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到底還能“拼”多久?
一片肥沃的草地上,一匹狼正在悠悠地吃草,正當大家在想:狼為什麼會吃草呢?這時候,其他的羊開始慢慢地走近這匹狼,搶佔狼所在的肥沃草地,這隻狼也只是抬頭看了看,毫無辦法,直到這時,我們才發現,這匹“狼”原來是一隻披着狼皮的羊······
這隻披着狼皮的羊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拼多多。
拼多多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擁有千億市值,成為繼淘寶、京東後的第三大購物平台。正因如此,拔地而起的拼多多一度被貼上“中國電商界最大黑馬”、“最有可能撼動淘寶地位的電商平台”、“遲早拿下中國電商平台的頭把交椅”等標籤。
在筆者看來,這些標籤都是拼多多的“狼皮”,看似很厲害,實則不然。
低價格是電商平台的立足之本嗎?
不知今年的315晚會大家看了沒有?在評論區,呼籲拼多多、淘寶這樣的電商平台上榜的呼聲非常高。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都是它們競品的水軍所為麼?
坦率地説,拼多多能如此快速地崛起,價格因素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拼多多要求入駐商家的商品價格要明顯低於其他電商平台,雖然拼多多是C2B的拼團模式,和親朋好友拼團購買商品,可以把商品價格降低,但部分商家的利潤卻無法保證,於是很容易出現另一種情況:部分商家會出售一些假冒偽劣或者打質量擦邊球的商品,造成糾紛不斷,從而導致了大家對拼多多的最初印象——“便宜”+“假貨”。
顯然,拼多多曾經為追求快速發展,忽略了最基本的商業原則——誠信。對此,很多業內人士都有很深刻的印象,拼多多產品頁面上誇張的文字渲染、精心修過的圖片、異常低廉的價格都在吸引着顧客購買,這幾乎成為了一種“風格”但當顧客收到實物後,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驚喜,而是驚嚇。當然,“貨不對板”幾乎是所有電商平台的通病,因此,商品審核也成為所有電商平台都應該加強的短板。
鑑於這些弊病,拼多多在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對於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努力改善品牌形象,但似乎力度還遠遠不夠。
以化妝品領域為例,我隨意找了拼多多上的幾個化妝品品牌,在正規的國家藥品監督局官網上查詢了一下,看它們是否進行了備案。有下圖為證:
本次我共查詢了7個品牌,其中有3個根本查詢不到。當然,如百雀羚這類耳熟能詳的品牌根本沒有必要查。所以,這次查詢的商品是明顯價格低廉且沒有聽過的品牌,經過查證,發現低價格品牌的命中率確實高。在消費者看來,很明顯的一個道理是:價格低廉並不能意味着這個商品可以是三無產品,價格低廉更不能成為產品質量差的理由。
相信更多拼多多的用户之所以選擇在這裏購買,根本需求是“物美價廉”,而不是單純的“價廉”。
而在圖書出版領域,拼多多也因盜版圖書的屢屢曝光,侵犯了某些業內人士的權益。
據悉,YOUNG財經近日在拼多多上採購了1000本書,實際送到574本。經過多方鑑別發現盜版書507本。
YOUNG財經表示:“我們發起了跟店鋪客服、平台方客服的投訴,店鋪大多並不承認,以‘不喜歡可退貨’等結束對話;平台方客服則告知我們:盜版書不是假貨。面對大量的侵權的存在,拼多多客服的這番言論顯然並不符合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更不符合廣大消費者的期待。如果拼多多稱沒有能力做出檢查,完全可以停掉售書業務。”對此,筆者表示贊同。
無獨有偶,早在2018年,童話大王鄭淵潔就在其新浪微博上展示了拼多多對其作品的盜版侵權證據。
同年,果麥文化傳媒董事長路金波也在其個人微博上表達了對拼多多售賣盜版書的不滿。
知情人士表示:拼多多的運營模式對生產商利潤率的傾軋,導致了出版商只能降低質量來保證其利潤。
我們不禁要問:拼多多為什麼能創造“商業奇蹟”?難道只是因為追求低價格而對假冒偽劣商品可以選擇視而不見?
