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為資本合夥人李威就在線教育話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
在本次訪談中,李威先生清晰直接地點明瞭:
為何在 2012 年便開始關注在線教育領域?
什麼是在線教育企業的核心考核指標?
在線教育之後的發展方向在哪裏?
入職順為資本 8 年以來,自己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
對於近期在線教育中概股被集體“做空”的話題,李威先生坦言:
造假是紅線,永遠不要逾越。資本市場是有記憶力的,錯過一次,很難翻身。在線教育行業是造假的重災區,希望從業者們恪守初心,不要被短時間的利益吸引,誤入歧途。
李威説話直接。
這種直接,不僅體現在他拋出觀點時的直言不諱,也在於在其面對記者時,可説/不可説內容之間清晰的界限。
這位本科主修數學,考研以第一名成績“跳槽”英語系的北大畢業生,在 2003 年離開燕園之後,經歷頗豐,從畢馬威到渣打銀行,從易凱資本到航天產業基金,從北京到倫敦再回國……在環境輪轉之際、在空間變化之間,他始終將數學思維與雙語的優勢相結合,並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2 年 5 月,李威加盟順為資本,一待八年,成為其任職時間最長的公司。在順為,李威深耕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金融等投資領域。他主導投資的在線教育企業—— 51Talk 於 2016 年上市,成為彼時中國在線教育赴美上市第一股,亦是順為資本成立而來的第一個 IPO 項目。
新舊年之交,新冠疫情突襲,一方面打亂投資機構的固有節奏,並衍生多級影響,如股市基本面震盪,並對一級市場產生明顯的傳導效應;另一方面,全民隔離在家的空前社會實驗,也一度為在線教育發展帶去極大紅利。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順為資本合夥人李威,試圖覆盤在線教育過往八年中的發展脈絡、分析疫情之下在線教育的危與機,並嘗試探討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及資本動向。
一、“陰差陽錯”的頭名
時鐘撥回 2012 年。那一年,小米、BAT、360、網易、搜狐等紛紛進軍移動端。移動互聯網、O2O 如今老生常談的概念,則是彼時的“時尚”與“風口”。眾多風口之中,近年來風起雲湧的在線教育賽道並不突出,不僅“壓根算不上什麼”,甚至連“在線教育這個詞兒都談得很少”。
當年 5 月,李威加盟順為資本。“來到順為之後,陰差陽錯,第一個重度參與的項目便是‘一起作業’。”李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起作業”由順為資本創始合夥人、CEO 許達來主投,李威則從執行層面深度參與。
“一起作業”雖不是李威主導,卻開啓了他對於在線教育賽道的關注。不僅如此,經由該項目,李威得以與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王強產生聯結,併為後來主導投資 51Talk 埋下伏筆。
“真格基金的徐小平、王強兩位老師也投資了一起作業,在這個項目上傾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李威説,通過與徐小平、王強的“接觸與溝通”及自身的參與,他對於在線教育整體的理解,也得以領先於一般基金。
不久,真格基金將其天使輪所投的在線教育項目——51Talk 介紹給順為資本。順理成章,51Talk 成為李威在順為主導的第一個在線教育項目。
2016 年,51Talk 赴美上市,不僅成為中國在線教育赴美上市第一股,在順為內部,也是第一個 IPO 的項目。“所以在上市這個角度講,我算是拿了個頭名。”李威説。
一回生,二回熟。“一起作業”、51Talk 之後,李威開始主動尋找符合其內心深處標準的標的。此時,掌門一對一出現在他的視野之內。
李威同樣用“陰差陽錯”形容與掌門一對一的相遇。“陰差陽錯,我找到掌門一對一這家公司,在 2015 年投了 A 輪”,李威説,如今,在在線教育一對一方向上,掌門一對一毫無疑問已成為行業龍頭,“它後面的競爭對手可能只是他規模的幾分之一”。
2012年後“在線教育”為何成為風口?
