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户端10月30日電 (閆淑鑫)30日,由中新經緯和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四十人論壇聯合主辦的“新視野 新經濟 新徵程——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四十人論壇第一屆峯會”在京舉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在峯會上表示,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實現國內大循環要求供給與需求形成正反饋。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
劉尚希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充分融入到全球化過程中,形成了“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國際大循環發展格局,而“雙循環”發展戰略則開啓了中國發展的下半程,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劉尚希認為,要正確理解“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等於閉關鎖國,不等於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需要更高水平的開放,需要通過外循環來壯大內循環、壯大國家的綜合實力。“內循環是目的,外循環是手段,我們不能為了開放而開放,為了外循環而外循環。”他提到。
劉尚希稱,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實現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求供給與需求之間形成正反饋,即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需求推動新供給。
至於供給與需求如何形成正反饋,劉尚希認為,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以避免供給響應機制的凍化、失靈或是關鍵所在。“雙循環戰略需要改革、創新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體制機制的創新可能就是構建我們發展確定性的前提和保障。”劉尚希表示。(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