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青訓營2周,我就放棄了電競夢
這篇文章,作者就以一個過來人的視角,講了講他參加電競青訓營、連續兩週天天抹眼淚的故事。這類玩家故事雖然沒有明星那樣的大起大落,卻也有一些真實、有趣、令人感觸的小片段,為我們揭露了這個行業的冰山一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遊戲研究社 (ID:yysaag),作者:ᴍᴍʙʙ(本文為讀者投稿),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之前看到faker成為LoL賽區聯賽首個十冠王,我又得感慨一聲“爺青結”。這句話我不知已經對LoL喊過多少句了,從廠長退役喊到現在,也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我自己的“電競”人生也走向退役了。前兩天跟朋友在英雄聯盟裏打出來下飯操作後,我們還互相打趣到,找個良辰吉日辦一場風風光光的退役儀式吧。
一、想做電競夢
要説玩電子競技類遊戲,那可早得很,2008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電腦以後,我就開始啥都嘗試,CS1.6、魔獸爭霸3以及古早的DOTA。但真正想接觸電子競技的比賽,還是從2012年WCG開始。因為WCG12是在崑山舉辦,所以國內對於這次比賽的宣傳力度也開足了馬力。
作為只是淺嘗電競的初中生,看到鋪天蓋地的宣發,我便抱着極大興趣去看了這次大賽。幾天的比賽幾乎一場不落地看完了,看完我舌撟不下,震驚於這些遊戲的世界級大賽竟然如此好看,震驚於玩遊戲也能代表國家出戰,還深深震驚於——職業選手在賽場上打出的極其亮眼的操作(人皇太牛了,從小到大第一次粉一個職業選手)。
看完比賽我就在想,我能不能成為職業選手?當時我就特別想去打職業,加上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我覺得自己肯定行。
記得剛練習的遊戲是《穿越火線》,白天上學,晚上就跟戰隊訓練。當初竟然還有一點成效,在戰隊賽裏當一個AN94絕活哥,慢慢地戰隊打到了山東一區前100。但是也僅限於此。那時候還覺得可能是配合不夠?或者是缺少練習?YY裏面每天都在討論該怎麼訓練怎麼磨合。
可惜的是,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力都夠菜,木桶效應在全是短板的隊伍面前沒有影響。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排名靠前的戰隊,有很多成員都進入了職業隊伍,而自始至終,我們戰隊一個進青訓的都沒有,也算是前百戰隊裏一個很獨特的存在了。
一張遠古截圖
再加上當時心已經不在FPS競技上了,CSOL也只是打打國服剛上線沒多久的大災變,慢慢地脱離戰隊一線了。因為兩三個月都沒有什麼大進步,遇到了瓶頸,並且一直沒有獲得正向的反饋,便轉向了玩得比較開心的MOBA遊戲:DOTA。
二、嘗試做夢
當時我用11對戰平台,現在看來,這個平台建房與服務器穩定性還是可圈可點的。2012年WCG前後,迎來一陣DOTA熱,最多的時候能有80萬在線人數。我跟着愛拍視頻(也是時代眼淚了)裏頭的推薦玩巫妖,花了一個月卡在1600分左右,感覺對於這個遊戲一直卡在一個奇怪的瓶頸,無論是遊戲理解還是操作,最大的感覺是不適應。
期間我也嘗試過打一號位二號位,但總是差很多意思,YY裏一個經常一起的大哥早早地就上了2000分,他天天在勸退我,讓我放棄MOBA。小夥子年輕氣盛哪能服氣,又花了一個月時間折磨自己,結果才剛摸到1800分,當時又快升到初三,課業壓力大,但是我仍然白天上課都在琢磨怎麼上分。
許久未見的4 : 3畫面
2012年我還接觸到了LoL,這個遊戲在DOTA大火的那段時間裏,顯得就像鵝廠又出的“仿製”遊戲,並且他的標語也是“DOTA原班人馬打造”、“XX正統續作”,與當時DOTA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連當時的有獎投票活動我也不屑於參加,現在想想,血虧!因為這些投票贈送了極其稀有的皮膚,稀有到從那時起再也不會有人能夠獲得這些皮膚。
後來在DOTA折磨下,我還是嘗試了一下LoL,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
這個登錄界面入坑
相比於DOTA,LoL拋掉了很多繁瑣的細節,與DOTA偏向團隊的玩法,更加凸顯了個人對抗線路的重要性。我在2012年中下旬,DOTA上分之餘會去玩LoL,去熟悉英雄技能。在DOTA長時間瓶頸之下,我徹底拋棄了DOTA,開始了LoL的上分之旅。
遠古版本的21-0-9天賦加點
曾經需要花費很多金幣才能湊齊的符文
S2末期我沒怎麼打過,到了S3開始努力上分,而LoL也正是從S3開始變成了段位形式。賽季初期我靠着中單男刀、劫這種英雄很快上到黃金段位,但是反覆在鉑金與黃金之間橫跳,加上面臨中考,不能花太多的時間投入,只能在中考前草草收場。
中考結束後,我重新申請了一個號開始排位,連續三個周,通過大號練習5局,手感來了再小號上分。因為隱藏分問題,大號重新打定級賽,段位不會太高,但是純白板小號可以通過連勝打到很高的隱藏分。
這三個周每天除了吃飯就是上分,我媽也以為我魔怔了,但是好在她除了讓我保護眼睛以外,很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來沒有這種全身心投入在某一事情上的時候,看着一直連勝的感覺,就像注入了腎上腺素一般,整個人都是清醒的,一直在正反饋,越贏狀態越好,然後越想打,你説我學習要是這樣多好?
