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敖虎山委員: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非緊急轉運服務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科技

行動不便的孕婦、出行就醫的老人、痊癒出院但是身體虛弱的患者、跨省跨地區長途就醫的非重症患者……這些都需要相對專業的轉運服務,這種非緊急轉運服務目前已經大量佔用城市120急救資源,給緊急呼叫出車帶來壓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呼籲,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非緊急轉運服務。

“後疫情時代,人們健康意識進一步提高,更加註重健康需求的質量,老齡人口的健康服務需求也迅猛增長,市場需求的變革催生了健康服務供給側要適應這種變化,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服務。”敖虎山説,自20世紀80年代120被定為全國統一院前急救電話以來,院前急救作為一個城市應急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着城市的發展和羣眾需求的提升,給120急救也帶來新的挑戰和問題,大量非急救呼叫佔用了急救資源,與此同時各種不規範的“急救車”充斥城市,從隨車保障人員到車內配備的藥品、設備等都五花八門、參差不齊,服務質量堪憂,缺少專業指導、統一管理和運營規範。

敖虎山建議,應拓展非急救醫療服務,提供多層次、多元化、規範化的非緊急轉運服務,建設高質量的城市應急救援體系。“通過整合、規範現有非緊急轉運資源,同時在合理測算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和完善,最終建立各個地區統一的規範的非緊急轉運服務平台和服務體系,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服務,解決羣眾的高標準的健康服務需求,實現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一個城市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敖虎山説。

在具體實施上,敖虎山建議政府應率先出台相關政策,從政府監管的監督明確整合和規範服務資源管理,支持社會化運營,合理確定衞健、交通、公安等部門的任務和職責,保障非緊急轉運服務順利進行,並應制定非緊急轉運標準規範,對車輛配備、設備和藥品配備、人員培訓、相應系統等進行統一規範,最終上升到國家的標準規範,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孫穎

流程編輯: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