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在和蘇聯爭先恐後的發射火箭呢,又比不過人家,美國人的心裏這個糾結啊。

就在這時候,火箭專家馮·布勞恩説服了美國人,美國人願意再試一次。這個馮·布勞恩,就是那個設計了V2火箭的德國科學家,他給美國這顆新衞星起名叫''探索者一號''。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探索者一號成功發射

為什麼起這個名字呢?

他想的是,雖然在發射衞星這件事上,美國沒搶到第一。但是你們蘇聯的發射衞星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啊,只會發出嘟嘟嘟嘟的聲音,別的啥也不會。

我就不一樣了,我要發射就發射一個有用的衞星,而且我這個衞星不是為了將來可以裝上武器去打別人,而是為了探索太空,是為了科學而發射的衞星。

這樣一來,美國要發射的這顆衞星雖然不是第一顆,但功能強大啊,好歹可以從蘇聯贏回來一些面子。為了能順利發射,美國人這次也不願意自找麻煩了,他們降低了難度。

首先他們把探索者一號衞星做得很小,就跟一根棒球的球棒似的。重量只有14公斤,還比不上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體重,你爸爸應該就可以把衞星給舉起來了。把衞星做這麼輕,火箭就不需要太大的推力了,控制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展示的探索者—號1∶ 1等比例模型

那這顆小衞星有什麼用呢?

它裏面安裝了一台科學儀器,專門用來探測太空中的宇宙射線。

宇宙射線是什麼呢?

你肯定知道,太陽會發光對吧?其實太陽除了發光之外,還會吹出各種各樣的帶電粒子,比如電子、質子這些特別小的粒子。人的眼睛是看不見這些粒子的,但是它們會被吹到地球附近。

所以和蘇聯的兩顆衞星相比,探索者一號是有專門的科學任務的,可以收集太空中的數據。

這次美國人可是信心滿滿,覺得發射這麼小的衞星,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

可沒想到,就在美國人準備發射衞星的時候,突然就下起了大雨,還颳起了大風,這雨一下就是兩天。

不敢在這種天氣裏冒險發射,萬一再失敗可就沒法交代了,而且反正已經比蘇聯晚了,不差這兩天的。

在1958年1月31日晚上,氣象台傳來了好消息,天氣變好了,探索者一索者一號的火箭就點火升空了。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探索者—號發射

雖然這次的發射比較簡單,但大家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了,生怕出什麼意外。好在,這次火箭順利地進入了太空。大家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可這心剛放到一半,問題又來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衞星進入軌道之後,它應該是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也就是説90分鐘之後,衞星會轉一圈再回到美國的上空,科學家們會再次收到衞星的信號。收到了這個信號,才能證明衞星成功地進入了軌道。

可科學家們眼巴巴地等了90分鐘,什麼信號都沒收到。美國用了這麼大的努力,難道再次失敗了?衞星沒進入軌道嗎?

馮·布勞恩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決定再多等一會兒。終於在十幾分鍾之後,探索者一號才傳來了信號,這次衞星發射成功了!

那就奇怪了,為什麼會晚十來分鐘。原來,是火箭在起飛時候實際的推力,比設計稍微大一點。所以,衞星被放得更遠了一些,它轉一圈不是9O分鐘,而是115分鐘,所以地面的觀測站才會晚一些收到信號。

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在這裏,我順便給你説一下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衞星軌道是怎麼回事,你可能以為,衞星軌道就是某個固定的軌道,其實不是的,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固定的軌道。

衞星在繞着地球轉的時候,離地球稍遠一些稍近一些都可以,只不過,如果離地球近一些,那轉得就快一些,繞一圈的時間就短了。

當然了,遠一些,轉得就越慢,那繞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

地球衞星的軌道並不是固定的

索者一號衞星持續工作了4個月?一直不停地收集宇宙射線的數據。那這些數據有什麼用嗎?你還別説,科學家還真從這些數據裏,做出了重大發現

天文學家範·艾倫就發現,衞星每次飛到距離地球比較遠的地方,就接收不到宇宙射線了。可是在距稍微近一點的地方,就會收到很強的宇宙射線。範-艾倫認為地球周圍應該圍繞着一圈輻射帶,這就是著名的範艾倫輻射帶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範·艾倫輻射帶

你看,美國人發射的這顆人造衞星,取得了特別重大的發現,瞭解了咱們地球周圍的環境。

這次成功給美國人帶來了信心,他們一口氣,又發射了探索者二號和探索者三號衞星,希望繼續探索地球周圍這個輻射帶。

蘇聯送大型衞星上太空

看到美國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蘇聯當然也不甘示弱,心想,不就是發射科學探索衞星嗎,誰還不會呢?

蘇聯在發射斯普特尼克一號之前,曾經設計過一個功能更完善的也更大的衞星。當時因為趕時間,蘇聯人沒來得及發射。現在機會來了,蘇聯管它叫做斯普特尼克三號。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斯普特尼克三號

這顆衞星的重量超過了一噸,是斯普特尼克一號的16倍,是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100倍。而且斯普特尼克三號帶了12台科學儀器,功能也強大多了,可以特別仔細地研究地球周圍的太空環境。

可是,斯普特尼克三號的發射一開始沒有成功。因為衞星太大了,火箭裏要裝特別多的燃料。而在燃料快要燒完的時候,火箭出現了猛烈的晃動,結果火箭和衞星被晃散架了,全都掉到了地上。

蘇聯人趕緊對火箭和衞星做了一番檢查和維修,好在新的衞星和火箭發射成功了,蘇聯也算是保住了面子。

從這時開始,蘇聯和美國就一個接一個地發射各種衞星做實驗,衞星大戰打得火熱。

你可以想象,蘇聯能把小汽車那麼重的衞星送入太空,説明他們的火箭推力確實是領先美國的。

蘇聯就看不起美國了,説你美國的火箭推力不夠大,只能送小衞星上天,實在是太弱小了。美國也得罵回去,説你蘇聯的衞星又笨重又不實用。

就這樣,兩個國家一邊相互瞧不起,一邊偷偷計劃接下來的任務。接下來要幹什麼呢?

在探索者一號發射的同一年,也就是1958年,美國啓動了載人航天項目''水星計劃''''。蘇聯也緊隨其後,在 1959年啓動了一個,叫''東方計劃''的載人航天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1 字。

轉載請註明: 蘇美太空爭霸:美國的探索者一號的重大發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