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廣州這個帶着革命基因的城市裏誕生,廣汽新能源的發展註定會有些“激進”,“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便是他們給自己的“人設”。
11月20日,廣汽新能源正式宣佈更名為廣汽埃安併成為獨立品牌發展,對於自己的“人設”也將持續強化、全面貫徹,而這一過程離不開廣汽集團的研發樞紐——廣汽研究院的支撐。
在當天廣汽集團新聞發佈會結束後,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李罡便接受了第一電動網的專訪。本以為新聞發佈會已經是信息量爆炸,沒想到李罡卻帶來了更多幹貨。雖然更多具體內容目前還不能過多披露,但我從李罡的欲言又止和頗有些興奮的表情中能看到,明年的廣汽埃安會帶來很多驚喜。
就像李罡説的,“明年我們的‘炮火’將更猛烈。”
(左:李罡;右:鄧婭)
EV ICV是廣汽埃安未來發展大方向
鄧婭:廣汽新能源更名為廣汽埃安,剛剛已經宣佈獨立了。作為廣汽集團下面的一個品牌,其實廣汽埃安比較年輕,最開始成立這個品牌發展到現在,您覺得是按照規劃的步調在走,還是説提前了?
李罡:按照規劃來説是超出了預期的,廣汽新能源品牌在加速發展。
鄧婭:您覺得它超出預期的原因是什麼?
李罡:首先,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廣汽研究院專門成立了新能源車技術研發中心、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兩個中心的開發團隊有約1200人,這是從一開始要成立品牌的時候就規劃的。
新能源車的未來方向就是EV ICV(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智能網聯汽車),EV是新能源的三電系統,ICV是網聯生態 智能化,從一開始我們就在這兩個領域發力。
廣汽新能源是比較年輕的品牌,2017年到2020年,3年多時間,推出了4款產品。目前,埃安品牌的月銷量進入了前三名,Aion S是國內A級純電轎車銷量第一,Aion V 是國內A級純電SUV銷量第一,今天發佈的Aion Y,我們也充滿信心。
鄧婭:我也參加過幾次廣汽的活動,經常聽古惠南總經理説埃安就是要給消費者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我們也知道科技創新其實不容易。那麼,廣汽研究院會從哪些方面來支撐埃安品牌的核心價值體現,怎麼樣更好地做到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呢?
(廣汽全新智能移動空間——摩卡MOCA)
李罡:現在新能源車的發展非常像當年的手機。當年,諾基亞實際上就是電話機,但是現在智能手機的屬性不一樣了,現在手機可以是銀行、遊戲機,也可以是社交工具。手機行業的演變,是從單一的電話機演變成消費體驗終端。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車一定會演變成一個移動的消費終端,甚至娛樂終端。
比方説,有些家庭小孩子上輔導班,家長停車等兩個小時,這時候車就可以變成遊戲廳或者工作室。未來的智能網聯新能源車應該是一個移動的娛樂、消費和生態的終端,正是基於這種判斷,所以我們的方向是EV ICV。
第四代三電系統架構明年批量搭載
鄧婭:EV、ICV這兩個方向是怎麼規劃的?
李罡:在EV三電系統方面,我們主要是要加強安全。此外,在北方,冬季低温下的續航,也要提升效率、降低電耗。同時,三電系統的電機電控這一塊,我們要重點發力。在ICV方面,分成兩部分,一是車聯網,二是智能駕駛,包括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未來我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重點發展。
鄧婭:您剛才提到了安全方面,會從哪些方面去鞏固?
李罡:明年是廣汽埃安的安全年,我們在電池的設計開發上,採用很多先進的材料。即使一個電芯發生熱失控也不會傳導到其他電芯上,這樣就不會發生整體熱失控的情況。另外,材料、電化學體系、熱管理等,也會重點發力,我們要打造不起火、安全的動力電池。
鄧婭:那在電機方面呢?
李罡:我們是國內三電系統做得比較激進的企業,在電驅動領域想法比較多。Aion S是全球第一個“三合一”電機,明年我們要打破紀錄,做到“N合一”電驅動總成。這個“N合一”電驅動總成是進一步高度集成,把熱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大幅提升低温續航,同時也對電池安全有幫助。從Aion Y開始,搭載的就是我們全新第四代三電系統架構,這個架構是顛覆性的,和現在第三代架構相比有完全顛覆性的變化。
鄧婭:具體什麼概念?
