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高文新 通訊員 汪芷伊 駱紅婷
據義烏郵管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該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7.3億件,同比增長51.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6.1億元,同比增長27.4%。義烏快遞發貨量僅次於廣州位列全國第二。一個縣級市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快遞業務量?在“雙11”購物節之際,記者對義烏電商企業、快遞公司進行了解。
最快1小時發貨,打造最具影響力的快遞園區
叮咚、叮咚、叮咚......在位於義烏市稠江街道凱創園的冷皇服飾電商企業內,旺旺提示音和“噼噼啪啪”的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
11月9日下午4點55分,這裏收到一張廣東惠州王女士通過淘寶店鋪購買的價值60元的兩盒浪莎襪子的訂單。發貨部工作人員馬上打出訂單,轉交配貨部。另一名工作人員拖着移動框走入配貨區,按照訂單內容取貨。20分鐘後,這個訂單順利完成驗貨、貼標、打包等一系列流程,包裹放上了發貨流水線,通過運輸帶快速傳遞。與此同時,中通的快遞員已到公司實時攬收。
冷皇服飾是一家代理浪莎品牌產品的電商企業,與浪莎集團一路之隔。“依託浪莎襪業的品牌影響力和義烏的快遞優勢,我們公司這幾年發展很快,平均每小時能接到四五百個訂單。”企業負責人張大偉介紹,“合作方中通快遞有派駐快遞員在公司內實時攬收,大大提高了發貨效率。”
21:59,這單快件經中通快遞義烏新科網點分揀後發往中通快遞義烏分撥中心。
凌晨27分,正是義烏雲驛小鎮最高速運轉的時間,中通快遞義烏分撥中心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忙中有序,自動化分揀傳輸設備節奏流暢。數萬件快遞包裹正躺在自動化分揀傳輸設備上,排隊等待發往各地。
廣東惠州王女士的這筆訂單,經過再次分揀後“搭上”了直達車發往東莞。11月10日上午10點38分,根據物流走向顯示,該快遞包裹已簽收,此時距下單不到24小時。
這是義烏快遞業的一個縮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年份,義烏平均每天發出1725萬餘件的國內快遞包裹,最快可實現1小時發貨。
據瞭解,從2014年起,義烏開始由傳統的零擔貨運向快遞物流佈局,先後引進“三通一達”、順豐、郵政速遞等8家快遞企業,在全國率先完成快遞園區建設。通過發揮快遞園區集聚效應,不僅實現全天候、多頻次收件,8家快遞企業也形成降本增量的良性循環。五年間,義烏快遞量從3.6億件快速增長至49.91億件,形成覆蓋金華、麗水、衢州,輻射省內及長三角的浙中處理中心,也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快遞集聚中心。
低至每單2元的物流成本,價格“窪地效應”促產業集聚
“義烏快遞業就是全國的風向標。”義烏快遞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廣州、北京等地的快遞行業協會紛紛來義烏調研。這裏價格優勢明顯、快遞科技投入力度大,吸引並培育了一大批電商企業。
“每一位商户都關注快遞。”一位快遞公司負責人説,義烏商户大多以經營小商品為主,可能一件商品的利潤最低只有幾角錢甚至幾分錢。如果一單快遞價格差1角錢,就可能造成一年幾十萬元的利潤差。這意味着,價格優勢成為快遞業佔有市場的最強競爭手段。
“寄一單快遞只要2元左右。”低到令人乍舌的快遞價格是如何實現的?
中通快遞義烏新科網點負責人何航斌介紹,今年6月,該網點投入1000餘萬元購買了自動化流水線,平均每小時可分揀4.8萬件包裹,速度是原來的3倍。從肩挑手扛到全自動化,產品大量集聚、快速高效分揀,使得每單快遞的價格不斷降低。
快遞企業的“以價換量”進一步助推了義烏電商的快速發展,便宜、便捷的優勢持續吸引電商入駐。目前,義烏已彙集了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國美、蘇寧等國內主流電商平台。根據阿里統計數據,2019年,義烏作為阿里縣域電商第一強縣,擁有淘寶村164個,淘寶鎮13個,數量領跑全國。
從“直播帶貨”到網紅產業,新業態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義烏,快遞核心規則只有一個——只要你有貨,你就有議價權。”被稱為中國網紅直播“第一村”的江北下朱村一位直播電商談起了自己的體會。
不少在杭州、上海等地起家的網絡直播公司,也選擇把團隊搬至義烏。同樣直播一款產品,只要有客户下單,在杭州、上海發貨比在義烏髮貨要貴得多,一年上萬件包裹累加,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省下來的都是利潤。
據介紹,目前義烏擁有各類直播服務機構40多家,開展業務、建立合作關係的各類網紅3000多名,形成了產品供應、直播培訓、內容製作、網紅帶貨的產業鏈,從業人員約6萬人。2019年推動實體市場和電商企業新增銷售額(帶貨)超200億元,形成了國際商貿城、江北下朱、青巖劉等網紅產業集聚區。
作為一座建立在市場上的城市,義烏正在努力建設服務國內大循環的市場標杆、連接國外大循環的開放樞紐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商貿節點。
日前,義烏市政府正式印發了《義烏市加快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充分發揮義烏小商品市場貨源優勢,以打造一流的網紅產品供應鏈體系為核心,以引進優質網紅資源為抓手,以規範化品牌化發展為重點,着力完善直播電商產業新生態,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