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嚴瑤
“新一代的汽車產品會變成高度智能化的移動終端,外形沒變,‘大腦、神經、血管’全部都變掉了,將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最近一次媒體採訪中説。
進入“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節點。
數據顯示,智能汽車產業正呈現井噴式增長:預計到2025年,國內汽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萬輛。其中,智能汽車銷量佔比將達到汽車總量的50%以上。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掘金智能汽車黃金十年”的話語開始出現。
勢在必行
幾天前,恆大與騰訊的聯手,讓前者在港股市場上實現價格飆升。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一方面,不管是否有造車經驗,越來越多的企業正跨界湧入汽車圈。另一方面,從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到老牌豪華車品牌BBA,均已殺入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汽車行業的鉅變已不可逆。
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自然不會在這輪浪潮中落後,與時俱進、向上突圍,成為上汽推出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宗旨。
“要進行大改革,關鍵要看企業的領頭羊堅決與否。”一位上汽高管表示,“上汽堅決成立智己汽車,從根本上就與以往不同。譬如,上汽和其他股東方合作,是希望引入社會資本,帶入新的思維,以及其他企業的優勢,這一過程將讓上汽受益。”
去年,智己汽車揭開神秘面紗。其中,上汽集團持有54%的股權;張江高科與阿里巴巴各持有18%的股權。
從公佈名稱到新車在全球亮相,不過短短几個月時間,智己汽車已收穫了眾多關注。“有些人會説,這家公司怎麼發展得這麼快,有點像PPT造車。”智己汽車CEO蔣峻説,“對我來講,這個問題不難回答。上汽強大的供應鏈基礎和全球製造保障交付能力,使得我們不僅絕對不會成為PPT造車企業,反而感覺是不是可以更快一點。”
事實上,智己汽車項目從2019年年初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了。上汽內部經過多輪反覆、嚴密的論證,到項目亮相時,已經過去了近兩年時間。“作為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智己汽車承載了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進行機制改革創新、品牌向上突圍的重任。”陳虹闡述了智己汽車的意義所在。
桃園結義
回首2016年,當第一款被冠以“互聯網汽車”之名的車型榮威RX5問世時,很多人恐怕沒有想到,汽車“智能化”會如此快速地成為產業轉型的決勝點。
有專業人士分析,智能汽車領域產業鏈長、涉及環節多、差異化消費需求強烈,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抓手,是實現“需求側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智能汽車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全國有多座城市正在積極佈局,比如合肥積極擁抱蔚來等。
今年2月,《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發佈,將帶來優秀汽車人才可直接辦理落户、新能源汽車專屬牌照在政策期內不限額、加速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等配套政策,體現出上海市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在張江高科入股智己汽車的背後,是上海市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謀篇佈局,體現出上海市對於高端品牌智己汽車的期許。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評價道:“新能源汽車市場向高端化發展,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尤其是上汽所在的上海市有着較強的市場需求,高端化將有明顯的推動效果。”
數據為王
“説到底,當今時代,最大的變化在於如何處理數據。”蔣峻説。
近半年來,互聯網科技公司幾乎是跑步進入汽車領域,包括百度聯合吉利、華為攜手長安和寧德時代等。究其原因,爭奪未來的流量出口與數據源,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傳統的流量市場已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而智能汽車卻成為最新的增量市場。進軍這一領域,有助於科技巨頭們拿下智能時代的流量出口,同時從源頭獲得用户大數據,而這也符合科技巨頭們一貫堅持的“平台”定位。
對於阿里來説,智能汽車領域並不陌生。阿里與上汽聯合打造的斑馬系統,就是阿里在汽車領域的首次嘗試。如今,雙方再度合作,阿里將通過用户大數據、達摩院的最新技術、阿里雲等生態圈的協同優勢,賦能智己汽車。
“從核心上講,智己汽車非常強調數據工廠的建設。在這一領域,上汽本身就有六年的積累,已初步具備數據標籤化、數據仿真、數據驗證,以及數據建模等一系列能力。”一位智己汽車高管表示。
在第四次工業浪潮的大趨勢下,汽車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個肯定的答案是:不是今天的樣子,也不是以前所想象的樣子。而最終的謎底將很快被揭開。
智己人感言
我們正在做一道“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加”即聚合優勢,打造全新平台;“減”即化繁為簡,直擊用户需求;“乘”即無限融合,數據驅動未來;“除”即價值運營,共享發展成果。或許當智己汽車答好了這道題,“智能時代 汽車該有的樣子”這個謎底就能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