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學習中文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這些年來,我愛上了中國。中國已變成了我可親可敬可愛的第二個家鄉,現在我是一名落落大方、熱愛生活、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在12月17日舉行的首屆國際青年北京論壇上,白俄羅斯女孩蘇小小動情地説。
論壇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近200位中外青年領袖、專家學者、奧運冠軍和藝術家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圍繞“知行世界 賦能未來”這一主題展開熱烈的交流研討。
國際青年對華好感度明顯高於其他羣體
青年代表着未來,是推進全球對話和多邊合作、推動中外交流和文明互鑑的重要力量。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的思考關乎着世界發展的未來走向。
按照聯合國等機構的統計,18歲至35歲的青年羣體,約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於運全説:“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國際青年對中國的好感度要明顯高於其他羣體。和50歲至65歲的羣體相比,國際上18歲至35歲的青年羣體,對中國的整體好感度要高出15%至20%。超過60%的青年也願意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認為文明交流互鑑對全球治理具有積極意義。”
蘇小小是白俄羅斯漢語橋冠軍。八年前,在白俄羅斯孔子學院,蘇小小因一首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北京歡迎你》與中國結緣。起初,當孔子學院老師推薦她參加漢語橋比賽時,蘇小小還納悶兒:“漢語怎麼可能會有‘橋’呢?這座橋是什麼形狀呢?老師告訴我,‘漢語橋’是溝通世界和中國的橋樑,是傳播文化和友誼的橋。”獲得白俄羅斯漢語橋總冠軍後,蘇小小在心裏種下了一個“中國夢”,那就是到中國最好的大學讀書。通過不懈努力,蘇小小終於在2018年走進了清華園。
近年來,白俄羅斯人學習中文的熱情不斷提高,白俄羅斯教育部積極支持各高校擴大中文教學。中文已成為白俄羅斯高考外語科目之一。
“我特別感謝中國政府、清華大學以及白俄羅斯孔子學院給我的機會,讓我到北京讀書。”蘇小小説,為了回報中國,她一直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自己眼裏的中國,和外國朋友分享在中國留學的真實感受。她和中國阿姨一起跳廣場舞,採訪治沙的中國青年,走進鄉村見證中國的脱貧奇蹟。“我看到了這些人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露出幸福的笑臉。”
努力幫助“歪果仁”更全面地瞭解中國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澳大利亞東弗里曼特爾市前副市長邁克爾·麥克菲爾在20歲還在上大學期間,就當選了東弗里曼特爾市副市長。麥克菲爾坦言,如今的澳大利亞人還沒有能夠很好地瞭解中國,“很多人不瞭解中國的歷史,也看不清今天中國的真實模樣。我非常希望澳大利亞人能更瞭解中國,瞭解中國的過往,也能瞭解到現在中國已經建立了非常包容和多元化的社會。”
麥克菲爾告訴大家,最近他新學了一箇中國的詞語“求同存異”。他認為,要實現求同存異,首先要了解彼此。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就是這樣一個平台,它幫助來自各個國家的學者深入瞭解中國,進而去欣賞中國,也對中國的歷史和中國故事產生同理心。“我一直深信‘求同存異’對國家和個人的深刻意義。”麥克菲爾説。
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高佑思很小的時候就跟着父親到中國生活,他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的情況,是互聯網上的知名“UP主”。為什麼要向“歪果仁”介紹中國?高佑思説,每次他回到自己的國家或者去別的國家,都發現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瞭解是不全面的,“他們缺乏足夠的信息量,缺少了解中國的渠道,導致很多人產生偏見,對中國有了一些刻板印象。”
高佑思説,未來要打破、消除這些現象,必須讓更多人瞭解中國的方方面面。世界與中國的交流不僅是國家間的交流,更多的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流。他透露了自己的願景:未來10年,努力孵化更多像自己這樣的視頻博主。他們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通過視頻娛樂的方式讓世界瞭解更真實的中國,來更有效地促進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人民,都值得被平等對待,不要被刻板印象影響,也不要輕易評價別人。”高佑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