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強化平台刷臉功能防止“熊孩子”沉迷遊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項鳳華 徐蘇寧)2022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範小青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出台,明確規定18歲以下未成年人玩遊戲只能在週末,並且只有1小時。但有的熊孩子借用長輩的身份證註冊賬號甚至租號繞開“防沉迷”,為此,她建議在進行遊戲賬號註冊和登錄、付費充值時,除了身份信息核對外,也需要強化人臉識別,來確認遊戲玩家是否為未成年人。

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強化平台刷臉功能防止“熊孩子”沉迷遊戲

△範小青

2021年8月30日,《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出台,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由於近年來的嚴格管理,加之行業的努力,以及家長意識的提高,有四成家長顯著感知孩子游戲時間變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被防沉迷限制,效果比較顯著,有利於未成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

但是面對遊戲,“熊孩子”們鑽漏洞方法也五花八門。比如找爸爸媽媽行不通,就去找爺爺奶奶的賬號,甚至租用別人的賬號。範小青介紹,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不理性消費數據,其中95%都來源於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進行遊戲。42.8%未成年人向家長索要過身份證,企圖得到身份證、手機支付密碼以及人臉信息等。

範小青表示,遊戲“防沉迷”是一項系統化治理工程,社會、企業、學校、家長各個環節缺一不可。

首先,防沉迷網絡平台和互聯網企業要擔起責任。“有48.6%的家長認為,在進行遊戲賬號註冊和登錄、付費充值時,除了身份信息核對外,也需要強化人臉識別,確定遊戲玩家是否為未成年人。”為此,範小青建議升級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增加身份信息核對,“比如可以增加人臉識別程序,確定遊戲玩家是否為未成年人。”

同時,父母要繼續做好“守門人”的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孩子在觸網初期,家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針對孩子使用家長的設備、賬號時,監管措施不足,甚至不做監管,導致未成年不理性消費發生。”範小青建議,為鞏固遊戲防沉迷新規取得的成績與效果,維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需要加強家庭的網絡素養學習。父母的網絡素養,對未成年人有着言傳身教的作用。家長要加強關愛陪護和約束規範,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用網習慣。

此外,還需要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促進《中國家庭教育法》的實施。她建議有關部門和教育機構加強指導,拉動社會多方力量,設計、編寫網絡素養學習課程資源,通過互聯網向社會開放,加強家庭的網絡素養學習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2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政協委員範小青:強化平台刷臉功能防止“熊孩子”沉迷遊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