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雲”悖論:流量時代的機遇與殘酷

“小馬雲”悖論:流量時代的機遇與殘酷

還記得那個“小馬雲”嗎?很多人或許都看到過他的照片,用過他的表情包,但不會有多少人知道,“小馬雲”姓甚名誰,何方人氏,有怎樣的家庭和人生。

他叫範小勤,江西永豐縣嚴輝村人,生於一個赤貧的家庭。父親年輕時被毒蛇咬傷,截掉了右腿,母親患有眼疾,智力低下。範小勤2008年出生,上邊有個大他一歲的哥哥。

澎湃新聞的報道《“消失”的小馬雲》,不僅披露了範小勤的家庭基本情況,還講述了突然走紅對這個孩子和他的家庭造成的改變。

簡短截説,走紅之後,“小馬雲”被一家公司“挖走”,帶到石家莊讀書。老闆管吃管住管上學,甚至還給配了一個漂亮的“師姐”當“保姆”。在範小勤父親范家發眼裏,老闆是貴人,不但幫他“養”範小勤,還幾次幫他裝修房子。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老闆不是做慈善來了,而是把“小馬雲”買下來進行商業運作,利用流量來變現。現在情況還有點危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範小勤就很少去學校。今年上半年學校上網課,同學沒有看到範小勤上線。與此同時,關於“小馬雲”的視頻,卻在網上每天更新,光是抖音上就有4個相關賬號。運作“小馬雲”的老闆身份也頗為可疑,其自稱 “世界第一華人催眠大師”。

需要指出的是,妨礙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接受教育是違法行為。如果範小勤父親出於種種顧忌,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地方有關部門也有責任介入。

從評論區可以看出,網友都為“小馬雲”過早變成“掙錢工具”感到憤怒。這個年紀的孩子,就該在學校裏待着。

但是如果進入骨感的現實邏輯,不難發現範父的“殘忍”決定有一定的理性成分。從同學的印象來看,範小勤實在不是讀書的料,“上課不太專注”“懵懵懂懂”,甚至無法和同齡人正常交流。讀書改變命運這條路對這個家庭來説沒有太大的可能性。

而當範小勤變成“小馬雲”,一夜爆紅之後,關注度卻為這個家庭的物質條件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改變。

當你責備流量時代的殘酷的時候,不要忘了,如果沒有流量,範小勤只會照常生活在一貧如洗的農家而已。那會是更好的人生嗎?

範小勤走紅,憑藉的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一種巧合。正因如此,這份流量是短暫的、易逝的。流量時代的一項生存法則就是及時變現。寫凡爾賽文學的“蒙淇淇”被罵紅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了一單廣告。

一個長期為生存而掙扎的家庭,突然被裹着糖衣的流量大禮包砸中,怎麼可能不拼命抓住這根救命稻草?網友關心的很多事,范家發都無暇理會,因為他擔心的是:如果自己發生了什麼意外,這個家就生存不下去了。

你甚至不能説這個父親是自私的。趁着流量還未消失,多攢下點錢,對孩子的未來不也是有利的嗎?他“感恩老闆”也是基於這種考慮,相比其他來蹭流量的人,至少這位老闆真的掏錢了。

人生的選擇機會並非無限,流量時代的機遇更是稍縱即逝。説實話,把你我放到那個位置,也未必會做出能夠説服眾人的選擇。

“小馬雲”現象是一個悖論。我們可以做的,是利用輿論壓力幫助“小馬雲”重回校園。但很難再進一步了。比如,逼老闆把“小馬雲”送回原生家庭?那麼,他會有更光明的未來嗎?我不敢確定。

來源:澎湃新聞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9 字。

轉載請註明: “小馬雲”悖論:流量時代的機遇與殘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