電商平台能不能把好關,讓消費者少交智商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節油器、節電器和手機信號增強貼這三款“神器”?
很多節油器商家宣稱自己可以節油35%,一箱油多跑11公里。而稍微懂點汽車常識的人都明白,這就是在徹頭徹尾的忽悠人。早在2007年央視就揭露過節油器的騙局。
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一名為“世能SOLAVITE”的汽車節油器號稱能夠節省汽油35%還多,並行銷世界三十多個國家。
就此有媒體記者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節油器的真實出身是巴西出產的一種普通節流閥門,這種節流閥門是1935年,也就是70多年前發明的,主要用於供水處理、鍋爐和供暖、製冷和熱交換等行業,在這些行業中有一定清除或預防碳酸鈣、二氧化硅等在水管壁形成附着物的作用。而沒有任何關於節油功能的介紹。進口到我國後,被包裝成美國進口的節油器,接着又偽造了檢驗報告,拍攝虛假的所謂實車實驗進行宣傳。
簡單而言,所謂的節油器其實是70多年前發明的節流閥門。
直到現在,筆者在拼多多上依然能夠搜到節油器,銷量也好得驚人。
有趣的是,我們在淘寶上也可以搜到相關節油器產品,筆者甚至懷疑其背後是同一商家。
此外,號稱能“節電30%~50%”的節電器,同樣也被央視的《生活提示》欄目通過實驗證明,節電器在實際和原理上都不能“節電”,它的功能只能減少電壓電流的衝擊,很多不良商家還會用電阻充當節電器,使其降低電壓從而“降低功耗”,長期在不正常的電壓下工作,或許會對該電器的安全、壽命、效率有不利影響。
可笑的是,“節電器”在拼多多上的銷量也非常高,經常是單品“10萬+”的狀態
下圖為在淘寶上搜到的“節電器”產品。
被列為三款“神器”之一的“手機信號增強貼”和前面兩款產品一樣神奇,商家宣稱自己採用“雙芯片”加粗天線,所有手機都能使用,安裝前沒有信號,安裝後一秒爆滿。
而在央視節目中,專家曾經通過專業檢測,發現這些“信號增強貼”均無信號增強的作用,而且採用金屬材質的增強貼,反而會阻礙手機信號。
專家認為,“手機信號增強貼”既無電力驅動,也沒有和手機內置天線連接,因此是不可能隔空增強信號的。
不出意外,“手機信號增強貼”在拼多多上依然非常受歡迎。有圖有真相。
淘寶上的手機信號增強貼。
奇怪的是,即使央視一次次撕開這些假冒偽劣產品的面具,但這些商品非但沒被下架,在拼多多上銷量依然驚人。
我們不禁要問:平台難道成了這些假冒偽劣商品的保護傘?拼多多和淘寶等電商平台對商品審核管理的基本義務和責任何在?
