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霽,1993年生於湖北,最近以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被人熟知。br/
因為27歲的他,拿到了華為最高201萬的年薪offer。br/
一開始被認知,他是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生、8篇頂會論文作者,實習成果就讓巨頭騰訊感到真香。br/
但隨着更多采訪深入,張霽更多經歷也開始為人所知。br/
原來,如今的「天才少年」,出身屬實算不上好——生於湖北人均收入墊底的小城咸寧通山,復讀了一年才進武昌理工學院(當時的三本院校),靠着自律、不屈、勤奮和自驅力,才完成了今日的高光。br/
所以張霽也説,「我只是個普通人」。br/
此外,這個「普通人」還有讓人更為咋舌的選擇,在這次畢業“求職”中,華為的201萬年薪並非最高offer,因為還有企業給他出價360萬。br/
但張霽最終還是選擇了華為,「因為志同道合」。br/
關於這個「天才少年」,背後有一連串寶藏經歷。br/
科研實力「TOPPhD」br/
張霽在博士生涯期間,發表在頂會的論文有8篇。br/
從論文選題來看,張霽的目標非常明確,研究方向主要在數據庫和磁盤故障優化兩方面。br/
而這8篇論文,每篇都發表在頂會或頂級期刊上。br/
一起挑幾篇看看:br/
1、《AnEnd-to-EndAutomaticCloudDatabaseTuningSystemUsingDeepReinforcementLearning,採用深度強化學習的端到端雲數據庫自動性能優化系統》br/
這是一篇騰訊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的論文,是張霽在騰訊實習期間進行的研究。br/
論文首次提出了雲數據庫自動性能優化系統CDBTune,可以在缺少相關經驗數據訓練的情況下建立優化模型,為用户提供在線自動優化數據庫性能的服務。br/
性能調優結果首次全面超越數據庫專家,大幅度提高了數據庫運維效率。br/
這篇論文被2019年ACMSIGMOD(SpecialInterestGrouponManagementOfData,數據管理國際會議)收錄,是數據庫領域具有最高學術地位的國際性學術會議。br/
2、《AlphaJoin:JoinOrderSelectionàlaAlphaGo》br/
這是一篇數據庫查詢優化方向的研究。br/
論文采用AlphaGo用到的蒙特卡洛樹搜索,將之用於數據聯結選擇,提出了一種AlphaJoin的技術,實驗成果超越了當時最前沿的相關研究。br/
論文被2020VLDB收錄。作為數據庫領域三大頂會之一,VLDB有着與SIGMOD同樣的地位。br/
3、《Tier-Scrubbing:AnAdaptiveandTieredDiskScrubbingScheme》br/
這是一篇有關磁盤扇區錯誤的研究。br/
這篇論文設計了基於LSTM的自適應清理控制器的分層清理方案,用於預測解決磁盤扇區錯誤,進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提高存儲系統的可靠性。br/
論文被存儲行業頂會FAST2020(18thUSENIXConferenceonFileandStorageTechnologies)收錄。br/
4、《MinorityDiskFailurePredictionBasedonTransferLearninginLargeDataCentersofHeterogeneousDiskSystems》br/
這篇論文,是關於磁盤故障方向的研究。br/
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遷移學習的、名為TLDFP的方法,用於預測磁盤故障。與同樣基於遷移學習的兩種最新方法相比,這種方法超越了SOTA,降低了額外的維護成本。br/
論文被TPDS收錄(IEEETransactionsonParallelandDistributedSystems)。作為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計算機系統與高性能計算領域的3個A類頂級期刊之一,TPDS的分量不可小視。br/
而另外的4篇論文,也已經被ATC2018、DAC、ICPP2019、NEDB等頂會收錄(文末附論文地址)。br/
這樣的實力,無疑是TOPPhD的水平。br/
不過,張霽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自己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以自己的體會,首先要對自己的選擇做一個規劃,然後一定要堅持,要有信心,不要輕易放棄。br/
另外,取得成績後,要戒驕戒躁,沉下心來,盯緊下一個目標,每個階段都要提升,要持續學習,讓自己持續進步。br/
