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想能幹出兩家上市公司,卻當不好天使投資人?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人説”(ID:touzirenshuo),作者:李想,編輯:栗子,來源:混沌大學,36氪經授權發佈。

為什麼李想能幹出兩家上市公司,卻當不好天使投資人?

昨天的3·15,我們沒等到特斯拉和新能源汽車,卻等到了李想曾經創辦的汽車之家,在港股二次上市。

3月15日,汽車之家登陸港交所,開盤181港元,較發行價176.3港元漲2.66%。

目前,汽車之家港股市值915.28億港元,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

早在2013年,李想帶領汽車之家在紐交所上市,高光時刻,讓李想收穫1.52億美元的身價。

兩年後,李想離開汽車之家,轉身創辦車和家(理想汽車)。

如今,汽車之家的二次上市,讓這位被譽為80後白手起家創業“四大天王”之一的李想,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無疑,李想作為80後創業代表,無論是早期的泡泡網,還是現在二次上市的汽車之家,以及如今備受追捧的理想汽車,李想交出的成績單都非常優秀。

但鮮有人知的是,除了成功創業者的頭銜之外,在創業的過程中,李想還做過幾年天使投資人。

只不過,李想的投資成績,“可以用極差來形容。”

無論對擅長的創業,還是對不太擅長的投資,李想都做了極為深刻的反思,這些經驗不只是對創業者,對於我們每個人認知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以下是汽車之家李想的精彩內容,投資人説整理編輯撰稿,與大家共勉:

01關於對自己的認知

很少有人知道,我其實之前做過幾年天使投資人。

回頭看一下,投資成績可以用極差來形容。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還不錯的創業者。從結果上來看,我創業的成功,讓我們在自己的領域獲得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同時也讓我的投資人、團隊有了可觀的經濟回報。

再看看自己的天使投資,為數不多的兩三個成功案例,説白了都是走狗屎運,和自己的判斷以及團隊的幫助沒有任何關係。成功的案例也不需要我操心和幫忙。

為什麼一個還算有成功經驗的創業者,投資卻很糟糕?

在我徹底停掉所有的投資以後,我反覆思考這個問題,終於找到了答案。

我創業之所以還不錯,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

90分以上的優秀人才可遇不可求,遇到了進入我們團隊,他們都可以100%的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源於我真的信任和放權。

60-80分的普通人才,我也很擅長把他們培養成90分以上的優秀人才,從而發揮巨大的價值。

因為他們每天都在我身邊,我不怕他們犯錯,信任和重用,幫助他們成長。

到了投資就不一樣了,我不是專業的投資人,所以沒有時間去挑選那些「最」優秀的創業者。

我最大的問題是,我還是以創業的心態來做投資,覺得60-80分的人也就夠用了,可以把他們變成90分以上的優秀創業者,可結果往往非常糟糕。

和創業不同,這些能力一般的創業者並不是天天在我身邊,我對他們產生的幫助和影響非常有限,甚至很多在自己團隊裏一兩句就説明白的事,他們一兩年都搞不明白,或者搞明白了也晚了。

所以投資創業的人才「不能培養,只能選擇」,是那塊料就是那塊料。

我也總算明白了身邊幾個搞天使投資成功率高的職業投資人,比如黃明明。

他每天最核心的事情就是百裏挑一的找到90分以上優秀的創業者,最後成功的概率肯定比我高一個量級。

他追着投資這些優秀創業者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了我當年追女朋友時候的付出。

我作為一個創業者搞天使投資,除了損失了錢之外,更多的還是挫敗感。

看着一幫能力平平的創業者連最基本的重點都找不到的瞎折騰,和他們講也沒什麼用,有勁也用不上,真的是很痛苦。

相反,我把一些創業失敗的平庸創業者拉進我的企業,變成我的下屬,他們的能力反而就和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瘋狂和高效的嚇死人。

後來我也就不糾結了。直接ALL IN創業,每天累得要死,快樂的一塌糊塗。

我停掉了所有的投資,轉投自己,也算是揚長避短。

很多人來看我們組建了幾個月的團隊和整體工作進度,都認為我們已經開展了一兩年了。

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重要。

02關於用户與客户的選擇

創業是我擅長,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給各位。

首先要遵循一些大原則。

互聯網創業到底什麼最重要?無非兩個選擇,一個是用户,一個是客户。

  • 騰訊的IM使用者是用户,增值服務的消費者是客户,廣告商們是客户;