很明顯,在審核這一環節,電商平台都有缺失,從而滋生了不良商家從中攫取暴利的機會。“10萬+”的銷量和數量眾多的“好評”讓消費者不自覺地中了商家的圈套,電商平台一味放任這些“收高額智商税”的商品大量存在,無疑成為了不法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幫兇。
面對病毒式營銷,網民們可沒有“電子疫苗”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佈的《2020年第3季度垃圾信息投訴情況盤點》報告指出,在發送垃圾短信方面,拼多多、中國平安、平安銀行連續多個季度被投訴量排名居前。實在沒想到的是,零售業的短信推銷都堪比金融行業了,不得不説,拼多多在這方面是真的很“努力”。
眾所皆知,拼多多和騰訊之間存在的投資關係,於是我們使用微信的時候,目之所及的地方往往都能看到拼多多的影子,微信羣、公眾號、朋友圈、小程序……有人形容它是陰魂不散,無處不在。
你以為不玩微信就看不到它了嗎?不!這種引導式跳轉的廣告在各大知名APP上也隨處可見。
看到如此有誘惑力的廣告,試問誰能經得住呢?用户的手指基本上是本能地點開“存入微信零錢”。
接下來,你就會成為拼多多的“營銷部門員工”,大概率還是義務無償的。
當第一次點開這個紅包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只剩下0.04元就可以拿到200元了,“找4個朋友助力,每次助力一分錢,怎麼也能成功了。”這樣的想法馬上在我們的心頭熊熊燃起。
然而,更多用户的失敗教訓告訴我們,這本來就是一個浪費時間精力且影響心情的心理遊戲。
當然,我們相信,總會有一些極其有耐力、本着跟它死磕到底的朋友最終可以拿到現金,但也有用户成功之後,卻發現拿到的不是現金,而是兩張滿1000減50的券。
請不要覺得委屈,因為人家已經在規則界面説了,“現金提現後大多數情況下會以微信打款的形式放到微信零錢用户中,少數情況下會發放無門檻紅包或滿減券”。在人家的想法裏,絕對沒有隻想讓用户免費給自己拉新而並不想兑現現金的意思哦~
拼多多的病毒式裂變營銷玩得真是溜。本想薅平台羊毛的用户,卻被平台擼光了人脈。
雖偏居一隅,憑何守住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正是因為其對服務目標的精準定位、眼光毒辣才造就了今天的地位。
但我們同時也應思考,當其他的“羊”同樣發現了這片草地,開始來吃草時,拼多多應該做些什麼?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仍舊是手法低劣的病毒式營銷嗎?
在筆者看來,在如今這個階段,拼多多不應該再把精力投入到“多多果園,多多愛消除,多多賺大錢,天天領現金”這些拉新手段上了。而是應該把如何實現客户體驗升級、如何維持客羣粘性以及優化商户的選擇作為拼多多的工作重點。
隨着鄉村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用户在性價比方面的剛性需求終究會逐漸減弱,“有沒有”會變成“好不好”,價格從來不會成為成熟市場的絕對優勢。用户自身的需求和購買力都在逐漸升級,未來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質及附加價值。
筆者認為,拼多多未來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完成自我品牌轉型,擺脱低端偽劣的舊有標籤。
雖然成長過程中出現了這麼多毛病,但是我們也發現:拼多多如今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邀請大牌入駐,並在平台有意識地出售一些高端的產品。
2020年7月21日,拼多多把特斯拉Model 3放進了自己的“萬人團活動”,每輛車補貼2萬元。但特斯拉隨後曾經突兀地發表聲明稱“跟拼多多沒有任何合作”。即便是付了款的用户去找特斯拉提車,結果也被斷然拒絕。
雖然後續三方之間做了一些相對妥善的處理,但不論此事件孰錯孰對,其背後都透露出了一些潛台詞——部分品牌並不想犧牲自己的品牌調性及銷售模式,心甘情願地願意為拼多多的借力營銷提供一些方便,拼多多這種以渠道身份觸動品牌商價格體系的做法遭到了後者的堅決阻擊。
與此同時,拼多多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滿足客户對於性價比的追求,還有用户對服務方面的需求提升,如何整合資源、如何建立全方面的服務體系、如何拓展新業務是拼多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拼多多在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諸多努力,比如成立“多多買菜”進軍社區團購市場。然而不幸的是,讓更多人瞭解到拼多多社區團購業務的,居然是去年底的一條《拼多多23歲員工猝死》的新聞。
據瞭解,這名員工隸屬於拼多多新成立的社區團購部門,由於工作強度太大,在下班後意外去世。
拼多多在社區團購方面的努力,反而變成了拼多多的“原罪”。
筆者認為,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良藥,這句話很大程度上並不適用於現在的拼多多。拼多多需要做的是更認真地審視自身問題,腳踏實地地解決自身問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良性生態圈。如果拼多多仍然沉浸在“5年做到電商巨頭”的得意中,繼續享受騰訊為之帶來的關聯便利,繼續維持垃圾式投放、病毒式營銷的老套路,它所即將面臨的,或許就是一座即將失去的荊州城池。
正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黃錚所説,“新世界,新物種一定會出現。”
拼多多如何來應對它們的出現?
要知道,披着狼皮的羊是嚇不走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