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頭條》是創業邦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羣,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啓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作者:若卡
北京時間上週六,創新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專攻腦機接口的公司Neuralink展示了最新成果。
這家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用三頭小豬來演示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產品。
它將一枚直徑23毫米、硬幣大小的芯片植入大腦,就能讀取想法,轉換成與外界設備交流的命令信號。
發佈會上的小豬植入設備已有兩個月,活蹦亂跳,還能讓在場觀眾“讀”到它的腦活動信號。
在日常生活中,Neuralink既定的目標是通過神經技術,在大腦中植入設備,從而克服或至少減輕疾病折磨,比如發送信號到大腦中抑制抑鬱狀態,最終使用高科技來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這在海內外掀起了一波討論熱潮,有人覺得馬斯克又在一個全新的領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另外一些則認為腦機生意還存在於概念之中,引發了倫理問題的擔憂。
本期推介《福布斯》的文章《馬斯克的Neuralink激發了有關AI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思維複製討論》(Elon Musk’s Neuralink Showcase Spurs Mind-Copying Discussion About AI And Self-Driving Cars),作者Lance B. Eliot博士世界著名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專家。
作者表示,所有這些假設和爭論,都有關於複製人類思維的可能性。而將其與人工智能聯繫起來,基於這樣的人工智能或許能更快製造出自動駕駛汽車。
首先,從實物複印説起。
複製品雖然看起來和原件一樣,但仔細來看,也許顏色差了些,線條也有點歪斜。所以,複製品與原件並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精確的匹配。
那麼,人類的思維如果被複制,會怎樣呢?它會和原來的一模一樣,還是會更好或更壞?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在哲學家、神經科學家、認知專家、人工智能(AI)專家以及許多其他理論家和實踐者中引起激烈爭論的話題。
例如,將一個完整的大腦思維拷貝到另一個大腦中,接收思維拷貝的人可能會因為精神混亂而無法正常工作。
而如果人類思維可被讀取複製,它能被複制多少份?
假設愛因斯坦還活着,複製100個副本,也許會帶來關於物理學和世界運行的新理論,遠遠超過愛因斯坦一人的成就。但如果一個邪惡的思想被複制,它可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作者稱,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最早的觀點是將一個人的大腦複製到另一個人的大腦中,那麼現在則是複製到電腦裏,甚至如同馬斯克在Neuralink演示會上曾説,實現大腦與人工智能的協作。
作者認為最適合應用的就是自動駕駛汽車。
雖然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是人工智能完全自主駕駛,在駕駛過程中不需要任何人工輔助。
但大多數人仍然認為人類仍然需要參與駕駛任務,人工智能無法完善“最後一英里”。
像Siri等人工智能系統助理出現,人類可以坐在車裏説話,使用語音指令駕駛汽車。
但作者表示這一點也不實用,説話比動手操作慢太多,還可能在緊急情況下被系統誤解。
唯一比説話和四肢活動都快得多的,就是大腦的思維。假設你的腦袋裏有一個腦機接口設備可以無線連接到車上,就能迅速憑藉心裏的念頭驅動駕駛。
如果發生問題,比如一個人突然開了小差,或者有人酒駕,想法會變得瘋狂。那麼人工智能剛好可以彌補這個缺漏,冷靜應付上述的異常情況。
因此,腦機藉口發送指令來增強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為其保駕護航,這種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不失為自動駕駛汽車一個有趣的解決方法。
不論怎樣,馬斯克的瘋狂想法在不斷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複製的思想有無人格權利?有意識參與的人工智能是不是真正的自主?都要留到之後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