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不好好吃飯,爸爸用了一招,孩子很快把飯吃完了!
很多小孩子吃飯都是磨磨蹭蹭,吃一會玩一會,有時候玩着玩着都把吃飯的事情給忘了。很多時候不管家長怎麼催,孩子都在那我行我素,跟沒聽到一樣。對於這種情況,打不是罵也不是,弄得家長一點脾氣都沒有。
前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孩子吃着吃着就犯了這種毛病。對於這種情況我也很頭疼,之前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一點也不起作用,那該怎麼辦呢?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剛巧在茶几上有一個她經常玩的玩具,我靈光一閃便想到了一個辦法。於是便坐在孩子的旁邊,跟她説:“咱們玩個遊戲吧。”聽到要玩遊戲,本來無精打采的女兒立馬來了精神:“玩什麼遊戲?”“玩這個‘咬手的河馬’遊戲,但有個條件,就是如果誰輸了就喝一口湯。”
小孩子天生就是喜歡玩遊戲的,聽到我的要求,她想都沒想點頭就答應了。但是玩這個遊戲是需要勇氣的,如果按着那顆牙觸動了機關,被河馬的大嘴咬着了也是很疼的。之前她玩這個遊戲的時候,為了防止河馬真咬到手,經常用手按着河馬的頭。
這次玩“咬手的河馬”這個遊戲的時候,表現得還比較勇敢,沒有用手去按河馬的頭。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當河馬的牙齒一個個被按下了去,還剩下最後兩顆的時候,她嚷嚷着“我不敢、我不敢”,嚇得再也不敢往下按了。
為了讓遊戲持續下去,我就用手按着河馬的頭,以防河馬真的咬下來傷到手。見沒有後顧之憂之後,她便高興地參與進來,用手就去按剩下的那兩顆牙齒。就這樣,我們倆就玩了起來。按照遊戲規則,誰按到那顆啓動機關的牙誰就算輸,輸了就要喝一口湯。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她輸了就要喝一口湯,而我輸了也要喝一口。當我們把碗裏的湯都喝完了的時候,她卻嚷着説,還沒完過癮。
小孩子不好好吃飯,在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不餓,也不是因為飯菜不好吃,而是因為他覺得吃飯沒意思。特別是在家長的一聲聲催促下,他倍感壓力,即便想吃也沒有多少吃飯的動力。所以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如果家長能夠少一些催促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強制多一些遊戲,這樣小孩子還是喜歡吃飯的。
從讓孩子吃飯這件事上,我得到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啓示:
首先,小孩子也不喜歡平淡無奇的生活,即使吃飯也想要個新玩法。
就像給孩子吃飯,如果經常吃一樣的飯,時間長了也會吃膩的。更何況家長為了讓孩子按時吃飯,多吃飯通常都會給小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即使小孩子想吃,吃的也不是很痛快。
老年人經常會用比賽的方式來激勵讓孩子吃飯,這種方法剛開始用的時候可能很管用,但如果經常用就失去了它的效力。前段時間,爺爺為了讓飛飛快點吃飯,就提議和飛飛比賽。話音剛落飛飛就拒絕了,“我吃飯,但是不想比賽”。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拒絕,一是因為這個遊戲沒意思,二是因為玩這個遊戲有壓力。
所以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不僅要在準備飯菜的時候,經常換個口味換個花樣;還要在激勵孩子吃飯的方式上多想想辦法,不要一味地給孩子施加壓力。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食慾,讓孩子更喜歡吃飯。
其次,陪小孩玩遊戲的時候,要注意規避孩子的恐懼。
吃手的河馬這個玩具,設計得比較驚險刺激,正是由於每一次玩啓動機關的牙齒都不一樣,才讓遊戲充滿樂趣。小孩子雖然喜歡這種遊戲,但是被大河馬咬着的懲罰似乎對他們來説是有點恐懼。
曾經見到兩個小朋友玩拔河的遊戲,由於兩個孩子一個年齡大,一個年齡小。剛開始他們玩得還挺高興,當開始正式比賽的時候,那個年齡大的孩子一用力就把那個年齡小的孩子拉倒了。由於摔得比較疼,年齡小的孩子當場“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再也不願意玩拔河了。
所以在玩這種懲罰性質的遊戲的時候,對孩子的懲罰不能超過他承受的限度。最好讓小孩子少受懲罰或者免受懲罰,這樣在不傷及他們身體的時候,他們還是比較喜歡玩的。
最後,陪孩子玩遊戲不能應付,要全身心地投入。
很多大人都不喜歡陪孩子玩遊戲,即使硬着頭皮坐那陪孩子玩一會,也是心不在焉充滿了應付。其實大人在玩遊戲時候的狀態,小孩子一眼就能看破,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説而已。
家長玩遊戲時的應付,小孩也感受不到玩遊戲的熱情,就這樣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有時候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對遊戲的態度,甚至會讓孩子染上淺嘗輒止的毛病,這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極其不利。
所以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儘量全情投入,這樣既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感受到遊戲的樂趣,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總之,當小孩子磨蹭,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去催促、強迫,而是要去想一些辦法,和小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遊戲。不過在做遊戲的時候,家長要全情投入,並要有意識地幫孩子減輕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