舉也將為大尺度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提供平台。
記者從當天會上了解到,既高大上又接地氣的量子通信正快速推進應用:工商銀行網上銀行正探索異地量子加密傳輸,基於“京滬幹線”正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攻防測試和標準制定等。
欄目主編 許素菲
圖片來源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