  • 百度的訪問者都是用户,而投放競價排名的各種各樣的企業和公司是客户;

  • 淘寶的消費者是用户,所有的賣家都是客户,雖然有的賣家不付費,但也是客户。

選擇用户第一,還是客户第一,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合適自己的企業就可以了。

傳統的草根創業者,大多是用户第一的選擇。

中國按照市值計算,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前三名也都是用户第一(假如你認為阿里巴巴集團裏面淘寶和支付寶的價值大於阿里巴巴B2B)。

用户第一的原則需要至少2-3年的磨練,才會看到大規模盈利的曙光。所以這類公司基本上前兩年都是賠錢的,賠個四五年也完全可能,但是一旦形成規模,就會很大。

如果是客户第一的原則,初期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很容易在一兩年就達到千萬上億的收入規模,但是瓶頸也會來得更快,因為變現能力遠遠超越了創造價值的能力。

以上兩個選擇,其實是由創業團隊的性格和經歷決定,沒有對錯,且很難改變,關鍵是選擇對了適合自己團隊的。

還有很多人連哪個更重要都很不清,這樣的乾脆就先別創業了,想明白了再創業。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類創業者。

這類創業者認為,「想到了」是最重要的,認為「想到了等於做到了」,而且還會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想到了(其實別人早就想到了,並早就開始行動了)。

在互聯網創業領域這樣的人還真不少,這類創業者損害了投資方和員工們的利益(這類創業者的惡性結果最經常見的就是解散公司或者拖欠員工工資,讓投資人的錢打水漂),最重要的還是害了自己。

03關於自信和信心

信念和心態也尤為重要。

自信和信心兩個詞翻來覆去,不管怎麼説,我都認為是一碼事,是關於信念的。

一個人的自信和信心我認為有三個級別:

第一個級別,是對這個事有信心,但是這個事與自己無關。

比如你對蘋果公司的發展有信心,你對中國足球隊世界盃奪冠有信心,你對你哥們能成為HP的新CEO這件事有信心。

對事的信心與行動無關,與自己也無關,屬於腦子的信心,不存在驅動力,也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信心。

這個層面的信心其實毫無意義。所有人都可以有,沒有難度,沒有挑戰。

很多人認為,這個層面的信心只有他自己獨有,就停在這裏了,然後什麼都沒付出,什麼實際結果也沒發生。

或者換種説法,這種信心是一種假的自信和信心,最害人了。

第二個級別,是對於自己有信心,自信,和自己的目標、行動、結果關聯在了一起。

比如,我要從一個新人3年內做成一個主管,我要5年時間做一箇中國最好的汽車網站,我要30歲之前開上寶馬車等等。

有一個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目標,配合可以到達目標的動力,再有一個腳踏實際的過程,這就是第二級的自信和信心。

這類人普遍學習能力強,意志堅強,自我要求高。每一個組織和團隊都需要有這樣的人,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家庭才能夠幸福。

這是一個合格的自信,但仍不足以領導團隊。達到這個級別,能夠做好自己、管理好小團隊,還不足以領導和管理更大的團隊。

第三個級別,是最高的自信和信心,即對別人充滿信心,且主要是對身邊的人。哪怕一個人表現出來的是一塊鐵,我也相信他本應該是一塊金子。

能夠相信事情誰都會,能夠相信自己有一定難度,而最難的是能夠相信別人,從而讓別人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好。

我還是用金子的説法來描述第三級自信。

任何人在完成中國最基本的九年義務教育後其實都是一塊金子,可能因為種種原因,這塊金子有點生鏽,看起來像一塊生了鏽的鐵。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況:

我認為他是一塊鐵,所以我對他的要求也只是做鐵的事情,他也認為自己是塊鐵,所以他一輩子就是塊鐵,頂多是塊好鐵和爛鐵的差別。

而第三級自信的人會堅信,你其實就是一塊金子。所以雖然你現在表面的樣子是鐵,但是他會以金子的要求來要求你和幫助你。

這個短暫的過程會很痛苦,但是結果很不同。

雖然你的結果可能還不會馬上成為金子,而是銅或者銀子,你卻已經搞明白了,原來我不是鐵,我的真身其實是金子。

從此,你的自信和自我的要求會截然不同。你會用一切努力使自己成為金子,並以金子的標準做事,並享受着金子的成就和價值。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金子,少數人是鑽石(天才),但是我們可能以破銅爛鐵的方式創造着價值、要求着自己並活着。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金子,真正缺少的是擁有第三級自信的人,把金子還原成本來的面貌。

而一個真正的領導應該幹什麼呢?讓鐵變成金子,有金子的信心、提出金子的要求、創造金子的價值。

第三級自信是一個態度和信念,不是一件事,所以不需要漫長的過程。把鐵變成金子也是一樣的,10天和10年其實沒區別。

04關於創業的7個關鍵詞第一個:方向。

方向是創業和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指標。方向不是目標,目標有終點,而方向永遠沒有終點。

什麼是方向?方向就是你要為什麼而奮鬥,我們的方向就是IT和互聯網,谷歌的方向就是信息搜索。

不過別鑽牛角尖,方向其實是清晰而模糊的,方向是具有輻射性的,不是説我們做IT和互聯網,別的就一律不做,只要和這個方向相符、相關聯的,而且有利可圖,都可以去做。

就和谷歌也做紙媒體廣告,微軟也出遊戲機一樣,只不過,主線一定是你的方向。

不過,如果你做互聯網的,還要去做鋼材,那就出問題了,除非你是多元化的集團。

一個人的方向是可以改變的,不過改變的代價也是很大的,改變方向以後等於又在新的方向上回到了起點。

所以,對於年輕人和創業者而言,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説的再難聽一點,即使我們自己很笨,只要堅持一個正確的方向,一直堅持,也會取得不錯的成果的。

有了方向,目標就會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加有效的去管理目標,當一個目標達到後,去挑戰更高的目標。

鐵哥們、兄弟姐妹、老爹老媽、老婆等沾親帶故的,一律不要出現在你的股權架構中。

在中國,太多的企業家因為沾親帶故把企業搞死,或者企業活了,親人都沒的做了。

把親朋好友以及親人加入股權架構中,其實是害人害己,只看眼前面子和利益的行為。

第二個:目標。

方向是模糊的,目標是清晰的,很多人説生活和人生感到迷茫,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他失去了目標。

汽車之家的時候,我們團隊比較喜歡大學畢業生,他們身上的「臭毛病」比較少。

我發現大學畢業生可以分成兩類:

一種是上學就有明確目標的,這些人在上學的四年中,除了正常的學習,還會圍繞自己的目標去學習和提升,所以,這類大學生特別好用,只要工作的意願夠高,可以快速成為一流的員工;

還有一種類型的是大學上完了還沒有目標的,為了上學而上學,他們來面試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是有什麼工作就幹什麼工作,或者乾脆一坐,問HR你能給我安排什麼工作?

我們100%不會用第二類的大學生的,因為培養的成本太高了。

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們,早一點給自己找到一個目標,在進入社會後,你可以比別人至少早兩年進入正軌。

我們發現了目標的重要性,不過目標的制定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目標,一定要現實又具備挑戰性。當我們完成一個目標以後,再去挑戰更高的目標。

