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月一次,電商節日為何越來越多?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科技

編輯導語:如今的電商狂歡節是越來越多了,從一年狂歡一次的雙十一,到618的興起,再到各個法定假日的促銷活動,電商節日大有一月一次的趨勢。電商節日為何越來越多?如此頻繁的電商節日消費者還能薅到羊毛嗎?從電商節日看,電商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

最近的電商購物狂歡節是越來越多。

從最開始的雙11、618,到雙12、雙10、818發燒節,再到雙品網購節、99划算節……電商平台創造新節日的步伐從未停止。

不僅電商如此,支付工具也開始湊起了熱鬧。今年7月至今,為了提振經濟刺激消費,支付寶接連推出城市生活周、717生活狂歡節、超級五六七等活動,連續撒了幾個月的百億消費券。

再加上春節、中秋、國慶、七夕、婦女節、情人節等節日的促銷活動,電商購物狂歡節的數量幾年來飛速增長,頗有一個月一次甚至幾次的趨勢。

為什麼電商平台要造出這麼多節日?消費者真的從中薅到羊毛了嗎?電商節日會越來越多嗎?未來的電商又會怎麼發展?

電商行業,羊毛究竟是出在羊身上還是狗身上,有時站在狗的角度去揣摩一下羊的想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越來越多的電商節日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天貓)舉辦了一場網絡促銷活動,從此拉開了“雙11”的帷幕,那時的“雙11”還叫光棍節。

2010年,京東於店慶日6月18日發起“京東618”活動,貓狗大戰的序幕從此緩緩拉開。

2011年,蘇寧易購加入戰局,推出818發燒購物節。

2013年,淘寶聚划算推出“99大促”,並於2019年將“99大促”正式更名為“99划算節”。

購物狂歡節的成功,讓各大購物網站嚐到了甜頭,雙12、雙10等電商節日也開始陸續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

2019年,國家級購物節“雙品網購節”誕生。

該年4月,商務部會同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網易、國美、唯品會、聚美優品、小紅書、中糧我買網、食行生鮮等10家電商平台和郵政快遞企業,以倡導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為目標,成功開展了第一屆“雙品網購節”活動。

2020年,在上海“五五購物節”上,拼多多發放65萬張消費券;同年,支付寶推出717生活狂歡節,狂撒百億消費券,刺激消費助力經濟恢復。

縱觀電商節日的發展歷程,電商節日儼然成為了各大電商平台之間的戰場。一個電商平台想為自己圈下一塊地,建立自己的主場,然而這塊地不久便會成為其他平台的眾矢之的。

當各個平台所謂的主場越來越多,電商的戰場便越來越多。

二、為什麼電商節日越來越多

從運營的角度來看,電商節日是典型的活動運營方式,而活動運營對於電商平台的拉新、促活、留存和轉換付費均有好處。這也是電商節日越來越多的直接原因。

1. 拉新

一個很想買iPhone但從未用過拼多多的消費者,瞭解到拼多多上的iPhone比其他平台低了幾百元,便很有可能成為拼多多的新用户。特別是對於用户基數不大的平台,活動運營的拉新效果尤其突出。

電商節日鋪天蓋地的宣傳,用户心理的精準把握,再加上用户裂變、引導用户分享等手段,不少消費者便乖乖地成為了電商平台的新用户。

2. 促活與留存

此外,試想如果電商平台真的每年只辦一次購物節,會不會就真的有用户一年只打開電商平台一次?越來越多的購物節的背後,其實也有着用户促活和保證留存的考慮。

人總是貪婪的,當電商平台的種種優惠、種種活動不斷地出現在消費者眼前,便總會有消費者經受不住誘惑,一次又一次地重蹈剁手的覆轍。

近年來,伴隨着電商節日的增多,電商節日的戰線也越拉越長。一場雙11的活動,往往從10月底便開始了預熱。

拉長的購物戰線,一方面幫助緩解了電商快遞的高峯壓力,提升物流服務體驗;另一方面,也有助於調動消費者的消費情緒,讓購物節的購物成了一件可以慢慢準備、籌劃的“採購大事”。

在用户的反覆比較與挑選間,平台的用户活躍和留存便上去了。

3. 轉化付費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電商平台都有“購物車”的功能?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商平台深知消費者多多少少總會有那麼幾件一直想買,但還沒買的物品。

有了一個“購物車”的功能,平台就能時刻提醒消費者:“這裏還有一件你想買的東西呢!千萬不要忘了啊!”。

隨着電商活動的增多,消費者就有更多機會看到自己購物車裏的商品。加上活動期間的各種優惠,説不定某些用户就忍不住下單了。

此外,消費者購物的需求隨時都可能產生,更多的電商節日也有助於縮短從用户產生購買需求到下單的週期,提升用户的付費轉換率。

4. 消費習慣的培養

為什麼瑞幸咖啡能忽悠住一大堆國外的投資者?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外的投資者相信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

