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什麼是新型智慧城市?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用到哪些技術,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出路又在哪裏?

11月26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協第十八屆學術年會專題活動——智星時空AI閃耀智慧城市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政企代表、專家學者就雙循環經濟體系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展開對話,共同探討智慧城市建設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模式,共同為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獻計獻策。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黃興華認為:

我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為引領的基礎研究、產業技術及廣泛應用等領域突破正在展現人類發展的新前景。

當前,上海正全力搶抓科學裝置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升級帶來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為加快推進上海科技與經濟融合,聚焦國內國際循環的國家級戰略議題,共商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及智能城市建設,研討人工智能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打造經濟質量發展的引擎而貢獻智慧和動能。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上海市長寧區委常委、副區長岑福康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創新是全世界始終追求的領域,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深蘭科技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城市交通板塊融合方面,提供了更為先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成為城市智能大客車領域的典範。長寧作為地方政府將繼推動制度創新,全力聚集和服務優質的人工智能企業,繼續聚焦業態創新,推動人工智能企業“賦能百業”。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陳海波作了《人工智能賦能雙循環時代》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聚焦世界全局發展,未來大國竟爭將主要聚焦於技術競爭。科技企業發展要立足於科技自主創新,解決基礎研究偏弱環節。深蘭科技在此契機下,制定公司發展方針,致力於人工智能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成功建立深蘭科學院。

對於技術競爭從哪裏突破?陳海波認為:首先第四次工業革命建立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基礎上,人工智能如今所處深度學習階段,深度學習依賴於大數據發展,我國擁有強大的數據基能夠賦能該行業發展。其次,量子科技與生物科學方面,我國也走在世界前列,這幾方面優勢為我國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提供推動力。

今年,在全球範圍市場萎縮環境下,“雙循環”能夠因地制宜發展我國自身優勢,恢復經濟。

在此階段,國內各行各業需要“補短板”和“鍛長板”,通過開放市場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的吸引力,科技便是賦能該理念的核心動力之一,也是科技企業賦能社會的源動力。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同濟大學教授、教育部企業數字化技術工程中心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張浩表示,雙循環下製造新格局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展數據生產力,釋放數據紅利 。其中數字孿生既可賦能製造,也可運用在城市管理和智慧建設中。對於製造行業,加速產品創新,把生產數據充分利用成為課題。

針對挑戰,數字孿生應運而生,它所承載的平台以模型為主,以數據驅動。通過該平台企業能夠實現智能分析與決策分析,做到精準執行和智能服務。

數字孿生如何賦能企業?有二個維度:

第一就是如工廠或者車間產生快速設計需求,該技術可更系統化規劃;

第二個就是生產計劃調度,合理按照安排計劃生產,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長三角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盧文軍認為,數字基建與人工智能已成為頂層設計要素,數字發展如何催生城市發展,提升城市高質量建設演變成國內各大科研機構關注課題。

中國已在試行的智慧城市體量大概為290家左右,如何定義智慧城市?比如經濟增長、便捷移動、舒適環境、智慧民眾、安全生活、公正治理等六個維度都是考量智慧城市發展的依據。

隨着發展也面臨很多問題亟待攻克,主要涉及四方面課題:

首先,如城市信息資源過於分散、碎片化,數據較難共享;

第二,內部管理系統封閉,缺乏公眾參與;

第三,缺乏統一信息平台,無法實現城市全面感知,實現監控與應急聯動;

第四,缺乏安全保密體系,這是目前比較難以解決的方面。

此外,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園區也是全國各地域重點發展的領域,通過結合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優勢將助力智慧城市的整體運維。

“雲-邊-端”大規模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受到挑戰。如何克服?中央提出的雙循環發展格局可能就是答案。

構建完整的內循環體系,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是關鍵。

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快速成型,探索人工智能應用實踐的最佳路徑,如何建成城市級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生態系統,實現“雲-邊-端”的大規模人工智能或將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升級。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電信科學技術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雷霆表示,前端的感知設備到邊緣計算到雲計算實際上相互之間是一個信息從採集、計算、傳輸、解析到最終的整合、研判的這麼一個過程,它的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從業務上、規劃上、標準規範建設上以及從相互之間互聯互通上,雲-邊-端不可能一條鏈全是一家來完成,它有標準規範問題以及用户想要達到的效果制約。

他認為未來應該是所有智慧體參與的一個智慧城市。

深蘭科技副總裁何猶卿表示,在通信的時代大家會講到”雲-管-端”,但到了智能化時代就把這個詞改成雲-邊-端,其中這個“邊”是特別為智能化的時代創造出來的一個詞,談到任何的一個智能化,沒有大腦就沒有智能,因為大腦代表算力,當然裏面也包括算法,因此這個雲-邊-端是跟智能化密切相關的,是跟”雲-管-端”有很多的差異。

上海台協科創工委會雲邊端產業生態專家詹利森表示,“邊”跟“端”就是協助雲做他要做的事情,邊”跟“端”這些計算的功能是協助雲端降低它的計算成本,還有增加計算的效率,也增加傳輸的過程中的效率,還有減低傳輸的成本。同時他認為我們是一個生態系統,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將實現智慧城市建設。

以人為核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促進雙循環經濟體系發展

雙循環大背景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是影響未來技術發展水平、產業發展格局、經濟發展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的重要內容。

結合5G網絡、數據中心這些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技術,如何使之與城市戰略規劃、建設管理以及服務進行全面融合?哪些行業可以率先落地?如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整體進程?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AIII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上海人工智能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朱兆穎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所含的領域基本上是涵蓋到各個行業,從國家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當中談到,新的八大應用技術四大應用場景,第一大應用場景就是城市。在城市智能化交通方面,深蘭也有新能源等一些車輛,他們把安全,把車路協同的理念結合在一起來服務整個智慧出行是很重要的。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上海研發中心產業研究處處長紀飛峯表示,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基於新一代的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來實現城市的管理更加高效和有序,同時在建設、規劃、管理方面都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來優化配置。

智慧城市主要是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加高效,所以他其實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城市管理,提升運轉效能,也是一個加速器。

深蘭科技首席數據科學家、深蘭科學院智能社會研究院院長沙文灝表示,正如深蘭科技“人工智能服務民生”的理念,新型智慧城市要堅持以人為核心,其次要在安全的人工智能框架下進行,在軟硬件結合的同時要加大技術的基礎研究,然後賦能產品服務,構建下一代智慧城市。

德國大陸集團 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總監呂楠也認為,新的科技融入到了生活當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場景和新的價值。新型智慧城市裏的新產品走出去是第一步,但服務才剛開始,他認為各種服務都是基於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新科技的角度來產生新場景提供給市民,提供給政府,提供給整個城市治理。

當下,中央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明確了要抓緊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同時為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建設符合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開放平台,與5G網絡協同建設,以人為核心,實現“雲-邊-端”的大規模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或將成為內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39 字。

轉載請註明: 雙循環經濟體系下的新型智慧城市怎麼建?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