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來 源:雷科技遊戲組

編 輯:重嘉

排 版:Lev1s2022年的秋季直面會上,任天堂帶來了《塞爾達傳説:曠野之息》續作的新消息。這款遊戲被命名為《塞爾達傳説:王國之淚》,將於2023年5月12日正式發售,距離現在仍然有4個月的時間。《塞爾達傳説:曠野之息》的巨大成功讓玩家們對續作充滿了期待,而幾個月的漫長等待期和對再次跳票的擔心,則在折磨着任天堂粉絲們。不過,最近一則和塞爾達傳説相關的新聞曝出,不知道能否安撫玩家們的情緒。外媒GIANT FREAKIN ROBOT爆料稱,《塞爾達傳説》的動畫電影正在開發中,操刀的公司是照明娛樂。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圖源任天堂官方)只是,遊戲改編成電影的案例並不少見,此前已經很多知名遊戲都被以電影的形式搬上熒幕。可惜的是,真正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並不多,《塞爾達傳説》這一在遊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痕跡的系列大作,如果以它為IP的電影達不到玩家和觀眾的預期,恐怕會遭來比普通電影猛烈得多的非議聲。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遊戲改編電影,嘗試過的人不少其實,市場上一直不乏由遊戲改編的電影,小雷第一時間能想起來的就有《刺客信條》《魔獸世界》《古墓麗影》《生化危機》《神秘海域》等。而把遊戲改編成電影的點子,也並不新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公司在這麼幹。畢竟,從直覺上來説,電影和遊戲有很多共通之處。它們都是通過畫面和聲音的形式將內容呈現給觀眾或玩家,而且近些年的3A大作在劇情敍事模式、畫面以及人物塑造上,都和電影大片有極高的相似度。另外,能被搬上熒幕的遊戲,通常都是知名作品,本身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玩家粉絲和不俗的口碑,理論上説搬上熒幕前就有一批種子觀眾了,似乎比普通電影更有優勢。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圖源索尼官方)此外,電影和遊戲同屬娛樂產業,不少巨頭公司旗下的業務就涵蓋了這兩大類。很多遊戲大作在獲得市場成功後會持續推出續作,形成系列,然後塑造出熱門的IP。而如果要將熱門遊戲IP的商業價值最大化,則需要窮盡各種變現的途徑,比如推出DLC增加額外收入、移植到更多平台擴充市場容量、開發周邊產品再“收割”一波玩家。這種時候,將遊戲和電影打通,把一個IP在泛娛樂的框架下多領域運作,就變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然而,結果並不這麼美好。遊戲改編電影口碑很好的不多,批評聲一直都有。大量此類電影上映後,遊戲玩家和普通觀眾都不滿意。很多時候,核心玩家覺得電影對遊戲的還原度不夠,妥協的地方太多,和預期有太大差距;普通觀眾則又認為,這類電影敍事不清、劇情難懂,對沒玩過遊戲的人很不友好。而且,電影和遊戲雖然都是視聽美學的藝術,但核心部分仍然有明顯的差異。電影的表現形式是將畫面和聲音輸送給觀眾,但更核心的是演員演繹的劇情,故事的好壞往往決定着電影作品的成敗。這個過程中,觀眾是被動接收的。而遊戲的核心則是玩法,劇情、畫面往往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任天堂的塞爾達系列從來都是以精妙的關卡設計和豐富的玩法取勝的,劇情和故事的優先級不會特別高。另外,玩家玩遊戲有着比觀眾看電影更強的參與感,玩家通過鍵鼠或手柄和遊戲交互,物理上心理上都參與進了遊戲,一定程度上可以扮演遊戲人物、控制遊戲節奏。不過,即便這類作品會遇到各種困難、遭受各種非議,遊戲改編電影作品仍然層出不窮,各大製作公司前仆後繼地參與其中。原因倒也不復雜,因為能賺錢。小雷粗略整理了幾部遊戲改編電影的信息,發現其中不少都賺了。像《憤怒的小鳥》《生化危機:終章》屬於是低投入和大回報的例子,我們都知道電影投資往往充滿着巨大的不確定性,口碑和票房很多時候不是強相關的。整體來看,遊戲改編電影仍然是個相對穩妥的商業模式,結果更加可控。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數據來源豆瓣、BoxOfficeMojo,雷科技製圖,嚴禁侵權)結合豆瓣評分作為參考,遊戲改編電影作品表現普遍比較平庸,高分電影非常少,不過下限也相對較高,及格線之下的作品不多。總的來説,這類作品大概率不會讓走入電影院的你拍案叫絕,但應該也不會讓你憤怒地大喊“退錢”。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塞爾達傳説大電影”能成功嗎?把自家IP改成電影對任天堂來説已經不是第一次,之前已經有過多次嘗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塞爾達傳説》就以動畫片連續劇的形式搬上熒幕,它由DIC娛樂製作,劇情自然是林克和塞爾達公主聯手對抗反派蓋儂、共同守護海拉爾大陸的故事。可惜的是,這部13集的電視劇反響非常一般,知名遊戲媒體IGN直接給出3分差評,認為這部動畫劇情爛、主角行為做作。