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17日,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峯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在北京舉行,參會嘉賓們共同探討了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創業新風向。
在活動現場,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對話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共同探討“智能互聯時代,垂直領域的創新機會”。犀利觀點如下:
1、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主要基於三個核心技術:第一是定位,創建環境地圖,讓機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對環境的感知和貨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礎上,讓機器人完成動作。
2、物流很被動,基本由商流決定。近年受到新商業模式的影響,商流推動供應鏈端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這給物流帶來很大壓力,有更多柔性的需求。
3、什麼是柔性物流?主要有兩個關鍵點:第一點,流量波動自適應;第二點,場景自適應。
“智能互聯時代,垂直領域的創新機會”主題對話
以下為現場演講內容,由創業邦整理:
王光熙:謝謝創業邦能夠給我們這樣一個對話機會。2020年,非常不平凡。疫情為很多新行業帶來機會,比如工業方面的無人化需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聯想創投,我們專注於投資早期的IT科技,範圍相對比較廣,基本上圍繞着硬科技的行業應用,像機器人、AR、VR、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這幾年我們非常明顯感覺到這樣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早期科技企業,加速在行業中的應用和落地,今天我們請來了一個企業代表,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 李陸洋。
李陸洋:謝謝大家,我是來自於未來機器人的李陸洋。我先從未來機器人的願景説起:用視覺技術賦能工業無人車輛,推進物流節點內柔性無人化進程。
解釋一下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未來機器人:第一,是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細分領域的應用;第二,是柔性物流無人化的代表企業,簡單來講,就是物流機器人公司。我們成立不到五年的時間。
王光熙:近期企業一直在佈局工業自動化、無人化,包括核心級的部件技術、機械臂、控制算法、無人駕駛等。過去幾年,隨着AI視覺、5G的興起,給了我們很多空間去做過去不可想象或者是完全沒有機會的、以合適的性價比做的事情,想聽聽您具體講一下,你們在這方面怎麼樣將好技術落地到行業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陸洋: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市場。物流是中國第三大市場,第一是房地產,第二是汽車。為什麼做物流?物流這個市場特別酷,大的市場裏面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倉”,一部分是“配”,大家對“配”比較熟悉,包括高速運輸、最後一公里、社區新零售等等,都屬於配。第二是“倉”,就是物流裏面的節點,沒有節點就無從配送。倉配結合,最後組成一張物流網。在倉配這兩個場景裏,未來機器人屬於更關注倉的企業。
節點物流大概是什麼樣的市場份額呢?我們初步統計,在2019年節點內部的物流費用在中國是1.9萬億,節點裏麪包括租倉、搬運等等環節。
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將這些節點物流裏面的人工作業用機器取代,取代的那部分就叫工業車輛的無人化。節點物流裏,像倉庫、工廠裏,主要搬運工具是叉車,模式是用叉車搬運托盤再對接貨架,來完成整個倉庫內部的運輸。我們的工作是把以叉車為首的工業車輛改造成無人車輛,去推動無人化的整個進程。
無人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主要基於三個核心技術:第一是定位,創建環境地圖,讓機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對環境的感知和貨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礎上,讓機器人完成動作。技術突破是最初的門檻,而未來機器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建立了比較高的技術護城河。
這個市場有多大呢?2019年中國工業車輛的增量市場在自產自用物流領域是42.5萬台,存量市場超過300萬台,從事工業車輛駕駛工作人員大概是500萬人,是比較大的市場。然而這個市場的無人化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的,去年一年,無人車輛全國一共的增量是2700台。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我們這個不會受到資本市場太多的關注,疫情給了這個市場正向的推動作用。
為什麼滲透率低呢?無人跟有人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的,從整個動作控制、環境感知、定位來説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公司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融合了視覺AI和5G技術,雖然不能立刻縮短機器作業與人工作業之間的差距,但至少讓信息獲取端是沒有差異的。
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
王光熙:你這個是跟馬斯克一樣的理論。
李陸洋:沒錯,他説一切不用視覺的無人駕駛都是愚蠢的。但是我覺得,在信息獲取端不應該有差異,現在差距比較大的是在處理端。
跟5G的結合,在視覺領域當中5G是非常有價值的。首先,我們發現單車端處理視頻流壓力是非常大的,解碼視頻流,從裏面分析出我們所要的信息,再賦有語義,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
單車算力提高就要會影響成本,要低成本、批量賣給客户,就需要另尋途徑。有了5G之後,可以大流量、快速地採集視頻流,並在雲端完成邊緣計算,降低單車端的算力要求。未來5G對視覺的賦能是非常大的,提供了更大算力的可能性,讓工業無人車輛地效率不斷更有可能接近人。
王光熙:從您剛才講的角度,視覺、AI、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處理的及時性,與端側、邊緣側、雲端低時延應用緊密相關。您剛才也談到滲透率過去低,可能因為很多原因,有些是認知原因,還有一些類似於特殊的情況,觸發真正的需求。你是以什麼樣的性價比完成產品設計及落地,從而獲得批量的經濟效益,能不能從這個角度舉一個例子,給大家非常直觀的感覺,去了解為什麼現在已經到了臨界點或者是比較好的時機,能夠批量去推廣5G、AI、視覺加持的無人化方案?
