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工智能 不能拋掉人腦

陳世卿 (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昨日舉辦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美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超級計算機科學家陳世卿是首位演講嘉賓,頭髮花白的他風趣地説:“雖然我今年76歲了,但我大腦的年齡才36歲,我現在的創新能力跟我36歲時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陳世卿要強調的是,人腦是老天爺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的創新能力無敵,不是AI能夠比擬的。“AI是不能獨立存在的,不能把人的大腦拋掉,只做AI是不行的,一定要把人的大腦創新的功能發揮出來、匹配AI,綜合利用人的大腦創新和AI的速度和複雜性,也就是腦機融合、人機融合,這樣才能成為有價值的人工智能,才能應用到實際場景中。”

應用場景有很多,比如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環境、智能能源、智能製造、智能文創等,在陳世卿看來,人工智能只有應用到實際場景中,才有價值。“5G時代帶給我們非常好的機會,人工智能當前最需要解決兩個重點,一是要加速研發前沿的應用場景,二是人才培養。”

“大腦是老天爺給我們最好的創造,但如果不好好保養,很多健康問題便從大腦開始。人工智能和腦科學智能應用場景,首先要解決人類自己的健康問題,通過腦機信號和腦科學,便可知道這個人在想什麼,有沒有可能抑鬱或者老年痴呆,從而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再比如,智能教育。陳世卿預測的未來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第三腦,是自己大腦的延伸,也就是人工智能。從孩子出生時就能進行測試,看看他天生擁有藝術、科學、表演等哪一方面的專長。在未來的學習中,你學,它也學;你忘了,它不忘;你的知識點漏了,它幫你複習;你老了,它不老;你過世了,它還在。你的意念繼續留下來,只有你允許的那個人,才可以把你的意念拿出來。

這個預測,有點像科幻小説。陳世卿覺得能實現,甚至認為,用腦科學和AI賦能教育能節省大量時間,一個人20歲就能讀完博士並完成實習,成為生產力很高的科學人才。“這種科技方式,能把中國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完全釋放出來。”

不過,陳世卿很鄭重地強調一件事:人工智能的應用,不能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要讓所有最底層的人能夠共同受惠,解決人類普遍性的問題,普惠大眾。

本報記者 詹 文

來源:廈門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8 字。

轉載請註明: 做人工智能 不能拋掉人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