很快,我只用了三個周的時間就打到鑽石一。S3的鑽一還是很有含金量的,剛晉級到鑽石一段位,就有人加我好友,自稱是某戰隊的教練,問我多大了,報了年紀以後,他便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一下戰隊的青訓營。
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激動得頭暈目眩,感覺終於能夠接觸到職業電競的邊緣了。因為這個戰隊就在我家隔壁區,還因為當時已經考上了高中重點班,爸媽根本沒有反對,他們就説:“去體驗體驗也不錯。”
三、夢醒了
沒想到這次體驗活動徹底熄滅了打職業的想法,當然,這個“不幸”是極其幸運的,讓我早早地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俱樂部也不大,總部就在市中心,我爸開車送我過去以後,説不想繼續了給他打個電話過來接我。説是俱樂部總部,其實就是一個寫字樓的一層,裏面倒是通透乾淨,一個特別大的客廳,裏面密密麻麻的十幾台電腦,地上到處都是線纜,不過確實很乾淨,我那時以為電競俱樂部會像小網吧一樣,煙頭一地,充滿了嗆人的腥臭味。
俱樂部裏大部分電腦前面都有人在打聯盟,看起來比我大不少(其實只有十六七歲)。來接我的是當時的戰隊經理,他讓我叫他魚哥。見到我以後,説了一句我畢生難忘的話:“我靠,這麼小。”
魚哥是那種特別樂觀爽朗的人,用汪曾祺的話描述,他就是一個“紅火人”,聲音洪亮但是又很温柔,怕我緊張就一直摟着我肩膀,非常像親哥哥。他當時二十七八的年紀,也是有非常奇妙的經歷,後來跟我出去喝酒的時候講過很多,這裏暫時按下不表,想聽了以後可以叫我補充。
他跟我爸聊完以後,就帶我去卧室。卧室是那種沒有窗户、不到十平米的屋子,放了兩張上下鋪,不曾想,這裏就是之後兩週我天天抹眼淚的地方!
這裏作息還挺嚴格的,七點起牀洗漱吃飯,八點開始訓練,一直到十二點吃午飯,沒有午休,一點繼續開始訓練,晚上六點吃飯,然後開一天的覆盤會,然後才是自己的時間(盒飯還挺好吃的)。
行李一放,魚哥就跟教練讓我去跟其他人打一局自定義。這一局是我膨脹起來的開始,也是這兩週自信心最為頂峯的時候。這一把選中單男刀,對線的是另外一個青訓營呆得時間最長的人。結果呢,兩級單殺他的劫。之後幾把也是摧枯拉朽般地贏了。
當時我只覺得,其他人都訓練有一段時間了,水平就這?內心還在竊喜的時候,教練只説了一句:“水平還可以。”雖然不敢反駁,但是心裏還是很不服氣的,打得這麼好,怎麼會還可以呢?剩下的時間就是看其他人對局。
在晚上覆盤的時候,教練特意地覆盤了我的對局,點出了很多我根本沒有意識到的細節問題,例如卡技能時間、控制兵線以及對於團隊整體資源把控這些問題,雖然一時半會沒有理解,但是心裏大為震撼,對教練的分析心悦誠服。
熟悉的訓練場地(當然不是我這個)
第二天我才正式開始跟其他人進行訓練賽,基本上是兩個小時對線對抗,上午剩下的時間就是分析版本數據,然後5V5團隊,採用常規陣容出裝對抗前二十分鐘,然後分析每位選手以及場內數據,下午才會進行完整對局。整體上非常緊湊,每次間隔休息時間不到5分鐘。
頭幾天我能學到很多以前接觸不到的知識,興致充足,也覺得跟一些剛來青訓的人打得不盡興,便跟室友合起夥來告訴教練,想跟當時上過次級聯賽的兩名隊員打一下。魚哥問我們確定嗎,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説當然。於是之後訓練賽的安排都有正式隊員的加入。
但是青訓營的噩夢開始了。訓練最開始的頭兩把,仍然是中單男刀,對面同樣是劫,但是我卻完全被摁在地上打,毫無還手之力。就像出門見到了大樹守衞一樣,只能看着他輕鬆將我擊殺。
每次都只差絲血,我便能將他擊殺,血條上甚至都看不到那個顏色了。兩天下來,總共二十多把,未曾有一次擁有贏的希望。我總覺得只是操作差一點,只差一點我就能擊殺他。很不幸,我一次都沒有單殺過。
正式職業選手,跟我們這些青訓的隊員,完全是天上地下的水平。“人頭差”輕易地就能到十幾比一,如果不是對面放水,我們甚至一把下來都拿不到一個人頭。那兩天是我打競技遊戲以來,從沒有過的被虐體驗,只有被虐,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殺可能性。