專注在線教育賽道多年,李威見證過諸多公司從最初渺小的種子,逐步成長為年營收幾十億的巨人,對於“發展歷程中的波折、模式的轉變、運營的細節”也熟稔於心。
談及在線教育從當初“少有人知”到如今成為“風口”,李威認為其背後的成因、推動因素,主要與技術手段、人口結構及投資熱度有關。
2013 年,當李威初遇 51Talk 時,後者的在線課程仍依靠 QQ 進行視音頻傳輸,主力外教也身在菲律賓。“菲律賓並不是騰訊着力拓展的國際業務區域,外教在 QQ 上課時經常會遇到包括卡頓、斷線等各種技術問題。”李威説,但這不足以成為不做在線教育的原因,畢竟技術手段會越來越成熟。相較於QQ提供的早期視音頻傳輸工具,爾後的音視頻傳輸技術的確發展很快。
2014 年,李威也參與了順為天使投資的聲網 Agora 這一項目,其核心業務便是在線音視頻傳輸,如今 Agora 的相關技術,已應用於諸多在線教育公司中。
“除了 Agora,各相關音視頻傳輸技術的逐漸成熟,為在線教育行業解決了曾經阻礙已久的技術問題。”李威説。
時間推移,不僅讓技術愈趨成熟,也改變了用户羣體父母的年齡結構。在線教育發展早期,家長們大多對互聯網接受度偏低,遑論在線教育。
“現在更年輕的一代也成為了父母,他們的孩子也到了學習年齡”,相較於 2012 年,“如今大家更認為它是一個常態化的事情。所以從人口年齡結構上看,熟悉互聯網的人羣逐漸成為父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李威説。
“後來甚至出來一些連我都很驚訝的業務,比如在線教鋼琴。在資本的推動下,大家也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向。”李威説。
二、盈利才是硬道理
新舊年之交,新冠疫情突襲武漢,隨後席捲全國、波及全球。在線下企業一片叫苦連天的同時,在線教育似乎迎來機遇——諸多在線教育公司股價飆升,僅今年 2 月,在線教育融資規模就逆勢增長 275%。
在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在線教育沙龍上,包括李威在內的諸多嘉賓均表示,雖然從短期來看,疫情的確給互聯網教育帶來一次巨大紅利,但玩家之間差異化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後期的留存、轉化是很困難的事情”。
疫後,在線教育企業如何保持強勢增長?
4 月 8 日,武漢迎來“解封”,“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隨後多地陸續公佈返校時間。在“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企業該如提高留存率?
對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李威表示,不同企業產品差異化很大,用户羣體、上課方式也各有不同,難以給到具體的建議。但他提示道,正式開學之後,中小學課餘、週末及暑假的時間可能會縮短,這對在線教育構成較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盡量地把學生轉化過來,關鍵在於能否做到足夠大的差異化。能讓學生不覺得線上上課很累,是在本已非常沉重的課業負擔之上額外的負擔。” 李威説,從這一維度,他會更看重學生的完課率,“學生消耗課程的情況,是否在持續不斷地上課,上完課後是否願意續費,這個是最核心的指標。關鍵還是要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得有足夠差異化”。
疫情看似為所有在線教育帶去良機,但不可否認的是,眼下,在線教育早已迎來下半場,頭部效應也愈發顯著。同時,在多重因素主導下,不僅在線教育賽道,一級市場投資風格幾乎均趨於冷靜,熱錢時代似乎一去不返。
盈利,是核心考核指標
對此,李威向記者表示,目前仍有在線教育公司認為,要把規模像滾雪球一樣滾起來。但從經濟模型上講,它們的續費率、現金流狀況等,非常糟糕。“我認為如果沒有投資人擊鼓傳花,這樣的項目就無法維持下去。不光是在線教育,投資圈裏有一類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大家在早期更多去看收入的增長、規模的增長,但對經濟模型不太看重。”李威説,但這一做法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已“多次被打臉”,多家標杆性企業遭遇重大挫折。一些二線梯隊的在線教育公司已淪落到必須通過賣身的方式,才能不至於爆雷退場。
在此背景下,李威強調,“盈利作為在線教育的核心考核指標,大家一定要以相較於從前十倍的精力去關注它”,相反,所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在線教育都是在耍流氓。對於企業來説,如果當下不能實現盈利,在未來 12 個月至 18 個月,能通過提高運營效率、縮減費用,逐漸實現盈利,這種項目如今是投資人首選的類別。
回顧從 2012 年在線教育至今的發展,李威認為,在該賽道,能跑通或可能跑通的商業模式,大致已被摸索出來,許多“不靠譜”的商業模式已被證偽,如教育 O2O。
“一對一”與“一對多”
李威認為,從商業模型上看,既然最難的“一對一”已實現盈利,“一對多”理論上也可以實現盈利。
但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在線教育企業仍在實現盈利的道路中不斷摸索,也有不少企業還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我覺得他們距離盈利,可能也並不是特別遠,核心還是提升效率,把自己的經濟模型跑通。”李威説。
因此,對於新進在線教育行業的創業者而言,李威表示,“你想做一個細分方向的時候,要好好地去回顧一下過去七八年裏面在線教育發展歷程,不要再去犯以前別人犯過的錯誤,不要去再踩到別人的坑裏面去。做一個教育企業的核心是説你的商業模式是合理的,終有一天能夠實現盈利,而不是説靠規模增長怎麼去燒投資人的錢。”
三、鯨魚 or 金魚?
