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開啓發展新引擎
6月,阿里雲發佈城市大腦3.0,該版本更加強調數據智能,通過感知能力的強化,致力於全城市要素數據的智能化深度融合。阿里雲供圖
10月13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現場,觀眾體驗電子競技。陳 彬攝(人民視覺)
10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範語涵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現場與機器人下棋。陳 彬攝(人民視覺)
10月14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在福州閉幕。本屆峯會共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6個、總投資3316億元。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打開手機購物軟件,你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和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在移動社交軟件上,你可以跨越千里和家人視頻互動;晚上加班沒時間做飯,外賣軟件可以幫你快速解決晚餐;去商店購物沒帶現金,移動支付軟件可以幫你輕鬆解決問題——付款就是掃一個二維碼這麼簡單……
這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數字經濟飛速發展,數字化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10月12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在福州市開幕,聚焦“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主題。
參加人數超8000人次,200多家企業展示最新數字科技和成果應用,簽約數字經濟項目426個,總投資3316億元……一組組數據,凸顯出峯會的累累碩果。
峯會上,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數據,構想最多的是未來。院士們講數據資源的挖掘與開發,企業家們暢談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參展商們展示各自的產品並以互動體驗贏得關注。從這場羣英薈萃的數字盛會中,我們可以一覽數字中國建設的宏大圖景。
數字經濟創造更多財富
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在今天的中國,數字化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正越來越深入。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直播帶貨和小程序網絡零售加速發展,成為互聯網流量的新入口。
自從搞起網絡直播賣貨後,福建安溪長興村村民陳主義的農產品再也不愁賣,傳統手藝的面線製作過程一經播出,就收到了許多網友的訂單。
不只是福建,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國土上,脱胎換骨的數字化農村正在紛紛走來。目前,網購軟件淘寶上四分之一的網店都來自農村。2019年,這些“村裏的淘寶店”給鄉親們帶來的收入超過1萬億元,讓貧困地區羣眾在互聯網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據統計,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超過4.4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3975億元,同比增長27%。
“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整個消費端的數字化還在加速。”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奚丹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上分享了數字經濟在消費端呈現的新變化,這其中,數字消費“下沉”,既是新趨勢,又代表新活力。“偏遠地區的農民開始利用互聯網銷售農副產品,小城小店正在藉助數字平台快速復甦,剛剛結束的‘十一’假期,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微信支付總交易額增長了50%。”奚丹説。
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關鍵技術的突破等因素共同推動了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福建泉州智能化服裝生產線上,從人工作業到智能化生產環節,都有“5G智能助手”的參與,生產效率提升了15%。
在浙江台州吉利的智能化工廠裏,機械手臂正在迅速完成整車的裝配。從零敲碎打到智能化流水線生產,更多的中國製造正在完成智能化的改造升級。
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6.2%。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創新轉型,正在給中國的發展注入更多新的內涵,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月12日,深圳市羅湖區向市民發放了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這1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分為5萬個紅包,每個兩百元,可在羅湖區超過3000家商家消費,如加油、餐飲、購物等。深圳市5萬名中籤的“幸運兒”已從12日18時起,開啓使用數字人民幣紅包“買買買”的新奇體驗。
有專家認為,不同於電子優惠券、移動支付、虛擬貨幣,此次在深圳試點測試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我們認為,未來10年中國數字經濟新的標籤應該叫做智能經濟,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方向都要向智能化發展。”
數字政務發展生機勃勃
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上,數字政務成為與會專家學者討論的熱門話題。在峯會“數字時代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活動中,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在致辭中表示,數字城市在中國發展迅速,數字中國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通過數字治理有助於解決社會發展的治理難題,降低創新門檻,從而釋放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同時,建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協同性,有助於探索一條新的智慧和數字化平台模式糅合的治理模式。
以武漢為例,疫情防控期間,在武漢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醫院、社區、公安、民政的海量數據在中心的大屏幕上彙總。掛圖作戰,精準施策,屏幕上的數字就是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封閉小區、調配醫護人員、擴充病牀指令的依據。此外,健康碼也成為疫情追蹤的有效手段。2020年,亮出自己的健康碼,幾乎成了中國人最熟悉的動作。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數字政府事業部總經理許詩軍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城市治理最大特點在於多目標性和不確定性。數字化對城市的賦能治理,就是要創新一套理論+實踐框架體系,實現從“簡單治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升級。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政府可以在更高維度上,發揮城市中多元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協同演化模式。
以阿里云為例,關於“數字城市治理”,阿里雲形成了完善的政務數字化系統和開放生態體系;不僅能夠幫助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務效率,還能找到解決複雜問題的步驟和次序,不斷為政府治理現代化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可行的實現路徑。阿里城市大腦3.0是阿里巴巴為城市治理打造的一個數字基礎設施,也是數字治理在城市落地的操作系統。城市大腦讓城市變得在線、互聯、智能和開放,它能全面提升城市的精細化治理能力,採用智能化手段對城市各場景進行穿透式感知和反饋,推動城市治理與服務的全局化、精細化、實時化。
峯會期間,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同步舉行。山東、河南、海南等主賓省相繼展示了數字化建設的成果;國家衞健委、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國家部委,17個省(區、市)的相關部門也展示了最新的數字科技在政務處理上的應用。
