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阿里、京東、順豐們的新戰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產業家,作者丨山丘,編輯丨皮爺
京東無人配送車第一次出現在武漢第九醫院,它的任務是配送醫療物資。
無人配送車終於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早在幾年前,阿里、京東、美團、蘇寧、順豐這類巨頭玩家就已經入局無人配送,但時隔許久,人們終究沒有看到能拿得上台面的產品。
智慧物流,其定義是以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依託,通過協同共享創新模式和人工智能先進技術,重塑產業分工,再造產業結構,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的新生態。
隨着近些年工業互聯網、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慧物流也呈現出愈加迅速的發展軌跡。
多方已入場。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3日,市場上標籤為“智慧物流”的相關企業高達1212家。
但虛火之下必驗真偽。幾個足夠尖鋭的問題是,距離概念提出已過12載,
智慧物流到底該如何應用?未來它的落地場景到底在哪?受益者是誰,難以大規模量產的難點到底在哪?
時間,是真理的最佳驗刀石。
一、扛起“智慧物流”大旗“如果不轉型做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就沒有辦公場所了。”中一行董事長、拼拼車總經理程輝感慨道。
2020年3月2日,廣州交投實業有限公司發佈了關於黃金圍貨運站場的清場通知,該通知顯示,黃金圍貨運站將不再用作貨運業務,並要求站內所有商户在2020年3月31日前自行搬離貨運站,完成清場。
這是廣州市物流園區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中的一部分,整改後的貨運站將變身高新物流產業區,普通的專線企業將不再有資格入駐。
園區被收儲後,程輝的兩家物流公司的命運截然不同。拼拼車作為平台型公司,可以入駐新物流園區,而身為專線的中一行就不符合資質,不能入駐。程輝告訴記者,“之前聽到貨場將要被整改的消息後,還好做了拼拼車,否則我們就沒有辦公場地了。”
一個大趨勢是,如今我國傳統園區亟待轉型,相對其他的產業園區,從基礎建設、軟硬件實施、模式創新等方面都處於落後狀態,導致園區的整體競爭力和吸引力不足,發展相對滯後。隨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這種落後的狀態已不能滿足園區自身及客户的發展需求,急需轉型升級。
智慧物流園區應運而生。
什麼是智慧物流園區呢?其定義就是運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為物流園區提供開發、建設、提升、管理和運營等一系列功能,最終實現園區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
客觀來看,傳統園區的改革,一方面,有利於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有利於創新園區管理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有利於減輕物流對城市交通的壓力和環境影響,有利於企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規模效應。
這只是智慧物流“被上線”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追趕智慧物流的不僅是園區,一眾快遞、快運、甚至是企業物流都在追趕嘗試新“包裝”。
如菜鳥開發倉內機器人,以自動導引運輸車/機器人(AGV)為主,同時重點佈局AR增強設備,外部提供硬件,內部強調研發算法,同時投資快遞櫃企業,切入智能末端市場,實現數據閉環。
而蘇寧大力發展無人倉,如今揀選效率可達600件/小時,商品最快20分鐘出庫,相比傳統人工揀選,單件商品揀選成本降低52%,效率提升5倍。
在2019JDD大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發佈了兩款最新研發的智能物流設備——配送機器人4.0和室內移動通用平台,並透露配送機器人4.0將實現量產,並可改造成無人小巴、無人巡檢車、無人觀光車和無人接駁車等多功能無人駕駛車輛。
京東無人倉
而順豐則是通過直接購買第三方定製化產品重點佈局自動化分揀,以及無人機物流戰略性項目等。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鬍亞東曾表示,“當前,我國物流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持續湧現,尤其是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慧物流特點已經顯現。”
而另一組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如今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在GDP中的佔比逐步下降,但與發達國家物流費用佔GDP約10%的比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政府、物流企業與其客户力爭實現的目標。
綜合來看,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雲、物流設備三大領域,預計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市場藍海巨大。
同時,資本也在助推智慧物流的發展。
早在2019年,根據網經社電商行業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物流科技融資事件66起,其中,智能物流就佔16起 。
二、智慧物流“難”在哪?智慧物流好做嗎?
