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
一條短視頻刷屏朋友圈
文案只有630字
時長只有3分28秒的
《看見》到底有多火
數據來説話
微博發佈4小時,觀看量突破1000萬
最終播放量達到6個億
昨晚
《太空鋭觀察》第五期線下交流活動
邀請《看見》幕後團隊做客
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
共話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創作
《看見》背後有哪些故事
爆款短視頻創作有什麼秘笈
聽聽他們怎麼説
1 關於創作《看見》的初衷6月6日,短視頻《看見》由快手團隊創作推出。在這個時間節點做這樣的作品主要受到兩個啓發:一個是看到“奧利給”大叔發的50歲生日視頻很受觸動,一個是看到新聞中提到,中國有5億人人均收入在3000塊錢以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就想着要做一個視頻展示真實的中國,給大眾情緒一個撫慰。
2 關於視頻文案創作視頻文案來源於團隊春節期間製作的一首歌曲,還有團隊成員創作的短視頻《存在即完美》,也給我很大啓發。當時一氣呵成用了大概50分鐘就完成啦,後來前後又反覆修改了兩個多月,最終形成630字的文稿。
3 關於視頻團隊的年齡我們創作團隊中年齡最小的出生於1997年,平均年齡都是90後。
4 短視頻創作怎樣能夠打動人?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標。比如拍航天發射,就要想着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感興趣。第二,要研究年輕人感興趣的地方到底在哪裏,年輕人羣是有一些共性的,年輕人更喜歡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東西,以生動鮮活的細節作為第一個切入口,來一步步拆解我們的目標。第三,注重評論點讚的反饋,結合這些反饋來創作一些鮮活的東西,就能夠勾起大眾更大的好奇心。
5 《看見》的火爆對於航天類短視頻製作有何啓示?其實《看見》與探索太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們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別人的生活,中國的航天事業是要讓全國人民乃至整個地球人類看到地球以外的地方。好奇心是驅動人類前進和進步的核心之一,在視頻製作上應該在這方面多努力。
6 航天領域相對嚴肅,短視頻製作是否可以嘗試娛樂化一些?如果簡單把探索太空跟娛樂連在一起,可能有很大很多的反對聲音,會質疑不太嚴肅。但我覺得,表達手法很重要,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不是一個政治問題,需要我們在言語上把它處理的特別好,如果你確實把握不住,就不要這樣有風險地去嘗試。
7 航天相對小眾,如何處理大眾與小眾的關係?有些東西可能大眾喜歡,有些可能是某一部分人喜歡,小眾化的內容與大眾化的內容本身是有流量差異的,不可同日而語,需要接受這個事實,這是一個心態問題。
其次,如果定了大眾化的道路,即使捱罵,也要堅持做這件事情,但要注重科學的準確性和新聞表達的合理性。正如前段時間我們在北斗收官發射時,有一個搶鏡小夥兒的故事,當時的火爆、媒體的好評也説明,大眾其實是包容的。
8 如何拉近航天與大眾的關係?這是一個傳播的技術問題,怎麼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和一個高門檻的東西,讓它更面向大眾,一是找形象的對比,比如説火箭發射點火過程,找到一個日常生活化的一個場景來對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一個特別契合的意向,你讓他用意向去重合,然後他就會更容易理解;二是要做延展,合適的比喻找到了,就要把你的意向與這個比喻相融合,來影響更多人。
9 對航天事業有沒有深入瞭解?我其實跟航天還是有關聯的,從小是在綿陽長大,父輩的工作屬航天一個系統。在“我們的太空”製作的視頻裏看到很多“兩彈一星”的前輩,他們奮鬥的經歷讓我想到了無問西東,不管時間和空間怎麼變化,他們那一代的情懷都很感染人。
10 -未來短視頻會否有更好的趨勢?隨着時代的發展,視頻化是一個趨勢,圖文媒介存在的空間會越來越小,視頻化也會更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
11 好的視頻團隊如何組建、培訓、運維並形成能力?其實視頻團隊還有營銷團隊,一個團隊需要更多團隊的技術支撐。對我們來説,這個是我們的工作,關係到我們養家餬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比別人做的好。通過這些年的淘汰與自我淘汰,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團隊。
12 爆款短視頻有什麼共同的要素和特點?我覺得要把握四個點:第一,要緊跟熱點,大家在討論什麼就做什麼。第二個找準痛點,確保戳中每個人內心的需求。第三個點是嗨點,為什麼“奧利給”這句話它能火,因為它是一個純情緒的宣泄。第四個是精神的G點。
13 怎樣看待我們的太空?“我們的太空”在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上做了大量工作,很期待將來與“太空”開展更多的合作。
快手《看見》團隊從左至右分別是:嚴鴻宇、劉文妍、趙玥、王巍、張慧聰、姜揚、許揚、黃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