現在已經有人把這部動畫搬運到了國內視頻網站上,小雷粗粗看了幾集,感覺的確相當辣眼睛,主角林克的形象感覺被魔改了,和原作相去甚遠,加上誇張的日常言行,油膩感很明顯。可能是國內看過的用户太少,《塞爾達傳説》動畫片在豆瓣上沒有評分和評論,而在IMDB上則有1000多個人評價,評分6.0。同一時期,《超級馬里奧》也同樣被改編成動畫搬上了熒幕,同樣是由DIC娛樂製作,IMDB評分還是隻有六點幾。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圖源IMDB截圖)進入千禧年之後,任天堂在似乎已經放棄了影視化這條路了,過去十幾年裏基本都沒見到過圍繞任天堂IP打造的影視作品。不過就在2022年,任天堂突然收購了CG公司Dynamo Pictures,並改名為“任天堂影業”(Nintendo Pictures),這似乎説明任天堂有動了心思了。在塞爾達傳説要改變成電影這則新聞前,任天堂和照明娛樂的合作就已經公開了。它們要打造的首部電影是《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並且已經放出了兩支預告片和製作團隊人員名單。從現有的信息看,主導《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的還是照明娛樂公司,參與的任天堂人員基本只有參與監製的宮本茂和部分遊戲聲優。這場合作,任天堂應該最直接的目的或許就是賺一筆版權費和後續的票房分成。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圖源《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預告片截圖)不同於DIC的“聲名狼藉”,照明娛樂的口碑要好不少。這家公司屬於環球營業旗下,但有獨立製作權,成立之初更是把皮克斯作為了競爭對手。照明娛樂打造出的最著名IP自然是“小黃人”,圍繞它打造的《神偷奶爸》系列、《小黃人大眼萌》等作品,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票房和口碑,一時風靡全球。這樣一家制作公司來操刀馬里歐、塞爾達傳説電影,還是可以讓人放心的。就塞爾達傳説系列來説,小雷認為如果改編電影,《塞爾達傳説:曠野之息》可能是最適合的一部。這款遊戲已經是3D畫面,“得益於”Switch羸弱的性能,它美術風格是動畫形式的,改編成動畫電影的話,其中有大量素材或特效可以借鑑或移植。前面提到的任天堂新成立的影業公司,應該也能提供更多的幫助。劇情方面的話,《塞爾達傳説:曠野之息》看起來是一個比較老套的救公主的故事。不過,這款遊戲包含着宏大的開放世界,塑造了豐富的場景和人物角色,比如光種族就有沙漠地帶的格魯德族、河流中的卓拉族、火山口附近的咕隆族、會飛的利特族,反派除了日常的怪物、人馬外,還有反叛的依蓋隊。《塞爾達傳説:曠野之息》中的豐富的元素都可以為電影製作所利用,如果能從中抽取出適當的素材,製作成一個好的故事,那麼電影本身成功的概率則會大得多。另外,任天堂只提供IP、不干涉內容創作的形式,或許比部分遊戲公司大包大攬的做法更好。畢竟術業有專攻,遊戲和電影仍然是兩個有着壁壘的不同行業。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任天堂要放棄“保守主義”?放在現在的世界中來看,任天堂是一家非常特別的企業。一方面,它在遊戲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極高的聲譽,第一方遊戲製作能力冠絕羣雄,在主機遊戲上走出了和索尼微軟有明顯區別的道路。在遊戲機形態和玩法方面,任天堂也大膽創新,無論是3DS的雙屏設計還是Switch的主機掌機二合一模式,都讓人稱奇。任天堂長期維持的超過20%的利潤率,也足以讓對手羨慕。但另一方面,任天堂有展現出極強的保守性。在智能手機如此普及的今天,任天堂對手遊的態度還是相當冷淡,儘管推出過幾款手遊,但遊戲體量、內容豐富程度都完全無法和主機平台比。任天堂也相當排斥遊戲內購等互聯網“創新”機制,面對來勢洶洶的元宇宙概念,CEO更是坦承“搞不懂”。時至今天,已經有百年曆史的任天堂,相比索尼微軟這些同行時,更像是一家純粹的遊戲廠商,極少涉足其他領域。任天堂的日常業務給人的感覺就圍繞玩家體驗製作高質量遊戲,打造與之相稱的主機產品。甚至,任天堂參股和設立的子公司,基本都以遊戲工作室為主,仍然是為了保障內容。收購成立影業公司、圍繞旗下IP做電影,這似乎是任天堂走出“舒適圈”的重要一步,看起來任天堂終於要放棄“保守主義”了?實際上,就現有的信息來看,任天堂可能沒有想這麼多。前面已經説了,馬里歐、塞爾達電影任天堂基本只是貢獻IP,主刀的是照明娛樂,任天堂並沒有太深的參與感。站在玩家的角度來看,任天堂的執拗有時候會讓人不滿,比如Switch 720P 30幀的渣畫質時常被拿來吐槽,Switch遊戲定價也被經常被罵。但要承認的是,任天堂看起來保守封閉的體系,正是高質量遊戲能源源不斷產出的關鍵。從這點來説,玩家會更喜歡這樣的信奉“保守主義”的任天堂。或許,相比起任天堂玩票性質的電影,大家更關注的還是《塞爾達傳説:王國之淚》能否如期到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79 字。

轉載請註明: 任天堂要把塞爾達打造成“IP宇宙”,但真有人會買單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