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劇變,2021年是開局,這兩年不是簡單的線性的關係,對企業家來講,最關鍵的問題不能只看到過去一個線性的、波動的變化,要看到未來面臨的是一個結構的點面的變化。”日前,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做客創合匯2021宏觀經濟講座時如是説。
朱民提到,伴隨老齡化而來的將是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從2021年到2050年,老齡化和長壽化會影響宏觀經濟相當長的時間,消費、服務、金融、房地產等行業都將發生深層次的供需結構變化。“我們對老齡化的準備是不夠的。”他提到,當前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比例是3比1,三個就業的人養一個退休的人,而到了2050年將是1比1,誰養老年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這會根本改變我國金融結構。
另一個結構性問題是,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在2030年達到峯值,雖然發達國家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但是實際上發達國家享有50到70年的過渡期,相比之下中國的時間只有30年,這個任務艱鉅而緊迫。朱民認為,2060年碳中和會在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先是改變能源,更多是改變未來的科技。我們現在一次性能源主要是煤、石油以及天然氣,到2050年就會變成主要是光電,太陽能電,風電,水電,以及核電。經濟增長翻番,能源消耗減半,結構有劇烈的變化,這個能源衝擊科技變化肯定巨大的。”
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得很快,擁有人工智能的專利,全球美國第一,中國第二。2020年全球前20大人工智能企業,美國8家,中國7家,中國企業是很厲害的。
此外,朱民還指出中國應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據市場,同時建立“數據高速公路”,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新基建也是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機會。
該活動由創合匯聯合比利時列日大學HEC列日高等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在滬舉辦。
實習生 陳曉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