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全手工連續擰開成千上萬的蓋子

將四分之一滴水的試劑

精準點進一排排試管

逐一掃描每一份樣本信息上傳無誤

……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疫情之下

一份“48小時核酸報告”

已經成為了人們出差、拜訪、

就醫等的“通行證”

對於市民來説

“核酸檢測”就是登記採樣、接收報告

但其實

在這兩個動作之間

是集合了大量精細勞動的實驗室檢測過程

那麼

一份高效、準確的核酸報告是怎樣誕生的呢?

↓ ↓ ↓

樣本接收

包裝嚴密的樣本抵達實驗室後經歷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消毒,然後是雙層密封包裝拆袋,最後對標本進行整理編號並錄入系統。

接收程序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每天,上千樣本逐一拆袋、編號、校對和掃描,而且速度要快,絕不能耽誤後續樣本提取和檢測;同時,海量樣本的信息錄入要保證零失誤。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核酸提取

從樣本中提取出核酸,需經歷兩個步驟。檢驗人員佩戴三層手套在生物安全櫃內對整理好的標本進行純手工加樣操作。一個個樣本歷經“擰開蓋-吸樣-加樣-擰上蓋”的操作程序,幾千份樣本就是幾千次的重複操作,檢測人員的手部和肩背部肌肉始終保持高度緊張。這對手速、手力、眼力、腦力都是極大的考驗。一個都不能錯,一個也不能漏,還要避免交叉污染。

為了監測整個提取及檢測過程,還需加入5個質控品,因此一批次96人份的核酸提取程序僅能提取91人份的樣本。隨後,加好的樣本被放入核酸提取儀,核酸提取正式開始。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核酸轉移

核酸檢測體系製備前需提前配好PCR試劑,這個步驟需完全零污染。配置好的試劑被全手工分裝至96孔擴增板中,多少份樣本就需配製多少份試劑,幾千份試劑就是幾千次的加樣量。

提取完成後,檢測人員將提取出來的核酸轉移到提前配好的PCR試劑中,製成反應體系,傳入擴增分析區進行PCR檢測。由於移液量在微升級別,這一過程需嚴格精確操作,同時還必須“快、準、穩”。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核酸擴增

經過複雜的前期製備工作,91人份核酸檢測體系才能在PCR儀上進行擴增檢測。再歷時約2小時的擴增檢測,而且中間不能有停頓、不能有斷電、不能有儀器故障,91人份核酸檢測才能完成。

如遇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這一批次的核酸樣本則需要從核酸提取重新開始。批次上樣的模式,不能中途停止,不能隨到隨做,擴增儀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核酸檢測能力。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結果審核

擴增結束後,檢測人員需要對擴增結果進行分析。包括擴增曲線分析、基線設置、查看原始數據和陰陽性質控結果等等。陰陽性質控全部在控、排除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確認無誤後方可審核。至此,一份合格的核酸檢測報告才算完成。

核酸檢測人員

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新冠核酸檢測不同於其它病毒檢測,檢測人員需要穿着三級防護裝置進入到密閉負壓的實驗室工作,行動受限、悶熱、汗流浹背、通宵達旦就是核酸檢測工作的日常。

24小時開機、接到電話即奔赴檢測一線幾乎成了檢驗人習以為常的經歷。有時接到緊急篩查任務已是夜晚,部分檢測人員儘管白天已經工作了十幾個小時卻毅然再次投入到核酸檢測的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全力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每一位檢驗人馬不停蹄、恪盡職守,為了每一個人獲得及時而準確的報告而努力埋首於幕後,守護着我們的日常順利運轉。

辛苦了

向你們致敬!

綜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新聞晨報

來源:新聞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9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原來,我們的核酸檢測報告是這樣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