電商,也是如此。

人一旦有錢就想消費,這是亙古不變的。在用户發工資的那幾天,辦上幾場電商活動,慢慢培養用户每個月清一次購物車的習慣。久而久之,用户的消費習慣就養成了。

電商活動越來越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於此。

5. 行業競爭

電商節日是一場電商巨頭之間的戰爭。

淘寶(天貓)發起雙11,京東便緊跟上618,蘇寧不服氣辦起了818發燒節;面對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強勁衝擊,阿里説我要在搞一個99划算節和拼多多死磕到底。

彷彿每個電商不創造出一個自己的購物節就是落後了一大截。面對越來越多的節日,各電商平台怎也不會放任對手逍遙法外,只能迎戰。

完全可以想象,在短暫的未來,拼多多會不會也辦起自己的“拼拼節”?加上抖音、快手在電商行業的佈局,抖快是否也會創造出自己的電商節日?

到那時,消費者便真的能過上每個月都有購物節的日子了。

三、從電商節日能薅到羊毛嗎

電商節日的火爆離不開消費者的廣泛參與,而消費者的廣泛參與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她/他們相信自己能在電商節日期間薅到羊毛。

每年的雙11期間,不少網友會在小學奧數題的計算中痛並快樂着。

不知有多少用户因為想用掉一張滿減券,最終卻多消費了一大筆錢;又不知有多少用户嘴上喊着“今年雙11決不剁手”,結果逛購物網站逛到雙11的深夜3、4點。

電商節日活動期間,越發複雜的優惠規則,越加繁瑣的優惠策略,不禁讓人發出疑問:消費者真的從電商節日中薅到羊毛了嗎?

消費者是否能薅到羊毛,關鍵在於:你購買的真的是你需要的嗎?電商節日的魔力在於,它能引誘消費者購買她/他們原本並不非常需要的商品;而消費者能不能剋制住自己瘋狂下單的衝動,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得到實質性優惠的多少。

今年8月20日,針對“大數據殺熟”問題,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 明確了規定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所謂“大數據殺熟”,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價格歧視”,通常指一個新用户和一個老用户購買同樣的商品或服務時,老用户看到的價格要比新用户要高。

而大數據殺熟在電商平台存在嗎?如果存在的話,消費者真的能薅到羊毛嗎?

電商平台為消費者精準打造的用户畫像,能做到比消費者本人都更瞭解她/他自己。倘若電商平台利用這些用户畫像為消費者制定特殊的“定製價格”,那麼即便消費者被殺熟了也很難自知。

那此時的羊毛還真的是羊毛嗎?

人、貨、場是電商行業的三大關鍵要點。

電商平台作為“場”級的平台,其收入要麼來自上游供貨商,要麼來自下游消費者。用户在偶爾的幾次活動中可能會薅到一些羊毛,但電商平台怎麼會做虧本的買賣?

對於大多數用户來説,從長遠來看,多數怕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四、從電商節日看電商的未來

未來會有更多的電商節日嗎?

——很有可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行業存在多個巨頭便會產生戰爭。電商節日作為巨頭間互相宣戰的工具,其在短時間內的重要程度很難有所下降。

除了電商節日這類大型活動,電商行業的小型活動如品牌促銷、開學優惠等也是電商的有效運營工具。加之疫情導致的直播帶貨的興起,甚至讓熱門主播的直播也成了電商領域頗有影響力的活動。

相較於大型電商節日,直播帶貨的成本更低、目標受眾更為精確,可以作為電商節日的有效補充。

甚至從2019年起,去中心化電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其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中心化電商。中心化電商指的是流量掌握在電商平台手裏,去中心化則是流量掌握在商家手裏。

目前去中心化電商主要體現在微信小程序,抖音和快手上,可以稱為私域流量帶貨或者社交電商。

短視頻行業的火爆與其巨大的流量,加上抖快在電商行業上的積極佈局,後疫情時代的電商格局有可能會被重新洗牌。

此外,無論是電商節日還是社交電商,其面向的均是線上購物。線下購物或許由於空間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少出現廣為人知的電商活動。

但在今年上海的“五五購物節”上,拼多多針對上海新世界城派發了兩批“300抵扣400現金”消費券,共計兩萬多張。在首批消費券發放當天,新世界城的銷售額就超過了上一日的5倍,吸引客流超過10萬人。

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或許又將為電商節日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其實,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電商行業在付費的那一刻都會迴歸到支付工具上。無論是滿減還是滿贈,都不如支付消費券和現金補貼來的更入人心。

今年支付寶的717生活狂歡節,支付寶發送了百億補貼的通用消費券,助力線下行業振興,不知各位是否有薅到羊毛?

電商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非常複雜又非常成熟的行業。然而面對疫情的衝擊、新興巨頭的入局、社交電商的發展、線上線下的整合,後疫情時代的電商道路並不好走。

電商行業真正的狂歡,才剛剛開始!

作者:FergusNie,微信公眾號:燁渙

本文由 @FergusNie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