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日即將迎來“雙十二”促銷季,很多人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延續“雙十一”未盡的購物狂歡。一些人購物是因為生活實際需要,一些人是出於“錦上添花”的心理需求,但還有的人是因為購物“上癮”。(12月9日《北京日報》)
對於那些沉溺於網絡購物的人來説,除了會常態化展示消費活力之外,對電商平台推出的促銷打折活動又極為敏感。每逢遇到雙11、雙12、週年慶、紀念日等促銷打折的特殊時段,都會毫不猶豫開啓“買買買”模式。如此,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瘋搶”和“廝殺”之後,即便購物數量或消費金額遠遠超出預期,卻還意猶未盡,依舊擋不住繼續“淘寶”的衝動和熱情。
顯然,有人已經被網購狂歡“帶節奏”,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喜歡網購可以理解,但若到了痴迷、成癮的地步,則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成年人網購成癮跟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一樣,容易停留在虛擬空間,逐漸脱離購物本身的實際意義,不僅有損身心健康,還能導致資源浪費,也會干擾網絡消費生態體系。
網售平台為了刺激消費,推出的促銷優惠活動都有預設條件,前幾千名、幾萬名折扣較大,或者進行限時、限量發售,這倒不足為奇。最關鍵的是,活動開始時間大多設在凌晨時分。如此一來,當多數人們已經進入甜蜜夢鄉,迷戀網購的“剁手黨”們卻還在滿血復活、掙脱困意,為了搶獲訂單而磨刀霍霍、蠢蠢欲動。只不過,這表面的精神抖擻並非“自然現象”,而是以透支體力為支撐,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想想也是,為了貪圖所謂的折扣和優惠,寧願久等苦熬、忽視身體健康,終究還是虧本的買賣。更何況,當我們花費心思、消耗精力,獲得自認為很滿意的“戰利品”,是否真的就是物美價廉,還猶未可知。
因為這些不理性的網絡購物需求還大量存在,讓一些商家甘冒誠信掉價的風險,想方設法尋求賺取利益的機會。於是,充值讓利、會員加購、優惠券、滿減等優惠活動層出不窮,誤導性的消費宣傳琳琅滿目,商品價格也莫名“膨脹”,由此產生的消費維權問題不斷增多。據“黑貓投訴平台”數據顯示,2021年“雙十一”期間,全網相關電商平台投訴的信息量超過150萬條。綜合來看,網絡消費維權的主要內容還是質量和服務。説明一些商家瞄準了購物者“狂歡”狀態下的心理需求,試圖在商品質量上以次充好,在服務態度上矇混過關。可見,如果我們陷入網購狂歡而不自知,帶來的尷尬與麻煩,最終還得靠自己買單。
毫無節制地“買買買”,不可避免會造成資源浪費。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網絡購物如果“上癮”,就會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不論日常生活需不需要,也不管是否適用、是否多餘,反正都會以購物為樂。這樣毫無節制地瘋狂囤貨,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用之不及、棄之可惜。久而久之,一旦囤積物品過期或變質,就是最大的資源浪費。同時,購物浪費越多,經濟損失也就越大。因此,毫無節制地“買買買”極易造成財物損失,更是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背道而馳。
誠然,網絡購物作為信息互聯狀態下的一種新模式,作為市場經濟智能化、數字化的必然結果,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以平常之心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確實能為我們帶來不少方便和快捷,但若運用不當、把控不好,同樣也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為此,謹慎、理性、可控的網絡購物並無不妥,而陷入無底線、無原則、無節制的網購狂歡則萬萬不可。(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