目標又分為眼前的目標、階段性的目標和戰略目標。我講一下我自己的目標有過那些改變。

我上高三的時候,我的目標是大學畢業以後,去一個好的雜誌當編輯,可以拿2000-3000元的收入,不過這個目標當年就完成了。

我做了自己的網站(相當於擁有了自己的雜誌),每個月有6000-7000元的收入,那時候我還在上學。

當這個目標完成以後,我又有了新的目標,我要把網站商業化運作,2000年,我的網站就開始商業化運作,雖然那種商業運作幼稚的可笑,但是也算邁了這步。

接下來的目標是賺錢,為了實現賺錢的目標(眼前目標),我還從石家莊到了北京,2003年我想要賺的錢賺到了,車和房子都有了。

新的目標(階段性目標)是把網站做的更好,1000萬美金賣掉(競爭對手的網站已經以這個價位賣掉了),所以我們就努力做,每年的收入都翻倍。

2004年底,網站確實可以賣掉了,但是我不想賣了。

因為這麼多年來,我最大的收穫是有了一個這麼好的團隊,要對這個團隊負責。

所以目標(戰略目標)又提高了,我們要去上市,2009做到上市。

上市不是空話,要針對上市進行針對性的目標管理,把5年時間要做的事情細分到每年、每季度、每月、每週甚至每天……

這是我個人和團隊的目標的發展歷程。你會發現,我起初目標其實是非常樸實的,簡單的,甚至自私的。

但是這些目標就是不斷實現更大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的必經之路。

而企業管理中則會運用到目標管理,這個從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實施、目標的監督考核、目標的總結、目標的修正。

看起來是很複雜的,但是作為管理工具是相當有效的。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應用到目標管理的,對這方面有需要的朋友我建議大家多買幾本書看看。

目標是導航標誌,階段性的成果分析工具,目標就是我們人生和企業的雷達,不要讓自己和企業變成一個沒有雷達的飛機。

馬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儘管你我現在的目標不是多麼偉大,但是他是你實現偉大目標的必經之路。

第三個:意願。

有了方向和目標以後,最重要的不是馬上去找方法,而是先解決自己的意願的問題,當然,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也需要解決好別人的意願。

意願就是一個人為了實現目標而付出的行動力的決心。

我們常説人要有壓力,壓力純粹就是放屁和自欺欺人的。

壓力從來就沒有和行動力以及目標和結果有過任何實際的聯繫,有壓力而無所作為的人中國可以找出十多億來。

只有通過意願變成超強的行動力,而產生出結果和實現目標的才是有價值的。

如果有人天天喊我有壓力,他99%的可能性就是喊喊而已,行動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會改變。

因為他早就習慣這樣了,他知道只要經常喊一喊有壓力,別人就認為自己努力了,和到底去不去行動沒有關係的。

沒有行動力,壓力就是人最大的阻礙和自我欺騙的口頭禪而已。

壓力喊的越多,行動力也就越差。是的,看到我這麼説,很多人一定很不爽,不過説實話,其實你早就看自己都感覺不爽了,只不過是你自己不敢面對而已。

放棄壓力,變成行動力,而行動力的根源來自於意願,只有行動力才可以實現你的目標。

一個人基本的做事方法取決於三個步驟:

  • (1)意願;

  • (2)過程,包括方法、技能等等;

  • (3)目標、結果。

意願決定了過程中的行動力,其實每個人都不缺少方法,太多的方法和機會都擺在你面前,你根本就看不到,因為你根本就沒有意願。

沒有意願,再多的方法也沒用,因為在你沒有意願的時候,給你方法你也不會去用,你甚至會覺得給你方法的人很煩。

所以,意願對於個人和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意願越大,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前提是有方向和目標)。

我又把人分成了四種,管理者和我們自己可以分別對號入座:

  • 1、高意願、高技能;

  • 2、低意願、高技能;

  • 3、高意願、低技能;

  • 4、低意願、低技能。

第一種人(高意願、高技能)屬於可遇不可求的,你只需要給他不斷的挑戰和鼓勵,就足夠了。

不過第一種人也有可能變成第二種人(低意願、高技能)

第二種人,經常會是一些老員工,做為當事人自己以及管理者,需要解決的主要是意願的問題,讓他們重新獲得激情和行動力。

第三種人(高意願、低技能)多半是新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多用這樣的人,他們會樂於接受和快速學習所有的方法和技能,很快成為高技能的人,只要他們的意願足夠的高。

第四種人(低意願、低技能),這種人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沒有任何價值,直接開除掉就可以了。而如果你就是一個這樣的人,要解決的根本不是技能問題,而是什麼也別幹,先解決好自己的意願的問題,讓自己變成第三種人。

當一個人具備了很好的方向、目標和意願以後,他就具備了創業以及走向工作崗位的基本條件了。

第四:方法。

很多人總認為我只要有了方法就一定能成功,這個是有前提條件的,所以我把方法放在了第四位。

人最不缺的就是方法,最缺的也是方法。不缺的時候方法很多,就是用不上;缺的時候,方法也很多,就是沒有最有效的那個。

方法本身並不重要,為了實現目標而存在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這裏從個人和管理雙方面講述方法,對於個人而言是如何獲取正確的方法,對於管理者而言則是如何有效的傳遞方法。

