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太空採礦或在未來幾年成為現實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4月25日報道,太空採礦是科幻小説的主題之一,在其他外星球開發人類殖民地也是很多科幻電影的背景。還記得布魯斯·威利斯在《世界末日》中是如何拯救地球的?那就是在那顆向地球飛奔而來的小行星上鑽深井,然後在其中放置核彈將其炸燬。當然,這些都是虛構的內容,但在未來幾年,太空採礦可能不再是電影情節,而將成為現實。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地球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帕特里夏·桑切斯-布拉斯克斯表示:“我認為我們會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看到小行星開採。”這項銀河業務將擁有兩個重要的吸引點。第一個吸引點是能夠增加礦產儲量,因為這些太空岩石體包含我們星球上稀缺的材料,例如金、鉑或鈷。這些元素對於開發電池和其他電子組件至關重要。

報道稱,第二個吸引點是這些物質在小行星上比在地球上更容易獲得,這將有助於它們的開採。尤其在某些小行星上,礦物可能是其表面的一部分,即可能位於地表下數米之內。桑切斯-布拉斯克斯表示,諸如金和鉑之類的重金屬位於地球深處,因此開採它們需要複雜的過程。

面對開發潛在的利潤豐厚的業務的可能性,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著名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等富豪已經紛紛投資了那些旨在開發小行星採礦技術的公司。行星資源公司、深空礦業公司、原始空間公司、小行星礦業公司等是這一新興領域中最知名的一些公司,但該領域迄今為止鮮有成功案例,失敗案例倒有不少。實際上,儘管在數輪融資中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行星資源公司和深空工業公司已經消失了。

報道還稱,彭博社原材料領域的專欄記者戴維·菲克林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曾表示:“小行星開採是永遠不會發生的。”他認為,這是一個高度投機的行業,往往會忽略技術方面的問題,從而使操作變得困難重重。他説:“採礦需要大量的水,如果沒有物流鏈,這些資源將如何運輸?”菲克林還提出了例如太空鑽機的能源以及缺少重力等其他技術挑戰。

對此,桑切斯-布拉斯克斯認為,第一步應側重於嘗試開採更靠近地球且水濃度較高的小行星。他指出:“那些含水的小行星也許不像其他小行星那樣富含寶貴的原材料,但是它們更便於開採。”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採礦活動將由無人自主機器人進行,並且應使用小行星本身已經發現的資源來建造機械,因而不必攜帶那麼多材料前往小行星展開工程。

據報道,推進太空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爾忒彌斯”計劃。該計劃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進行,預算高達350億美元,將持續至2024年。“阿爾忒彌斯”計劃還得到了其他政府機構(如歐洲航天局)的支持,但也有私營公司的參與,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藍色起源公司。(編譯/韓超)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1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媒:太空採礦或在未來幾年成為現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