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Gamewower
在今年4月初收購了虎牙16523819股B類普通股,成為虎牙最大股東並將投票權提高到50.1%後,騰訊就一直在推進着虎牙與鬥魚合併的事宜。
8月10日晚間,鬥魚發佈公告表示,董事會收到騰訊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8月10日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騰訊向鬥魚提出換股交易建議。
根據建議書,虎牙或其附屬公司將收購鬥魚每股已發行普通股(包括美國存托股代表的普通股),鬥魚的股東將獲得約定數量的虎牙新發行的A類普通股,以換取他們各自的鬥魚股份。
鬥魚在公告中表示,鬥魚董事會計劃審查和評估這筆潛在交易,同時提醒鬥魚股東,董事會剛收到這份建議書,並未有機會仔細審查及評估該提議,也尚未作出任何決定。而且,鬥魚董事會不能保證將來會收到任何最終報價,不能保證任何與擬議交易有關的最終協議會得到執行或完成。
實際上,早在2018年3月,當虎牙在上市前夕接受騰訊那一筆4.6億美元的投資,並在投資協議中寫下,“騰訊有權在2020年3月8日至2021年3月8日之間,按照屆時的市場公允價格購買虎牙的額外股份,達到50.1%投票權”時已經奠定了今天的這一時刻。
騰訊為什麼要推動鬥魚與虎牙的合併,這個問題在今年4月份時,Gamewower曾在《騰訊增持虎牙:鬥魚、虎牙雙巨頭整合已經在路上》一文中做過詳細的解讀。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雙巨頭合併之後到底有哪些看點。
誰來主導新公司?雙巨頭的合併案當中,最大疑問就是誰來主導這個全新的公司。
從過往的互聯網行業合併案例來看,向來是行業老大主導,比如優酷、美團、58等。但遊戲直播行業這兩大巨頭,要確定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有點困難。
從用户數據去對比兩家公司:
虎牙今年Q1的MAU為1.51億,移動端MAU為7470萬,付費用户為610萬。
鬥魚今年Q1的MAU為1.581億,移動端MAU為5660萬,付費用户為760萬。
從用户數據維度去看,鬥魚的用户數據要比虎牙更好,同時760萬的付費用户數據也證明了鬥魚在用户運營上有着不錯的功底。
但是除了付費用户對虎牙的領先優勢較大之外,鬥魚在整體用户維度對於虎牙的領先並不明顯,同時移動端MAU落後虎牙也説明了鬥魚在PC端遊戲直播上的強勢,而虎牙在移動遊戲直播上的領先,可以説雙巨頭之間單以用户數去看,鬥魚的確領先,但領先不大,同時用户存在一定差異化。
從營收數據去對比兩家公司:
虎牙今年Q1的營收是24.12億元,同比增長47.8%,淨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169.8%。
鬥魚今年Q1的營收是22.78億元,同比增長53%,淨利潤2.545億元,同比增長1298%。
從營收維度,虎牙又是領先鬥魚的,但是領先的數據也不到1.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全年鬥魚的營收是36.5億元,虎牙的2018年全年的營收46.63億元。
從2018年全年對鬥魚領先超過10億元的營收,到現在單季度領先鬥魚不足1.5億元,可以看到的是虎牙對鬥魚營收上的優勢在逐步的縮小,現在雙方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所以,單單從常規的兩個最主要的數據——用户&營收去看,雙巨頭到底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根本難以去判斷。
因此,這裏就要用到另外一個數據指標,遊戲用户或者説是遊戲流量。
先來確定一個定義,騰訊對於虎牙和鬥魚的期望,以及推動着兩大巨頭合併的原因,必定是寄望於合併後的虎牙鬥魚能夠在遊戲直播上形成更大的領先優勢,同時和騰訊年營收超過1000億元的遊戲業務在戰略上形成協同效應。
也就是説,騰訊對於虎牙也好,鬥魚也好,必然更加看重的是雙方誰的遊戲用户更多,誰的遊戲流量更大。
這裏就會出現一個較大的數據指標上的差異。
在發佈2019年年度財報時,虎牙CEO董榮傑向外透露過一個數據,“其實從主要用户維度來説,我們有超過一半的用户是在看非遊戲的直播。”
鬥魚在發佈2019年Q2財報時的數據,遊戲直播板塊貢獻的用户觀看量,已經佔平台總觀看量的80%以上,到了今年Q1季度的財報中,遊戲分區貢獻同樣貢獻了大概80%左右的觀看時長。