李罡:我們是敢想敢做的團隊。熱管理方面,我們考慮動力總成有沒有可能和其他系統集成在一起。再比如,在冬天,通過對熱管理系統的有效及極致利用,提升低温性能的效果。我們還有更大膽的想法,包括水泵、充電機、風扇等等,都準備進一步優化。比方説,控制系統做成一個盒子,這樣控制更精準、響應更快,而且後台能實時監控,因為三電系統要和後台車聯網關聯起來,那麼在後台可以實時監測三電系統的狀態。
鄧婭:這類似於“域”的概念。未來,廣汽埃安的車會分成幾個“域”來做?
李罡:動力總成是一個“域”,新能源主要是用這個“域”,自動駕駛和網聯生態會組成幾個“域”,目前還在開發階段,會在合適的場合公佈出來。
鄧婭:您剛説的“ N合一”電驅動總成是明年推出來?到時候還會有新的車型嗎?
李罡:“N合一”電驅動總成應該會在2021款車型全面覆蓋,目前正在研發階段,今年的冬季將在黑河做標定,現有車型會在中期改款搭載“N合一”電驅動總成。我們還是要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性。
鄧婭:那充電效率有怎樣的規劃?
李罡:EV方面除了電池安全和“N合一”電驅動總成,我們還將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解決用户充電時間的痛點。今年廣汽科技日上,我們發佈了石墨烯電池快充技術。
鄧婭:它的主要賣點是快充功能?
李罡: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推進快充功能。今年冬季我們到黑河做標定,將有6C快充和4C快充兩個規格,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強調快充功能。我們的石墨烯電池快充技術,充電8分鐘就可以把一台車充滿80%電量,不用很久將會投入市場。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型快充時間還是需要30-40分鐘,依然是很大的痛點,畢竟燃油車四五分鐘就能加滿油了,所以石墨烯電池快充技術將很大程度改善用户體驗。
鄧婭:普通的充電設施就可以做到,還是需要搭配特定的基礎設施?
李罡:4C快充和6C快充可能需要定製化的充電樁,我們也會和樁企、國網會聯合去佈局。
鄧婭:在智能網聯領域會有什麼樣的規劃?
李罡:智能網聯是要重點發力。我認為,未來新能源車企沒有純粹的傳統汽車公司,而應該都是互聯網車企。
鄧婭:怎麼説?
李罡:未來,汽車將轉變成移動消費終端、娛樂終端等多種終端,所以廣汽埃安品牌獨立就要從智能網聯、新能源這幾個方面發力,其中智能網聯尤為重要。智能網聯包括“軟件定義汽車”,最重要的就是技術打通生態。我們很多車型都將打造得好玩和個性,比如車就是個遊戲廳、KTV。在明年六七月份,我們會發布很多可玩性的車型,在打造生態上會花更多力氣。
與特斯拉競爭要打其短板
鄧婭:提到智能網聯,特斯拉是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它一出身就是以科技公司的身份誕生,再加上今年進入中國市場後,它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您認為我們本土的車企,包括廣汽,和特斯拉在市場上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是去尋找差異點,還是需要正面從技術上競爭?
李罡:今年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以後,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還是很震驚的,月銷1萬多輛對自主品牌來説確實壓力很大。當然,特斯拉進入中國,我認為不是壞事,它會帶動整個市場,讓消費者重新認識新能源車,相當於把新能源市場激活了。特斯拉進來以後,廣汽埃安也沒有下滑,也在不停增長。
一方面,特斯拉培育了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給我們帶來強大的壓迫式競爭。和特斯拉競爭,要打其短板、避其鋒芒。我們的新能源車企是有機會去和特斯拉一拼高下。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它主要是行車自動駕駛、高速自動駕駛,但中國用户對特斯拉高速自動駕駛還是心懷忐忑的。
(Aion V一鍵遙控泊車)
Aion V上市第二個月就是A級純電SUV的銷量冠軍,因為擁有用户體驗感很好的配置——一鍵遙控泊車,這屬於低速自動駕駛,我們是第一個推出這一功能的,遙控泊車對中國用户而言非常受歡迎。這就是避開特斯拉的鋒芒,發力用户感知度更高的領域。
另外,網聯生態對中國企業來説,有很強大的優勢。國外公司在打通生態方面不如中國企業。所以説,未來的新能源車企都是互聯網公司。
鄧婭:在手機移動端的時代,我們其實已經積累得很好。
李罡:是的,我們可以把手機生態的一些東西移植到車上來,這是很強大的競爭力。同時,我們還要把車聯網生態、服務打通做好,以及做好自動泊車領域。
技術發展要以解決用户痛點及體驗為核心
鄧婭:您覺得在消費者層面,他們對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有意識嗎?還是説需要主機廠來探索消費者的需求,這兩者間的先後順序,您是怎麼考慮的?
