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Surface Pro 8日常體驗:能玩《孤島危機》辦公娛樂忘掉蘋果
一、前言:11代i7-1185G7加持 GPU性能飛躍
這幾年隨着硬件廠商特別是處理器廠商的發力,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隨着集成GPU的進步,甚至辦公和遊戲也不再涇渭分明。
一顆性能強悍的處理器,再帶上性能強悍的GPU,不僅能夠滿足高強度辦公需求,也能滿足適當的遊戲需求,工作娛樂兩不誤。
在這種背景下,比傳統筆記本更靈活的二合一本也得到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而這其中的代表,必然是微軟出品的Surface Pro系列。
因為工作關係,筆者近段時間一直在使用Surface Pro 8,着實有點愛不釋手,日常的工作和輕度遊戲娛樂,都倚仗這款有點神奇的二合一本。
正好有同事在用蘋果M1的MacBook Air,也順便體驗簡單對比了一些。
x86還是M1,微軟還是蘋果,這是個問題?
Surface Pro 8的性能給筆者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在傳統觀念中,這種既支持手寫、輕薄還有高性能的二合一筆記本,其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矛盾,但Surface Pro 8搭載的是11代酷睿移動版頂級型號i7-1185G7,這是一顆性能足以與桌面i7級處理器媲美的產品。
當然最吸引人的當屬i7-1185G7集成的鋭炬Xe核芯顯卡,擁有96個單元,很難想象這種級別的顯卡能出現在二合一本上。
當然了,二合一本的散熱與功耗受體積限制非常大,相比標準輕薄筆記本,即便是同樣的配置,想做到同等的性能釋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urface Pro 8則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雖説拿到Surface Pro 8更多的是因為工作,但遊戲和娛樂同樣重要,今天咱們不談參數,就聊聊這些天使用Surface Pro 8的體驗。
二、設計:二合一分離設計 更加方便攜帶
大約在10年前,筆者購買過一款與Surface Pro 8類似的二合一寨板。雖然配置一般,但優秀的類Surface設計,以及還算湊合的體驗,使用起來還是比較舒適的。
時至今日筆者仍然認為,類Surface這樣的外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是最接近完美的設計。簡單的操作邏輯、輕薄的外觀、極其方便的觸控設計,極其契合當時還在上學的筆者的需求,當然日常辦公也同樣道理。
這段時間的工作強度相比曾經日常使用、娛樂要大得多,但好在畢竟之前已經有過類似的使用基礎,再加上Surface Pro 8強大的硬件支持,適應下來並沒有花太多時間。
Surface Pro 8的屏幕是13英寸,由於是二合一設計,實際看上去要小得多,而作為平板電腦使用的時候,屏幕的視覺感官卻顯得更大。
在使用平板模式的時候,明顯能感受到同為平板模式做過優化,長按右鍵、直接拖動,用起來非常順手。
屏幕的分辨率是2880*1920,也就是咱們經常説的2.8K分辨率,如此高的分辨率在13英寸的屏幕上顯示,結果自然是高清到沒話説。當然屏幕本身就是高素質PixelSense Flow顯示屏,顯示效果清晰細膩。
這一代還首次支持了120Hz刷新率,Word和網頁瀏覽滾動、圖片縮放等等操作顯示都更加絲滑順暢,“旦用難回”的感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拿到手時筆者發現,Surface Pro 8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極致輕薄,在平板的背面有一圈輕微隆起的散熱開孔。
這也是高性能平板電腦常見的散熱方案,在玩遊戲時雖然有明顯發熱,但並不會傳遞到鍵盤上。
磁吸鍵盤一直是與Surface搭配的必備,這一代也是如此,磁吸鍵盤的鍵程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短,按下的時候回彈很迅速,手感很到位。
三、硬件體驗:持平桌面i7處理器
前面我們提到,Surface Pro 8使用的處理器是i7-1185G7,這顆處理器採用10nm SuperFin工藝,4核8線程設計,主頻3.0GHz,睿頻4.8GHz,三級緩存多達12MB,這也就意味着i7-1185G7對網絡遊戲非常友好。
從參數上不難看出,i7-1185G7與上代i7級處理器不相上下,甚至4.8GHz的睿頻比部分桌面級i7級處理器還高。敢把性能如此強悍的處理器放在Surface中,除了滿足用户需求外,也是對i7-1185G7功耗控制的自信。
雖然並沒有被要求針對Surface Pro 8做評測任務,但在使用時出於好奇,還是給i7-1185G跑了個分。
在CPU-Z測試中,i7-1185G7的單核跑分為495.2,多核跑分為2528.9,和i7-7700K差不多,確實讓人比較意外。幾年前桌面級的頂級i7處理器現在出現在了Surface Pro 8上,這樣的進步給人一種不真實感。
