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的立體車庫

喚醒沉睡的立體車庫

“只要將車停放在指定平台,系統就能自動幫車找到空位,並把它們傳送到空位。取車時,司機也只需刷一下卡,停在車庫內的汽車就能被帶到地面。”早在十年前,北京就出現了大型立體車庫,當時的新聞報道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了科技感的畫面。然而近日,有記者對過去那些轟動一時的立體車庫進行了探訪,結果發現,要麼立體變單層,要麼設備變廢鐵,偌大的城市中沒有多少立體車庫是“滿血運行”的。

立體車庫為啥淪為雞肋?從根本上講,是入不敷出導致後續運營難以為繼。立體車庫前期投資大,建一個三層樓、100個車位體量的立體車庫,基本要50萬元起步,加上配套機械的維護費用,每個立體車位的造價成本要約兩萬元。相較於常規車庫,立體車庫還需要增配升降機操作人員,一旦人手不足就會增加司機等候時長,因而人力成本難降。

可從收益模式來看,立體車庫與其他車庫並無二致,過長的回本時間拖黃了不少企業。病根在此,一些規劃管理上的不足又加速其“死亡”。比如,選址挨居民樓太近,既製造擁堵又產生噪音;車庫面積太小,勸退了一些大車司機;按軌停車容易剮蹭,設備保養不到位又引發意外和糾紛……

一座座大手筆的立體車庫卻閒置荒廢,本身就是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北京正面臨着巨大的車位缺口。僅城六區來説,這個數字就已高達85萬。近些年,各方面想方設法挖掘潛力,有單位之間結對子的,有錯時租賃車位的,有社區自己施劃治理的。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顯然還不夠“解渴”。

這樣的背景下,規劃立體車庫本就是大勢所趨,那些業已建成卻沒發揮作用的就更顯得可惜了。相關部門不妨摸排一下全市還有多少立體車庫在沉睡、癥結是什麼。倘若能夠盤活這部分資源,進一步緩解城市的停車緊張,善莫大焉。

喚醒沉睡的立體車庫

辦法總比困難多。更何況,停車還是個直接關乎民生獲得感的問題,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求解。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上述許多問題並非死結。比如規劃設計上,提高與各種車型的匹配度;保養維護上,出台法律法規釐清相關權責;運營模式上,多從新經濟新業態中尋找結合點。

所謂城市治理,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民生需求,而直面困難、碰撞智慧的過程,就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過程。從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到今天的車輪上國家,中國僅用了一代人時間,就實現了歐美幾代人的夢想。讓更多人開上汽車,這是發展;讓車與社會和諧共生,這是文明。作為先發城市的北京,應當成為一個探索者。期待相關方面都能參與進來,“北京方案”將不僅造福市民、為城市減負,也將為其他城市提供示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4 字。

轉載請註明: 喚醒沉睡的立體車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