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澳大利亞在扮演美國“小跟班”方面可謂是盡心盡力。
俗話説的好,“壞事做多了會遭反噬”。這不,澳大利亞就應驗了。據悉,華為已在澳大利亞削減1000個工作崗位和1億澳元的投資。
據華為澳大利亞公司首席企業事務官米切爾透露,華為將繼續削減在澳員工人數和投資數目,“簡單來説,(澳大利亞)對華為的5G禁令使我們失去了1000個高科技和高薪工作。我們的員工已經從1200人減少到不到200人。到明年,這個數字還會更低”。
米切爾更是高呼,美中技術戰對各方都造成了傷害,但誰受的傷害都不如澳大利亞更大。
嗯,一向囂張的澳大利亞,現在不得不“慫”了。
首先,最擔憂的莫過於澳大利亞農民。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貿易額高達1039.0億美元,佔該國出口總額的38.2%。可以説,不管是農產品還是鐵礦石、天然氣等能源,澳大利亞的主要出口行業幾乎都十分依賴中國市場。
哪怕嘴上再強硬,疫情期間澳大利亞依然有3000噸農產品將運往中國,其中包括三文魚、龍蝦、豬肉和牛奶。
可以説中國就是澳大利亞的“衣食父母”,也只有澳大利亞會傻到去自斷“財路”。中國也對澳大利亞採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早在2020年5月便開始啓動對澳反傾銷調查。
我國商務部的調查機構此前已經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大麥進行過仔細調查,並且已經確定澳大利亞對本國農產品存在特殊補貼,並且已經損害到了中國國內的相關產業。為此國務院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大麥徵收反傾銷税。
另外,從5月初開始,中方就決定暫停進口4家澳大利亞企業的牛肉產品,並稱經過檢測牛肉品質出現了問題。
其次,澳大利亞各大高校快撐不下去了。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澳大利亞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有國際學生超過75萬人,其中中國學生佔37.3%。
澳大利亞大學聯盟曾預測,澳大利亞將會有七所大學面臨破產,最著名的八所大學將裁減6700個工作崗位,澳大利亞高校將有2.1萬人失業,其中約7000人可能是與研究有關的學術人員,澳大利亞比其他同等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更依賴國際學生的收入。
再次,澳大利亞企業界紛紛“吐槽”。
有商業背景的智庫“中國事務”警告稱,如果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澳大利亞可能會受到“連帶損害”。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前董事會成員約翰·愛德華茲在為羅伊研究所撰寫的文章中稱,“迄今為止,澳大利亞在處理對華關係方面,並沒有表現出它日益需要的聰明才智……拒絕在中美貿易和技術競爭中站隊,是澳大利亞宣佈的政策。它被明智地採納了——但沒有被巧妙地實施”。
澳大利亞最知名的全球高管之一、前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利弗里斯警告澳大利亞政府,不要混淆經濟和安全關係,以免在中國崛起的“新現實”面前犯錯誤。
如今,連一向對中國沒有好話的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也開始了“示弱”。
中國澳大利亞商會華西總經理習克禮在《悉尼先驅晨報》發表文章,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必須調整其措辭和做法,不要浪費在華戰略機遇”。
《澳大利亞人報》刊文《我們和中國的關係需要幫助,否則就太遲了》,稱“在堪培拉的部分官僚和政治體系中,存在着一種危險的情緒。除此之外,這些危險現在也延伸到了我們那些製造觀點的精英們身上”。
文章稱,假定“中國是敵人”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這是一條走向毀滅的道路,但它也有擁護者”,“如果今天的惡性循環再持續三到四年,這個國家將會損失慘重”。
如此看來,澳大利亞的確是因對抗中國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接下來的情形會如何變化,關鍵還是得看澳政府。
據外媒9月21日報道,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對外宣佈,考慮到國際市場的複雜性,其將不再與中企續約,這也意味着中國將失去澳大利亞衞星站的使用權。不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並沒有透露當前合同的到期時間。據悉,雙方之間的合作協議涉及的衞星站名為“Yatharagga”,位於澳大利亞西部,並由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所有。
根據合同,“Yatharagga”衞星站負責為中國的太空探索任務提供遙測、跟蹤和指揮的服務。而據瑞典空間研究中心透露,中國上一次使用這座衞星站的服務已是2013年了,當時這座衞星站為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提供過技術支持。
對此,有專家分析,此舉是澳大利亞為了幫助美國而有意為之——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和衞星定位系統方面不斷獲得突破,尤其是北斗衞星系統更是被市場認為是挑戰GPS霸權的後起之秀;同時,澳大利亞一直在太空領域與美國存在巨大合作,且其近來與中國市場的經貿關係出現巨大不確定性。
不過,這對中國來説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據悉,中國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在全球受到了追捧,已有共計137個國家簽訂了合作協議。可以説,即使澳大利亞衞星站徹底停止服務,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腳步也絲毫不受影響。
不過總的看來,澳大利亞並沒有停止對抗中國的腳步,只是,充當他國“跟班”,最後難免會淪為炮灰。(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