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雲計算打造戰疫大腦

大數據 雲計算打造戰疫大腦

——中央企業科技抗疫綜述之二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疫情信息監控、醫療物資調度分配、企業復工復產供電服務……在疫情之下,一系列急難險重的需求突然湧現。

重重難題沒有打亂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節奏。疫情發生以來,中央企業發揮科技優勢,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助力抗疫。在戰疫大腦的協調下,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腳步堅定、高效、有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緊要的關頭,中國電科成立“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聯合國家相關部門火速開發並推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用户只需掃描二維碼進入系統,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能迅速查詢自己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鏈中的密切接觸者。

2月8日,“密切接觸者測量儀”面向公眾開放,1小時訪問量突破500萬。截至4月17日,系統為密切接觸者測量累計服務超過4.46億人次,通過自我查詢發現密切接觸者超過16萬人。

隨着各地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人員流動數量增加,人們對防疫、預警、出行查詢功能有了更高要求。

中國聯通推出“社區風險預測”和“健康U碼”等大數據產品,結合疫情公開數據及個人授權信息,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評估疫情健康風險。產品開通一週,點擊量就已突破千萬。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網暢行”大數據系統與太赫茲安檢設備等信息技術產品融合升級的快速安檢系統已經部署啓用。旅客安檢時,只需“刷”一下身份證,設備內置的“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會自動通過後台權威大數據模型比對,精準篩選出安全人羣和密接人羣。同時,設備的遠程紅外測温功能,還能對旅客進行無感知體温探測,減少等待時間、提高通行效率。

在雲計算技術的協調下,疫情防控中的供需對接更為高效。

兵器工業集團發起“飛翼行動”服務,搭建“千尋-北斗無人機戰疫雲平台”,將防疫供需精準連接。在“無人機戰疫平台”上,需求方填寫信息,準備防護用品、消毒液,供給方填寫服務信息、服務區域。一旦平台匹配成功,雙方確認作業時間與區域,符合作業標準後,即可開始作業。

平台上線當天,通過精準對接,平台高效協調無人機資源,陝西省渭南綠盛農業科技公司出動4架植保無人機、5台地面機、4位飛手,來到當地官底鎮和官道鎮,開展消殺噴灑工作。無人機自主飛行不到3小時,就完成對兩個鄉鎮40餘萬平方米區域的消毒工作。

“飛翼”平台已經招募到陝西、上海、浙江、江蘇、河南、四川等地的30個無人機團隊,同時也收集到陝西、上海、山東等地的35個無人機防疫需求,作業任務匹配工作有序推進。

醫療物資保障調度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雲計算為供需精準匹配搭建起銜接“橋樑”。

面對政府進行物資調度分配、重點防控物資生產企業調度和防控物資的採購儲備等需求,中國電子以中國軟件國產麒麟雲平台為基礎,緊急推出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雲平台,通過強化數據分析,集醫療器具、治療藥品等重點生產企業信息於一身,實現重點醫療物資保障監控,每日重點物資產能及供應能力情況掌握等功能。

截至4月1日,該平台共覆蓋9個大類116個種類醫療物資產品,收入企業2656家,基本實現了對醫用防護服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的全覆蓋,實現了分區域、分類別的企業產能、產量、庫存、週轉、保供情況監測,為重點醫療物資保障科學決策提供了信息窗口。

隨着疫情防控進入穩定期,推進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如何精準掌握企業復工信息?產業鏈是否暢通?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成為各地政府面臨的難題。

在浙江,“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率先應用到了復工復產數據統計工作中。當浙江杭州蕭山興隆紡織有限公司還在準備復工工人的健康“白名單”時,供電公司提醒辦理用電增容的電話就打了過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被精準“畫像”,成為政府部門就復工復產出台相關政策的參考。

目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開發了多套先進大數據算法模型,發佈“企業復工電力指數”產品,客觀反映復工復產情況,形成區域監測分析報告約400份。電力大數據為地方政府充分掌握當地產能恢復和企業運行情況、打通產業鏈“堵點”提供了支撐。

此外,中央企業電商聯盟搭建起全國企業復工復產供需對接平台,面向中小企業發佈8000餘條供需信息;中國航發搭建起供應鏈協同雲平台,推動上游供應鏈計劃、生產、物流、質量協同,確保物料準時交付。

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慶豐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央企業積極發揮大數據多源性、海量性、廣開放性的特徵,推出多項大數據服務,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精準決策。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29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數據+雲計算打造戰疫大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