比如,據《長江日報》報道,張霽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其實並不順利,先後被拒絕了6次才最終發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反覆的修改,反覆的自我督促。br/
你會在一次次失敗中找出問題所在,繼續堅持,這就是收穫。br/
實習期間項目落地br/
科研實力強勁,張霽的實戰履歷也很亮眼。br/
2016年,張霽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攻讀博士,師從周可教授。br/
據《長江日報》報道,在張霽正式進入實驗室的前一年,周可剛好和騰訊成立了聯合實驗室,於是不久就把他派到了騰訊實習。br/
2015-2019年實習期間,張霽獲得國際和國內專利7項,研究成果獲得騰訊公司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2019年度卓越運營獎。br/
據虎撲網友、張霽師弟透露,張霽的許多成果都是在騰訊實習期間完成的,不僅在學術上是頂會級別,在工業界也是能真正落地的研究。br/
事實上,張霽開發的很多系統已經上線,為騰訊節省了大量成本。br/
這位網友認為,這樣經過驗證的將AI落地到工業界的能力,正是華為這種工業界龍頭企業十分看重的。br/
2019年10月,張霽出國,在全美排名第一的應用數學研究機構——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進行了半年的訪問學習。br/
拒絕360萬年薪,選擇華為只為“志同道合”br/
2020年,張霽博士畢業。br/
但據《長江日報》報道,因為科研項目比較多,他基本上沒有刻意找工作,甚至沒有主動投遞簡歷,都是企業或者高校聯繫他。br/
阿里、騰訊、IBM、海信和兩家初創公司紛紛拋出橄欖枝,其中一家給出的年薪甚至高達360萬元。br/
但張霽自己覺得研究方向和華為比較匹配,加入華為就可以和一羣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br/
於是,在經歷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7輪嚴苛選拔之後,張霽拿到了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offer。br/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張霽表示:br/
最近華為在國外受到一些所謂“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夠把所學所用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發揮出來,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盡力幫助華為渡過一些難關。br/
薪資完全不考慮是不可能,但是我不會太看重,畢竟我能夠放棄更高的薪資。我更看重公司能夠給我提供一個研究的平台、空間,讓我能夠更長遠看這些事情。br/
這樣的主見,與張霽父母從小的教育或許也不無關係。br/
據《長江日報》報道,張霽坦承父母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並且非常尊重他的選擇和獨立思考。br/
無論什麼事,做還是不做,爸爸媽媽都不會給我做決定。br/
其實,各個公司給出的薪資水平,也側面反映了張霽拿到201萬年薪並非幸運,而是一種實力積累下的「必然」。br/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官方發文中就提到:br/
拿到華為「天才少年」offer的那一刻,他們無一例外地並沒有太多驚訝。br/
無數個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br/
而他們的價值也遠非簡單能用金錢衡量,那些熠熠閃光的可貴品質,本身就已是無價之寶。br/
也正如網友所言,最令人羨慕的是,從薪資角度來説,華為的201萬隻是張霽的一個普通選擇。br/
而這種“選擇”的權利,正是張霽從「三本」武昌理工學院,到「985」華中科技大學,一路以來一步一個腳印,以踏實的努力和過硬的成果為自己爭取來的。br/
在知乎熱議中,有這樣一個匿名評價,或許可以給更多真正的普通人帶來勉勵和勸誡:br/
高考只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路口,從長遠角度看又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路口,一個人只要目標清晰,意志堅定,知道自己去哪,無論走了多少彎路,最終都能接近自己的目標。br/
而大部分普通人是沒有這種意志的,總是沉浸在投機和短期享樂中不可自拔,只有羨慕別人的份。br/
所以,張霽取得的結果可能只是“個例”,但他肯定會激勵更多人。br/
我輩楷模,張霽是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