晚上覆盤我也無心去看,差距只能用鴻溝來形容,從對線期到全局把控,職業選手把控得滴水不漏,不會讓我多吃一個兵,也不會讓我換成功一次血,我的所有小心思都在他的算計當中。
説實話,我覺得就連我媽都不能把控我到這種程度。晚上做夢,夢到的都是各種被單殺,換着英雄單殺我,我的一切應對舉措都沒有用,哪怕只是在塔下畏畏縮縮地待著,也會毫無憐憫地將我越塔擊殺。
早上起來都是淚流滿面的,在這裏才呆了沒多久,就已經萌生出放棄的想法了。另外三個室友比我多呆了一個多周,都有相同的念頭,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打打代練或是好好讀書。後邊的訓練,有時是分析數據學習對抗和運營,有時候是被正式成員爆錘。
雖然也學到非常多對於遊戲的理解,但是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對於只有十幾歲的我來説太累了,每天晚上都在哭,那種高壓環境很難受,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暴露在這種高壓高強度的狀態下。焦慮,做夢也在想怎麼打。翻來覆去睡不着,只想着怎麼才能贏,但是第二天總是會被重新摁在地上教做人。
這時我深刻意識到,天賦在電競裏,就是決定性的,努力只是那個1後邊的0,但是1永遠是在最高位的。那幾個正式隊員,都是青訓了不到一個月,有的進了次級聯賽,有的繼續訓練,在正式職業賽場邊緣候補。
當然很多年之後我問他們的情況,沒有一個能夠獲得進入大俱樂部的門票。這行不缺的就是天才,不是天才,甚至連門票都見不到。
於是,在青訓營不到兩週,我還是選擇跟魚哥闡明退出的想法,他表示非常理解並且支持,他一直都在觀察我,跟教練討論過,覺得我還是不要浪費時間在這個行業上了。要是剛來,我肯定不服氣,但是現在我答應得比誰都快。
經此一役,我徹底打消了打職業的想法,覺得自己就是幼稚,覺得職業很容易。
後來就娛樂排位了
結語
後來我仍在不斷接觸其他的競技遊戲,像是OW,也會去打天梯,就像社友@Magcat 寫的那樣,剛出的那段時間拉着朋友天天泡網吧,也是用《Aim Hero》練習定位,每天跑圖。也會去從各種硬件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也是從OW那年開始入了硬件坑,喜歡搗鼓各種鍵鼠、顯示器。
還有一次,在2020年COD16虎牙胖虎杯邀請賽前夕,我作為水友參加了水友選拔賽,也認識了一些十六七歲的年輕選手,他們的家庭背景,能讓他們從小就玩遊戲,每年都更換最新最好的硬件,那種多年培養出來的電競能力,確實是某種得天獨厚的“天賦”。
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是我見到的大部分的選手,衣食無憂家境優渥,無形之中,他們的成長經歷也是某種“青訓”。跟魚哥出去吃過幾次飯,聊到現在的電競行業,雖然他早已退居二線,但是他仍然熱愛這個行業。
我跟他都有同樣的感慨,就是天才太多了,這個行業與傳統體育競技相比,一樣地殘酷,一樣地辛苦。
年輕時從青訓營退出後,我對於之後所有的電競遊戲,都不再抱着那麼強的好勝心了,畢竟電子競技,菜是原罪,何必折磨自己呢?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越來越多,競技遊戲也變成“贏了索然無味,輸了生氣一天”。
年紀一大,操作反應也明顯跟不上了。雖然我也會在CSGO中反覆練習拉槍線、練習投擲物,也會在LoL訓練場反覆嘗試一套連招,亦或是APEX中拉着朋友反覆打磨配合,但是到某個瓶頸,我便會點到為止。
仔細一想,具有觀賞性競技性的電子競技遊戲猶如過江之鯽,總會是越來越多的,遊戲還是應該要增加我的快樂。CSGO休閒打得越來越多、LoL也從排位變成匹配再變成大亂鬥,就連R6也不會再去關注新出了哪些幹員。
屬於我的電競夢,從來都還沒有做,就已經醒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天賦,不如就努力在人生這個遊戲中變成職業玩家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遊戲研究社 (ID:yysaag),作者:ᴍᴍʙ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