i7-1185G7使用的鋭炬Xe(96EU)顯卡,這也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強的核顯之一,與傳統的80EU鋭炬Xe相比,多出來的執行單元讓顯卡性能提升30%左右,但同時處理器的TDP最高卻只有28W。
我們都知道,雙通高頻內存會極大的影像到核顯的性能,甚至差距20%左右都很正常,而Surface Pro 8使用的就是雙通16GB LPDDR4X 4267MHz內存,相比那些3200MHz內存,對核顯的支持力度要高的多。
在二合一本電腦市場,能和Surface對標的只有蘋果的iPad,Macbook Air因為體積小巧勉強也能算上,但我們都知道新款蘋果設備使用的都是M1芯片外加iOS系統,想玩遊戲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當初筆者申請使用Surface Pro 8的重要原因。
以筆者經常玩的《坦克世界》為例,在1920*1080分辨率下,開啓一般畫質能得到11072的分數,給出的評價則是很棒的結果。
如果是LOL這樣的遊戲,在極高畫質2880*1920分辨率對線期也有160+的幀率,而團戰期的佔率也有90幀,玩遊戲足夠了。
最高畫質玩《孤島危機5》也有平均30幀左右的幀率,降低畫質自然會讓幀率更高,對於偶爾玩玩大型遊戲的筆者來説還是夠用的。
四、120Hz刷新率:不是所有二合一筆記本都能用120Hz
Surface Pro8的屏幕刷新率為120Hz,默認狀態下是60Hz,這裏咱們簡單聊聊筆記本或者二合一本電腦的高刷率是否有必要存在。
刷新率這種東西就是畫面是1秒鐘內刷新的次數,60Hz就是60次,120Hz就是120次,這也是我們用慣了60Hz再去用120Hz會感覺更流暢,用慣120Hz再用60Hz會感覺畫面變慢的原因,因為刷新次數不一樣嘛。
高刷新率這種東西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都是用了就回不去了,未來必然會在顯示器上普及開來。
需要注意的是,刷新率和幀率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屏幕刷新率是120Hz,那麼畫面幀率要達到或接近120幀才能享受到120Hz帶來的流暢體驗,也就是説玩遊戲時幀率也要達到120幀才行,但這對顯卡的性能無疑是種考驗。
有的朋友可能還記得,蘋果MacBook Air系列筆記本很少見120Hz刷新率,這倒不是説蘋果系列芯片性能不夠強,只是MacBook Air系列能玩的遊戲寥寥無幾,想玩個網遊也只能花錢買時間玩雲遊戲,而云遊戲在蘋果設備上最高只有60幀。
對於筆者來説,日常的遊戲娛樂主要就是《坦克世界》以及《英雄聯盟》 ,i7-1185G7搭配鋭炬Xe(96EU)完全夠用了,而且用上120Hz也沒問題,再加上2.8K分辨率的高清屏幕,可以説挑不出一點毛病,即便日常剪一點視頻,性能也夠用。
五、雷電4接口:一口分四口 速度較上代接近翻倍
二合一筆記本或者説輕薄筆記本普遍有一個缺點就是接口不夠多。一方面要保持輕薄的體積,一方面還要滿足多設備接入,看上去這兩點不太可能完全滿足,但雷電 4接口的出現滿足了這一點。
雖然過往的雷電 3接口同樣可以擴展接口,但其速度、靈活性、擴展性遠不及現在的雷電 4接口,而i7-1185G7作為Intel最新的頂級處理器,自然是原生支持雷電 4,這點也是Intel酷睿平台的優勢之一。
與雷電 3相比,雷電 4的峯值速度並沒有提升,而理論最低傳輸速度從16Gbps提升到了32Gbps,但在日常使用中,很難遇到使用峯值速度的場景,理論最低傳輸速度就成為決定速度快慢個關鍵點,這也是自雷電 4接口出現後,廠商們廣泛普及的重要原因。
雷電 4可以最多再擴展出4個雷電 4接口,想象一下輕薄本上擁有4個直插主板的接口,這樣的速度要比USB接口快的多。
筆者常用的移動硬盤是英睿達X8 2TB,日常直插雷電 4接口,傳輸速度基本保持在800MB/s左右,55.4GB的文件只需要1分30秒左右就能從移動硬盤移動到Surface Pro 8上,這樣的速度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六、總結:日常移動辦公 買它就夠了
經過這些天的使用,Surface Pro 8強悍的性能以及對遊戲、擴展的良好支持,是筆者決定寫下這篇體驗的重要原因。
性能強悍的i7-1185G7足以滿足筆者日常使用中90%以上的需求,再加上出色的屏幕素質、相對嬌小的體型,筆記本對於筆者來説已經完全沒必要存在了。
在未來的幾年,隨着廠商們的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芯片的性能必然會持續增長,像Surface Pro 8這樣優秀的產品會不斷出現在市場上,蘋果想要在日常生活體驗方面追上微軟,短期內是不現實的。
由於品牌效應等因素,很多人至今依然非常迷戀蘋果,尤其是在蘋果MacBook用上自研的M系列處理器後,很多人更是將蘋果封神,其他平台似乎都不入法眼。
誠然,蘋果產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尤其是生態方面,比如自家產品之間的無縫配合、對專業生產力工具的支持優化等等。
但是,一來這些優點已經逐漸被Windows PC陣營追上,二來蘋果始終是個小圈子,做特定工作的效率無敵,但如果是更廣泛辦公娛樂,就有點力不從心了,蘋果的路還很長。
對於有着專業移動辦公需求,偶爾還玩一點遊戲的用户來説,Surface Pro 8就是無疑是最適合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