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息顯示,蘋果主要的iPhone組裝供應商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在計劃將部分產能拆分到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消息稱,這一轉變將會幫助富士康避免過多地承擔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戰帶來的附加關税,以降低其價格成本提高商品競爭力。
據彭博社報道,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在週三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説,富士康將增加中國以外的工廠產能,同時列舉了印度,東南亞和美洲等主要國家可能會成為該技術巨頭開展業務的下一個地點。
富士康發言人將這一轉變描述為產能的地理“分裂”,不過他並沒有表示該公司未來分別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站點之比。富士康目前在中國境外的產能比例目前為30%,高於2019年6月的25%。
中美貿易的緊張局勢的加劇,使得中國境內的科技公司成為中美貿易戰的中心,擾亂了這些市場供應鏈,也對它們進入大型市場提出威脅,這不得不使他們考慮相應的對策措施。
台灣組裝商鴻海精密工業(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也在2018年或2019年初就開始進行了“搬遷的可行性討論”。該公司聲稱,幾乎所有台灣電子承包商都計劃通過在中國境外設立工廠來提高產能的辦法來避免美國增收關税。而產能選擇的地點大都流入印度和越南。
有報道稱,富士康正計劃在印度南部投資10億美元,建立一家工廠。它還計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立一家價值100億美元的顯示器工廠。
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已在16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並且同時已將其大部分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組裝業務撤出中國。其中包括戴爾,惠普,谷歌和特斯拉的業務,這些都是富士康的大客户。
從長久來看,雖然富士康選擇在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將產能分化,短期內可能會增加富士康的成本,但最終收入應該會增加。因為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減小了。
本週,富士康公佈了第二季度的業績好於預期。這家位於台北的公司淨利潤約為229億新台幣(合7.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4%。不過由於蘋果預計會推遲iPhone的發佈,其下一季度的銷售額應該會下降。
台灣首富郭台銘於45年前創立了富士康。他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來管理的,幾十年來,富士康已經成長為蘋果以及其他世界IT品牌的主要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