對於一般人而言,只有自己有強烈的意願去實現目標的時候,就非常容易接受別人給予的方法,甚至自己去找尋方法,所以獲取正確的方法的前提是目標和意願的存在;

對於不一般的人,他具備很好的學習和聆聽的能力,把所有的方法變成自己的,在實現目標的那個環節中最恰當的方法來使用。

對於管理者而言,管理的同時,方法會成為催化劑,這個催化劑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方法一定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再給予,也就是對方有意願和需求去達成目標的時候。如果別人根本不需要方法,而你單方面的向對方灌輸方法,那麼這個效果則是負面的,對方不但不接受你的方法,反而會反感你,因為他當時根本就不需要方法。

人最不缺的就是方法,最缺的也是方法。如何獲取最需要的方法,如何把自己的方法有效的傳遞給別人,將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

第五:毅力。

有了意願和方法以及正確的方向,也不一定能夠實現目標,因為太多的人是根本就沒有毅力的。

毅力=堅持+突破。

舉個會出現在大多數人身上的例子。

我們給自己擬定了一個大目標,併為這個大目標制定了幾個相應的小目標,不過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小目標還沒有完成,又出現了更多的目標。

結果很多人就被目標把自己「搞死」了。

我們設定的目標會有很多小的目標組成,小的目標完成了,大的目標就可以完成了。

不過,我們被目標搞死了,因為目標遇到一些難度或者阻礙的時候,我們就不去完成了,繞開它,然後寄希望於找到更多的新的目標去實現大目標。

好了,你會發現,慢慢的,你已經失去了完成目標的能力了。

當眼前的目標受阻,你就馬上轉移目標,就你那毅力,眼前的目標都完不成,你以為自己就能完成新的目標了?

目標不能完成,而為之付出的過程無論多少都是白搭的,你的人生就在不斷去做不能完成的目標,不斷的去找新的不能完成的目標的過程中浪費掉了。

所以,盯好眼前的目標就足夠了,用你的毅力去戰勝困難和阻礙,堅持和突破。慢慢的,你已經掌握了實現目標的能力了,而這完全歸功於你的毅力。

少找目標,多達成目標,你就不會被目標搞死了。

困擾年輕的人無非兩點,而且是兩個極端:1、沒有目標,沒有意願;2、目標太多,沒有毅力。

第六:成果。

説了這麼多辛苦的條件,我們總算可以見到成果了。

成果就是目標的完成,該目標到此結束。

最值得興奮的就是成果,而不是過程。

沒有成果,所有的條件和努力其實都是白搭的。

成果是驗證點,成果是興奮劑,只有成果真正體現出你的價值和能力的提升。

那麼,接下來你就可以進入更高的境界了:自我觀察。

第七:自我觀察。

我們太多的時候陷入過程而不能自拔,發現不了問題,如果沒有高人指點,往往會陷入或者沉迷於過程而不能自拔。

問題如果發現不了,就會迷失,肯定實現不了結果。

既然不能總是依賴於高人的指點,我們只好進行自我觀察,以另外一個站在事情外面的人來看觀察自己。

自我觀察是我從2005年開始做的,我針對自我觀察制定了一個簡單的工具。

任何事情的組成簡化為:目標-過程-結果。

而對於一個有目標的人,問題肯定會出現在過程中,所以一旦感覺不太對勁,馬上用這個工具判斷自己:

我所進行的過程與我要實現的目標是否一致?問題出現在哪裏?用目標來判斷正在進行的過程是否相符,是否是最佳的過程,能否產生結果?

這樣,問題就會找出來,然後解決問題,目標就可以完成了。

2005年的時候,我用這個簡單的「目標-過程-結果」工具來幫助自己感覺不對勁的時候觀察自己。

2006年,這個工具已經變成了我的生理本能,任何時候我都可以站出來觀察自己,只不過,看自己的高度的提升則是永無止境的。

年輕人創業和發展七個要點:方向、目標、意願、方法、毅力、成果、自我觀察。

以上是我這些創業的積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9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李想能幹出兩家上市公司,卻當不好天使投資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