李陸洋:我先拿一組數據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在工業無人車輛(無人叉車領域)中,今年訂單量大約佔到全國市場10%左右,也許是排名前二前三,這其中頭部客户像中石化、雀巢、格力、安利都是我們直接的終端客户,我們客户中像這樣500強的企業大概有20多家。但今年我們非常欣喜地發現,很多客户是從1到N開始複製,也就是説他從0到1嘗試完後,開始從1到N下單,我的一個客户,最多時候給我連續下單6次,今年有4次,已經產生了從1到N的複製。
激發的原因是什麼呢?性價比來説,性為首,最主要的就是效果,就是機器跟人工是否可比擬?是否可以完成人的工作?比如説無人叉車裝卸車,或者把貨物送到貨架上,機器的效率是否跟人可比擬,這個結果決定了“機器換人”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第二個才是算賬(價格方面的考慮),比如説多長時間收回成本,取貨需要多長時間等等。也許是因為疫情原因,大家沉默了一個季度,沒有開拓太多生意,主要在公司做科研,所以我發現今年下半年,這個行業的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機器性能也更加接近於人了。
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
王光熙:能不能分享一下您怎麼看未來的技術趨勢,我之前跟你線下交流的時候你也提到這個行業有淺水區、深水區,深水區需要比較強大的技術去做別人不能做的複雜場景,這些往往是你打開大型客户的關鍵。想問問您是怎麼看技術的趨勢?什麼是深水區?什麼樣的技術演進路線讓你們持續的突破、持續保持領先?
李陸洋:物流很被動,基本由商流決定。近年受到新商業模式的影響,商流推動供應鏈和產線由“以產定銷”轉變為“以銷定產”,這給物流帶來很大壓力,產生了更多柔性物流的需求。
什麼是柔性物流?有兩點。
第一點,流量波動自適應。物流很被動,它有很多的小毛刺,舉個例子,比如干線路上,大貨車堵車半小時,到倉庫的時間就會推遲半小時,就會造成一個小毛刺,而且這種毛刺是不可預測的,造成倉端人物流的突發性增加或者減少。無人化設備一定要適應這種小毛刺,這叫做流量的自適應。
第二點,場景自適應。現在一個倉庫或者是一個存儲區,會擺放很多不同類型、大小批次不一樣的貨物。如果環境發生變化,很難要求客户重新採購設備,一定是設備適應不同的變化,甚至客户説今天這個倉不用了,挪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設備是不是可以拿到另外一個地方直接可以用。
我覺得柔性中最核心的是性價比中的“性”,也就是與人可比擬的柔性,而最關鍵的點是在提高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如何做流量自適應。
王光熙:我們最近幾年不斷在做戰略轉型,搭建大的平台,為被投企業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您怎麼看無人化在哪些行業最有機會?談一下您對這個行業前瞻的觀點。
李陸洋:謝謝王光熙總,投資半年以來,未來機器人欠了聯想不少廣告費(笑),經常參加各種媒體活動和對接客户。首先説一下跟聯想之間的關係,再談一下我對行業的看法。
第一,聯想有大量關聯企業,在這半年當中我們對接了商飛、鞍鋼、聯合利華,以及聯想本身的智能工廠,大量關聯的需求,為我們對接了很多客户和資源。
第二,聯想有很多優秀被投企業,其中不乏跟物流相關的公司,聯想已經有一大堆的屬於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設備提供商的被投企業。
第三,我跟聯想接觸以來,我發現聯想本身研發能力很強,研發底藴成熟,跟我們非常契合,比如在5G、雲端、雲計算,聯想已經做了大量平台嘗試,我們可以直接複製聯想的方案在我們的客户中應用。
聯想研究院在做商飛項目時候,開發了給飛機做清洗的機器人、除冰用的機器人等等,很多都跟未來機器人的技術契合。
再一個,就是在核心傳感器方面,我驚喜地發現我們用的相機,聯想都已經做出了非常成熟的產品。所以我覺得,聯想可以藉助自身的平台和技術能力做整包,把我們這些企業包進來,通過聯想的整合能力服務關聯企業。
王光熙:現在點狀的需求非常多,大中型的企業希望給他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借這個話題,邀請未來機器人,跟我們的被投企業和在座的各位企業一起為這個行業賦能,也歡迎大家跟我們更多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