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奧密克戎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17日的不到兩週時間內,中國多地已報告了多達10種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加速進化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
7月17日,成都通報,最新一輪疫情基因測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2.12.1,在國內本土疫情數據庫中尚未發現同源序列。
所有變異株均為境外輸入
BA.2.12.1是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最先發現的,為BA.2變異株分支,但傳播性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為美國主導的流行株,不過後來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國,BA.5已經佔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
另外,在甘肅蘭州最新一輪疫情中,監測到了奧密克戎變異株BA.2.38,該變異株也是BA.2變異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內,BA.2.38佔據了印度約30%的新增病例。
中國本土監測到的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還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島報告的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報告的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報告的BA.2.2變異株;西安報告的BA.5.2變異株;大連報告的BA.5變異株以及天津報告的BA.2和BA.4變異株;珠海報告的BA.5.1變異株。
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所有的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都為境外流行的毒株輸入我國的。例如上海首次監測到的BA.5.2.1變異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時發現的,並在歐洲多個國家傳播;BA.2.3變異株也是美國首次發現的。
“這意味着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發現輸入性的疫情擴散,就要及時撲滅。”一位公共衞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按照中國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對入境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
在截至7月17日的一週內,中國內地平均每天報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較前一週的340例有所增長。然而對於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都尚未發現病毒感染來源。
感染人越多,變異幾率越大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在今年3月開始的一輪中國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奧密克戎BA.2變異株。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奧密克戎已經進化出更多的變異株,病毒傳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發現的BA.4和BA.5變異株就比BA.2有大約13%至15%的傳播優勢,並且還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
有病毒學家介紹稱,雖然這些變異株的名字各異,但都屬於奧密克戎,從病毒結構來看差別不大,病毒傳播過程中,平均每個月大約出現2個左右的氨基酸位點變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應也差不多。
儘管從目前真實世界報告的數據來看,無論是BA.2.12.1、還是BA.2.38或者BA.5變異株,都顯示它們並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着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這些變異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會導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也可能會加速新的變異。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佈的最新數據,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況下,接種兩劑mRNA疫苗對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
“數據顯示,從病毒感染細胞的情況來看,奧密克戎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複製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和進化,這可能會導致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下降,已經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徐建國認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異的幾率也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一些變異株的抗原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表示,“所以我們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切切不能大意,應該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