李罡:任何一個產品都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户為中心,所以我們任何新技術開發都是着眼於改善用户體驗和解決用户痛點。
同時,對前瞻技術要進行快速佈局,就必須要以用户痛點為中心。我們作為工程技術人員,以前很容易有工程師思維,認為自己開發的東西就是好的。但是現在不是這樣,所有的工程師只要一提問題,就會想到用户的痛點是什麼,用户的體驗是怎樣的。很多人説,傳統車企不像互聯網公司,但我們想的甚至比互聯網公司要更多一點。
廣汽研究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開發團隊也是從燃油車轉型過來的,但我們轉型比較快,現在大家想的就是怎樣去爭奪燃油車的市場。所以,針對電動車和燃油車現在的差距,怎麼通過技術去突破和解決它,是我們的重點課題。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結合市場需求、用户需求和用户痛點考慮應該上什麼技術,解決用户特定場景下的體驗問題,我們會針對性地進行下一個開發。
鄧婭:您剛剛説到新能源團隊是從燃油車轉型過來的,那麼在轉換的過程中,在思維、習慣上有沒有遇到不適應的地方?
李罡:有。最開始我們轉型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是工程師思維,各有各的想法。比如,最開始在熱管理方案上就缺乏考慮用户使用場景和使用體驗。後來工程師自己去做市場調查。
我們20個工程師曾經在北京做市場調查,規定在北京一人一天打20台新能源出租車,我們和新能源出租車司機聊,用户的痛點是哪些,通過深入市場一線,聆聽用户的聲音,回來以後,確實對我們工作的思維方面有所觸動。
要改變人們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一線。所以我們都有規定,市場質量問題24小時必須對應甚至出動,自己去體驗用户的意見,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是觸目驚心的。我們工程師甚至會扮成客户去體驗普通用户的購車過程,經過一線市場體驗後,我們的工程師就逐步由工程師思維轉變成了用户思維。
“明年的新產品會顛覆你的思維”
鄧婭:作為埃安品牌推出的第四款車型,Aion Y和競品車型相比,技術層面的進步點在哪裏?
李罡:除了剛才提到的第四代三電系統架構,在自動泊車層面體驗會更好。比如,你開車到辦公樓下就可以直接上樓了,車子會自動找車位停車。下了班,只需一按手機,車子就會從地下車庫自動上來。這個我們很快就要實現。
鄧婭:Aion Y的市場定位是怎樣的?現在埃安品牌主要還是以一二線城市為主,未來對下探市場是否有佈局?
李罡:目前還在探討中。今天發佈的Aion Y大概在明年初正式上市,它是主打三四線城市的一款車,定價很有殺傷力,和同級別的燃油車價格差不多,續航里程也很長。
鄧婭:這個車的外形,我感覺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也會很喜歡。
李罡:今天發佈的只是其中一個版本,這款車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的外觀和今天發佈的這款相比會做些簡化。
(Aion Y)
鄧婭:2021年其實競爭會很激烈,北京車展上很多車企都透露明年會帶來重磅產品,那麼廣汽埃安明年會帶來些怎樣的新產品?
李罡:2021年我們還是有很多舉措,新技術都會在明年鋪開,包括明年會看到不一樣的Aion S、Aion LX等車型,會顛覆大家的思維。我們的新產品推出節奏會很快。
像古惠南總經理説的,我們更像一個互聯網新勢力、新能源新勢力,摒棄了漸進性的想法,我們是跳躍式的。明年Aion S中改款可能看不出來跟現款的聯繫,而且三電系統也將進行快速技術迭代。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就如同IT產業,不停地迭代,上線新的技術,這些都是基於解決用户體驗,所以明年Aion S和Aion LX等車型的競爭力會更強。
鄧婭:除了Aion Y明年還會有新車嗎?
李罡:我們是按照新的思路和新的節奏在打市場,有可能不是全新的,有可能是某個車型的大變形。
鄧婭:那在網絡渠道方面也會隨之擴大嗎?
李罡:就像古惠南總經理所説,我們會採用全新的商業模式,線上 線下都會進行,會採取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明年我們的“炮火”將更猛烈。
作者:鄧婭
來源: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