從這個指標去看雙巨頭,整體用户差距不大,營收差距不大,但用户的屬性上就開始有了明顯的差異。
從這裏來看,Gamewower認為,合併後佔據主打地位的或許將會是鬥魚,因為遊戲流量的運營對於騰訊而言顯然更加重要。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向鬥魚發出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外,騰訊還宣佈與歡聚集團、虎牙首席執行官董榮傑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騰訊將花8.1億美元,從歡聚手中購買虎牙的30,000,000股B類普通股,並從董榮傑那裏購買虎牙的1,000,000的B類普通股。
收購完成後,騰訊將進一步提升其對虎牙的控制,股權比例上升至51%,投票權增至70.4%。
如果説歡聚時代出售股票本就在意料之中,董榮傑出售股票似乎也從側面表現了其將逐漸淡出虎牙,這也將進一步為鬥魚系接管合併後的公司掃清了障礙。
合併之後是否真的能夠一家獨大?虎牙和鬥魚的和合並,到底是美團點評式的合併,還是優酷土豆式的合併,這是合併之後的又一個看點。
如果放在一年之前來看這個問題,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美團和點評式的合併,因為在遊戲直播這個賽道,當時的鬥魚和虎牙已經完全找不到競爭對手。
但放在一年後來看,這個答案就不太好説了,因為這一年多的時間當中,的確又有兩家平台從遊戲直播這個賽道退出了,一個是戰旗,一個是觸手。
然而與此相對的是,快手這一年當中發展的極為迅速,另外B站也在去年年底開始發力遊戲直播寄望於靠遊戲直播助力其出圈的大戰略。
快手和B站的入圍,這是這一年當中遊戲直播行業的一個大變化,由此帶來的是競爭格局的大變化,雙巨頭的格局在受到衝擊。
這種衝擊目前來看沒有很大的顯現出來,因為無論是鬥魚還是虎牙,在頭部的主播數量上,還是遙遙領先,放到之後會怎麼樣就沒人可以説清楚。
從這一點來看,也促進了鬥魚與虎牙的合併,雙巨頭在合併之後顯然能夠更好的應對競爭的形式。
實際上,儘管同屬於視頻內容行業,但是遊戲直播行業與傳統的視頻行業是有一點區別的,這個區別在於視頻網站所採購的內容本質上是每一部內容都呈現着巨大差別的,也就是差異性,這導致了視頻的競爭實際上在幾年前就是版權的競爭,誰能拿到更好的、更多的版權,誰就能在競爭當中獲得流量,比如當初的樂視網、搜狐視頻,但這兩大平台在收縮之後,就開始了節節敗退。
而遊戲直播,其實在早期也與這些傳統視頻一致,依靠砸錢簽下一個個的大主播導入流量,遊戲直播的競爭當時也被看做是純粹的依靠內容版權的競爭。
2014年,當時還是YY執行副總裁的曹津就表示過,“現在的遊戲直播有點像早期的視頻,燒錢,買內容,買賽事,買戰隊,靠媒體、廣告賺錢,但扛不到這麼長時間。”
但今天再去看遊戲直播平台,我們會發現,頂級的大主播固然是一個平台的核心競爭力,但在頂級的大主播外,還有太多的因素決定了一個用户是否會留在這個平台。
在發佈2019年Q3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鬥魚的管理層就回答了一個有關大主播離開的問題,鬥魚財務副總裁曹昊稱,“我們看了一下歷史數據,那些未續約主播在合同到期之後離開平台之後,對我們平台收入和流量影響很小”。
遊戲直播和視頻平台之間的差異化就在於此,簡單而言,視頻平台對於用户的吸引單純的就是內容上的吸引,而遊戲直播平台能夠留住某個用户不僅僅依靠某一個主播,還有這個平台上用户形成的關係,其他的主播等等因素。
基於這一點,雙巨頭的合併能否一家獨大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合併之後的鬥魚與虎牙,並不是同類項內容的合併,不是優酷與土豆式的合併,虎牙在移動端的優勢和公會模式上的成熟,鬥魚在PC端的強勢已經用户運營上的優勢才是合併的主要選項。
某種意義上來説,對於用户而言,當一個這樣形態的巨無霸平台出現,也更容易讓用户做出選擇,因為更容易找到想要的內容,這樣的形態會使得馬太效應的出現。
除了這兩大看點之外,騰訊互娛與新平台之間如何展開更加密切的戰略協同,鬥魚與虎牙在主播側的運營是否會出現變化也都是看點。雙巨頭的合併已經無法避免,對於用户而言,實際上這種合併並非壞事,畢竟張大仙和PDD,你需要切換兩個APP,而現在只需要一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