隨着 5G 的逐步商用,又將給在線教育帶來何種影響?
在線教育的下一個方向?
李威坦言,“短期來看,不是很清晰”,但 VR/AR 可能會重新火爆。他話鋒一轉,“5G 設備需要一定前期成本投入,如一台 VR 眼鏡的價格可能得 2000 元以上,有多少用户願意額外花費這筆錢?倘若用户不願購買,成本只能讓公司承擔”,而另一方面,5G 商用雖然讓溝通更為順暢,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在線教育的滲透程度,但目前仍無法識別出其在商業模式上可能帶來何種巨大改變。
基於上述原因,李威認為,在線教育“不會在短時間內去嘗試這一方向”。相較之下,出海則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最近我們看到,有些項目在做相關的嘗試,但這需要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因為具體切哪一塊海外受眾人羣,需要詳細分析。不同的人羣帶來的經濟模型,其差異巨大。你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產品,針對一個很好的垂直市場,選一個從經濟模型上合理的商業模型。我個人很看好這個市場。”李威説。
除了在線教育,近年來,李威還投資了星客多、麗維家、裝小蜜等多個泛互聯網消費項目。其中,星客多涉及美業,麗維家、裝小蜜分別屬於家居、裝修監理類別。對此,李威解釋稱,核心的邏輯都是試圖通過互聯網去改造傳統行業,通過數據去降本增效。
市場規模是首要出發點
那麼,包括在線教育項目在內的多次出手背後,李威究竟秉持着何種投資邏輯?
李威在此借用了順為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雷軍的一段話,“雷總説過,如果你想做一條魚,那麼一定要做海里的鯨魚,而不是魚缸裏的金魚。如果是在魚缸裏,你的市場就只有魚缸那麼大,你再牛也只是一條金魚;但到了大海里,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格局。”
因此,在李威看來,考察一個項目的首要出發點是看其市場有多大,如果市場只有幾十億、乃至上百億,“我就會非常的謹慎,因為這意味着公司必須在這個小市場裏面具有近乎壟斷性的地位,吃掉幾乎所有的小魚,才能在財務上實現規模。這對創始人而言是巨大的挑戰。與其花時間在小市場,我更願意看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裏所隱藏的巨大機會。”
不過,在中國互聯網激盪二十年之後,尋找到下一片“大海”並非易事。
“現在所有投資機構的核心難點,在於找到像我剛提到的大海那樣的一個新方向。過去十年,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以前是美國有什麼,我們抄一下。現在中國人的創新模式比美國還要多很多。正因如此,當下新鮮的東西涌現得相對較少,這就造成了尋找過程的困難。”李威説。
他還坦言,這對他本人也造成一定挑戰,“我以前投資的公司更多的是模式驅動,例如 51Talk 或是掌門1對1,一開始沒有特別強大的技術,更多的是通過現成的工具進行模式創新”,而在未來幾年中,因模式創新而產生的新公司相對較少,反而,通過技術進行創新的公司可能會多一些。現在,他個人在尋找投資標的時,也會關注起技術創新這一原先不太關注的方向。
不過,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傳統模式的互聯網化、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化,無疑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趨勢。
就投資節奏來説,因疫情所造成的不便,加之二級市場近來的強烈波動,近乎所有機構的節奏都將放緩。
“所以整體上講,我覺得 2020 年對投資人而言,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你可以更加仔細地、慢慢地看清楚一個項目,估值上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壞處是,創新的、可以看的項目也沒那麼多。”李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