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慘營銷+帶貨售假”:直播業信譽經不起“權哥”們揮霍|沸騰

“賣慘營銷+帶貨售假”:直播業信譽經不起“權哥”們揮霍|沸騰

圖源網絡。

“珠寶是塑料的、故事是編的!網紅靠賣慘視頻虛假宣傳收割百萬粉絲”,這樣一則新聞,日前引發廣泛關注。

據看看新聞報道,“權哥講情感”和“權姐講情感”等短視頻賬號,近日通過拍攝家道不幸者的故事,再以搞慈善幫孩子的名義,直播售賣珠寶。很多觀者紛紛落淚慷慨下單,但到貨後卻發現這些珠寶竟然是塑料的,而且貨不對板。據調查,“權哥”視頻中的悲情劇,完全是請人演出,沒一點是真的。

假戲被戳穿後,“權哥”雖然刪除了苦情戲,但是又換了馬甲轉站到下一個平台。而等待那些消費者的,則是退款退貨難。

賣慘營銷,在互聯網世界也是一個經典套路。此前,這一套路被各路“大V”們反覆用在各類社交平台上,用來獲取捐贈、打賞,引流變現。如今,賣慘的套路又被移植到了短視頻場域和直播帶貨等場景中。

賣慘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有講述自己身處慘境,經歷重大變故,又勤勉打工、自強不息的;有講述自己對抗絕症,承受種種病痛,嚐盡人間冷暖,笑面人生的……

在賣慘的“十八般套路”中,“權哥”選擇了“講別人悲情故事,讓粉絲慷慨解囊”的模式。有人或許疑惑,幫助孩子與售賣珠寶之間,這步子跨得或許有點猛,但權哥能圓回來。

權哥説,這是“把負心父親珠寶廠的珠寶強行拍賣,為了資助孩子”。這些珠寶低價義賣,斗大的珍珠,只賣幾百塊。

“賣慘營銷+帶貨售假”:直播業信譽經不起“權哥”們揮霍|沸騰

某條“賣慘”視頻,圖源網絡。

賣慘翻車的事件,曾經多次引起輿論聚焦。此前有自媒體編造“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爸爸”的情節,還有電商冒充“滯銷大爺”做悲情營銷,都曾招致媒體和公眾的廣泛指責。但有些借賣慘營銷者,該承受的不只是道德譴責,他們還觸犯了法律底線,受到法律懲戒。

2015年8月,天津濱海港爆炸事故發生後,19歲女生楊彩蘭發微博文章謊稱父親在爆炸中去世,獲得網友打賞超9萬元人民幣,便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罰款。去年9月,山東臨沂一離異女主播通過直播“賣慘”,以戀愛為名線上詐騙,獲刑3年判罰10萬。

賣慘營銷有時與詐騙犯法確實只有一線之隔,一旦逾越,自有法律“出手”懲治。單就“權哥”這事來看,他向粉絲兜售塑料珠寶,如果查明屬實,就涉嫌欺騙消費者。

虛假作戲、賣慘營銷所造成的危害,不僅僅是對購貨者的欺騙,更是對整體直播生態的傷害。主播們與粉絲通過直播進行互動、帶貨,打的是感情牌與誠信牌,雖然有主播和粉絲多一層的“情感”關聯,但其底層規則本質上就是商品市場的平等交易。

這種交易,如果突破了基本的誠信底線,那是對直播生態基礎規則的破壞。直播帶貨如今已成重要的線上消費形態,這種欺騙性的直播營銷模式,也會影響消費者對這種消費模式的認可與信任,阻礙直播帶貨行業的良性運行與發展。

在如今的直播生態圈,還有很多“權哥”之流的套路“慣犯”,靠作假戲、售假貨發財致富。對於這種行為,平台自然有監督責任。而針對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等行為,也需要各平台配合有關部門,建立起聯防機制,予以有效打擊。

對直播行業來説,無論是賣慘營銷、還是苦情營銷等方式,都是整體生態中的一顆腫瘤。對於這類毒瘤,還需要公眾、媒體、平台、監管部門等多方監督,早發現、早切除。畢竟,直播業的信譽經不起“權哥”們的揮霍,法治也不容他們變着法子坑蒙拐騙。

□和生(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祁倩倩 校對:盧茜

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4 字。

轉載請註明: “賣慘營銷+帶貨售假”:直播業信譽經不起“權哥”們揮霍|沸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