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線!華為加大半導體制造投入,或轉型為供應鏈公司
目前來看,在美國壓力之下華為最受打擊的,應該是以手機為核心的消費者業務。外界紛紛質疑,在9月15日之後的日子裏,華為還有沒有能力在未來持續推出手機產品。
那麼隨着華為鴻蒙系統的開放,以及華為海思在芯片領域的佈局。不少人猜測,如果消費者業務因為美國壓力而被迫停止,華為很有可能退而求其次,成為一家開展技術IP授權以及芯片供應業務的手機供應鏈公司。
8月份,華為海思就傳出將要進入屏幕芯片領域,研發屏幕驅動IC芯片。
就目前的國內市場來説,雖然屏幕已經實現國產,但是屏幕的驅動IC仍然嚴重依賴國外進口,在目前國內的屏幕驅動IC市場中,美國、韓國的半導體公司佔據絕對的份額。
另外,頂尖技術的屏幕觸控IC甚至都會被一線廠商拒絕出售,間接對國內屏幕技術發展形成技術壁壘。
因此,華為在此時進入屏幕驅動芯片市場,就有了多重含義。一來,突破美企、韓企在屏幕觸控IC上的市場壟斷;二來,探索頂尖屏幕技術,助力國產高端屏幕的性能提升。
第三,屏幕觸控IC很有可能是華為一旦收縮戰線之後,開展的一項有關手機供應鏈的業務。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華為會退居二線,轉型供應鏈公司的猜測並非站不住腳。由於告別了消費品市場,華為將以更加低調的姿態潛心於相關技術的研發。另外,就算華為告別市場,榮耀也可以站到台前來,延續華為“1+8+N”的全場景戰略。
當然,以上全都是消息面上的一些推測。華為將何去何從,時間將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