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學技術在高速的發展,發展到這個時間點,到了一個突破的臨界點。”在央視財經《對話》欄目2021年第一期節目的片頭預告中,百度CTO王海峯這句話吸引了觀眾注意。
人工智能是否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發展時機?智能經濟為何今天得以爆發?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與實體經濟又將怎樣有效融合?1月2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財經頻道《對話》欄目新年第一期節目播出,以《智能經濟:“雲”知道答案》為主題,以2020百度雲智峯會為舞台背景,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繽紛的“跨界”高端訪談。百度CTO王海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潘衞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張傳衞四位大咖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雲計算、智能經濟、產業智能化升級等前沿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在談及AI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時,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它的作用就是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讓我們的社會走進智能社會,讓我們的經濟升級為智能經濟。”
王海峯認為,現在數字化、智能經濟的發展正處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時機。人工智能技術,包括相關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到了突破的臨界點,國家層面重視、民眾的接受度也很高,客户、開發者都積極擁抱科技帶來的各種改變。這些都為產業智能化升級高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那麼,人工智能與產業的融合是否有標杆性案例呢?潘衞東在《對話》中分享了浦發銀行與百度智能雲合作的故事。浦發銀行一直以來以客户為中心,但發現傳統手法無法做到真正“懂”客户。依託百度智能雲的全棧雲、AI能力,浦發銀行與百度從最初合作探索階段,很快就打造出了創新產品。例如智能客服和智能外呼的項目,24小時為客户提供服務,每天呼入呼出每天有30萬通,佔每天客服業務量的86%,準確率達到了95%,這些背後相當於節約了每年1000人的工作量。
在智能經濟時代,政府、市場、產業等各界紛紛加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佈局,但都有自己的護城河和邊界。如何界定企業的“護城河”,讓智能+產業達到一個共贏平衡的狀態?王海峯的一席話給行業帶來“定心丸”,他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電力”作了類比:就好像銀行用電並不用擔心企業是否會被電廠吞噬;人工智能、雲計算這些技術是智能經濟時代的“水和電”,“我們還是發揮這樣一個使能和賦能的這樣一個價值”王海峯表示。
如今全國各地正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則是AI新基建的核心。王海峯將人工智能對實體經濟的作用比喻為“雪中送炭”,他説:“第四次工業革命才剛剛開始,這個過程的確會很長,但是未來一定會往這個方向走。在走的過程中,人工智能也會不斷的為各行各業貢獻價值。”
目前,依託百度 AI 的領先能力,百度智能雲已經打造出“雲智一體”的獨特競爭力。在不2020百度雲智峯會上,王海峯亮出了百度智能雲的成績單:自5月18日百度智能雲定下“以雲計算為基礎,AI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新戰略後,AI與雲融合更加緊密,產業智能化升級實現新的突破。另外,根據12月23日IDC發佈《中國人工智能雲服務市場 研究報告(2020H1)》報告,百度智能雲市場份額連續三次排名中國第一,並且實現AI 應用全面開花、在多行業落地。
“相信我們能一起乘AI風,踏產業浪,而智能經濟的這艘大船,也一定會更快速地帶人類進入更美好的智能社會。”正如王海峯所説,AI帶來的是一次工業革命的大風口,當前產業智能化浪潮正洶湧而來,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