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工作人員在挑揀不完善顆粒 劉棟 攝

中新網松原10月15日電 (孫博妍)每天到糧倉檢查温度和濕度情況,早已成為王世偉的日常習慣。今年48歲的他是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保管科科長,參加工作以來,王世偉已經“照顧”過100多萬噸糧食,從未出現過一絲問題。

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開放日當天市民參觀高大平房倉 劉棟 攝

15日,中央儲備糧松原直屬庫有限公司舉辦以“科技賦能 愛糧節糧”為主題的第三屆公眾開放日活動,40餘名公眾代表獲得近距離了解“大國糧倉”的機會。

“本倉現存2019年玉米7000餘噸,等級2等,採取整倉內環流控温技術,夏季時倉內最高倉温22攝氏度,最低倉温18攝氏度,平均糧温保持在2攝氏度左右。”王世偉極為熟練地向參觀人員介紹着。

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開放日市民參觀智能監控中心 劉棟 攝

站在7米高的糧面上,參觀人員既驚歎又興奮。據介紹,松原直屬庫3號倉建倉時配備了單倉集成控制系統,包括數字式糧情監測、內置風機智能通風、內環流控温,倉內視頻監控、LED型燈智能照明、能耗監測等,實現了信息自動採集,系統自動或手動控制,真正做到了用科技護航糧食安全。

儘管科技儲糧技術已經非常完善,但松原直屬庫依然“很傳統”。“我們仍在延續傳統‘手摸、腳蹚、牙咬、鼻聞’的感官鑑定方法,來查看糧食的品質是否有變化。”王世偉對記者説。

王世偉説,工作人員每天早上都要查看整倉的糧食温度,記錄是否有變化,並與上一天的温度做比對。“如果糧温每天上升0.5到1攝氏度超過3天,糧情就有變化了,就需要採取措施,尤其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必須保證每天至少2次進倉檢查。”

王世偉同時表示,由於東北地區冬季時間長、氣温低,糧食在低温儲藏的狀態下延緩了品質劣變,能夠達到最大程度的保鮮作用,這也造就了東北儲糧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

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中儲糧松原直屬庫的智能扦樣機 劉棟 攝

首次參觀“大糧倉”的當地市民劉利直言,這次參觀讓他大開眼界。“特別放心的感覺,以前的儲糧方式跟現在沒法比,科技讓糧食更安全。”

王世偉表示,有了科學技術的應用以及傳統糧情檢查的經驗,糧食的保水、保鮮獲得了雙重保障,當前真正做到了安全儲糧,百姓放心。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重要骨幹企業,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棉油的經營管理,同時接受國家委託執行糧棉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1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秘“大國糧倉”:科技和“感官”為糧食安全上了雙保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