更明確來説,在智慧物流的大旗下,企業應該怎麼做,才能打出差異化。
首先,大環境下,由於智慧物流尤其依賴於基礎設施的科技水平,所以地區間在經濟發展和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基礎設施水平差異,進而造成區域間智慧物流發展不均衡。
其次,智慧物流與傳統的物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智慧物流企業的管理制度還不完善。如果不分情況用智慧物流來取代傳統物流,就會影響物流的運輸,甚至會導致工作的混亂。
以豐巢為例。智能櫃是目前快遞末端交付的方式之一,也是未來的趨勢之一。作為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的末端環節,設置地鐵自提點、社區自提櫃等方式進一步靈活了配送時間,節省了人力成本。
但智能快遞櫃的落地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在服務體驗上,智能快遞櫃比快遞員更多了一些冷漠和規則,彼此之間沒有交互,而且超時或者扣費等問題也不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大多數人遇到問題都找不到快遞櫃的直接負責人,有苦也説不出。
此外,智慧物流考驗的還有企業的軟硬件實力,和技術、資金方面的能力,而這些都在無形中拔高着行業門檻。
以京東為例,在過往幾個季度的財報中,其物流側研發投入均已超百億。
此外,智慧物流缺人才。與傳統物流相比,智慧物流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更高,從業人員需要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相關新技術有一定的積澱。此外,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等培養的物流人才,在知識結構和運用能力上都與社會需求存在脱節現象。
菜鳥自動分揀
早在2016年的時候,順豐就從美國硅谷招了大量的科學家,主要的方向就是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平台。此外,在順豐的整個分揀和運輸的所有環節中,例如AGV的應用,叉車的應用,都是由專業人才對整個現場的操作類和移動類的機器人做控制。
明顯的感知是,智慧物流如果真正實現,需要的不僅是資金層面的加碼,更多的是社會本身賦予行業的能力和人才建設。
如果只是一味的跟風,追逐風口,最終只能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5G+新基建”,連接未來2020年6月1日,南京雨花物流季度,蘇寧物流首個5G無人倉正式投產。
兩個月後,蘇寧物流5G無人倉全面升級後被首次曝光,其基本運作策略是聯動蘇寧易購門店、家樂福、蘇寧小店等全場景業態形成聯動,全面升級其物流服務能力。
企業諸多動作之下,新基建的政策暖風也為智慧物流的加速發展開啓了更大空間。
在“工業4.0”、“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物流業也迎來了智能化升級改造,政府一度發佈了多項政策以促進“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
未來方向已經逐步明朗。根據《5G智慧物流創新示範白皮書》指出,在倉儲端,基於5G的泛在智能、端-邊-雲網絡架構推動物流倉儲環節從貨物入庫、揀選、盤點、分揀和發貨等步驟,實現物流倉儲環境全面數據化、可視化和智慧化。
去年7月份 ,順豐發佈了大數據平台、數據燈塔和豐溯三大產品,聲稱要打造出“完整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
根據順豐CTO田民的表述,未來物流將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邁向智慧物流時代。在此之中,物流企業首先要建立數據的標準與規範,完善數據的採集與管理,把所有的業務過程變成數據,實現“有數據”到“用數據”的轉化。
一個月後,韻達發佈的專為5G+末端物流場景設計的韻達X470無人機在“中國民營快遞之鄉”桐廬縣村莊完成首次載貨飛行。
客觀來看,工業化時代的物流可能只是製造和零售中間單向物流傳輸通道,但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物流已經不僅僅是單向的通道,它的角色更等同於雙向觸手,同步驅動新零售和新制造。
時代永遠不缺乏對科技的等待,科技也更永遠不會缺席時代的進步。智慧物流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