“數字山東全景地圖”是山東的“獨門絕技”。該圖呈現了山東省自主開發的一體化大數據平台數據服務調用情況,利用數字技術,在山東開辦企業只要35分鐘就能辦理完畢所有手續。
“數字自貿港歡迎你”,在海南展區,海口高新區、洋浦經濟開發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等重點園區負責人進行招商推介,推動一批數字經濟項目在峯會期間簽約落地。
“數字抗疫”展區則集中展示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創新探索與成功實踐,講述數字抗疫的中國故事。“疫情防控期間,凡是數字化、智能化做得好的企業,復工復產就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介紹,以浪潮智能工廠為例,僅用1個晚上準備就實現緊急復工,而且復工之初產能利用率已達80%。
而在會場之外,虛擬市民卡、市政二維碼、12345便民服務平台、市民信用支付體系,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等,早已融入福建市民的日常生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表示,近年來,中國數字政務建設深入實施,全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户數規模達7.73億,以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為總樞紐的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上線試運行,31個省份和40多個國務院部門建成政務服務平台,北京通、浙裏辦、閩政通等多個省市掌上政務服務平台上線,“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效解決了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數字生活共享科技紅利
共享數字紅利,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未來的數字生活啥樣?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垃圾分類也可數字化。福建工蜂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垃圾分類箱新功能:只要掃描二維碼,垃圾箱就會自動打開蓋子,並且實現智能稱重、回收物全程跟蹤、回收網絡體系數據化管理。
智能電網更精準。藉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國網福建電力的辦電服務人員通過供電能力可視化平台,便可高速定位用電報裝客户的用電地址,依託大數據“導航地圖”,一鍵生成供電方案。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展示新氣質。
“採摘、炒青、揉捻、乾燥,通過智慧農業物聯網平台,對茶葉生產數據進行全程錄入收集。”福建春倫集團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展示了一片茶葉的數字之旅。
“老師面前有一台4K高清攝影機,只要採集老師的圖像和聲音,通過網絡,傳到現場的全息服務器上,就能把老師‘請’到現場了。”峯會展會現場上,網龍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圍觀人羣介紹利用5G全息投影呈現“未來教育”的樣板。
不只是教育,在醫療衞生領域,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覆蓋眾多消費醫療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也正在逐漸形成。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峯會的視頻致辭中表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極大提高了中國對新冠肺炎診斷預測和治療的水平,“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我們就通過1000多個全國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數據,瞭解病人的疾病潛伏期、臨牀特徵等,對疾病的早期診斷、鑑別診斷起到重要參考作用。”
在科技支撐下,“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有效利用平台管理產生的數據,為臨牀提供有温度的服務。具體而言,用户進入互聯網醫院,問診變得比以前更加方便。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和醫生進行面對面的視頻問診,大大減輕了患者出行的負擔及長期以來存在的“排隊久”“就診時間短”等問題。
2020年9月16日,成都新氧互聯網醫院執業牌照《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正式獲批,新氧科技成為首批在成都獲得互聯網醫院執照的公司。
以眼部整形為例,新氧科技副總裁屈芳給本報記者介紹了“數字+醫美”的好處。她説,眼部整形對於所有患者來説都是需要慎重決策的,患者都傾向於選擇優質的機構來進行手術。過去,患者一般只能在本地有限的幾家機構中挑選,而在互聯網醫療的模式下,患者可以跟不同地區的多家機構的醫生分別商定治療方案,然後再進行決策,這將大大提升消費醫療的質量和安全。
數字社會帶來無限可能
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數突破9.4億,規模居全球第一,這意味着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技術應用市場,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這是中國信息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衞星發射成功,完成在軌測試後正式入網,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55顆環繞蒼穹的北斗衞星,經由中國的頂級科學精英,歷時26年千錘百煉而成。
這是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目前已與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合作協議,在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核心部件已實現100%國產化。這是中國人的北斗,更是世界的北斗。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給每個家庭打電話,前100萬個家庭只用了6個小時就全部做完,這一技術在全國服務了5900萬人次。”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這樣詮釋人工智能的作用。
在整個國家的經濟戰略和長遠規劃中,“數字”,已經是構築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抓住數字化的龍頭,一切皆有可能。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多點並進,不斷提速。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寬帶和4G、5G網絡,推動資費水平不斷下降。現在,中國建設5G基站超50萬個,5G終端連接數突破1.3億;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8%,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2020年目標,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速”;推進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部署,IPv6活躍用户達3.62億。
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給中國的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不僅是深入生活的各種數字化應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在逐漸深入,就連傳統的服裝廠都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裝備。
着眼未來,如何繼續釋放數字活力?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為國家大力加快新基建的舉措點贊,“近期來看,新基建可以穩經濟、穩增長;長遠來看,新基建可以激發更多的新需求,創造更多的新業態,釋放更多的動力和潛力推動經濟升級,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大中小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報記者 楊俊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10月20日 第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