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雷軍賞識,但堅持自己創業,現在他過的怎麼樣?

“都説四十不惑,我覺得自己提前到了。無論是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公司未來發展,現在都很清晰。”

畢業於武漢大學的屈偉,是位80後創業者,氫元數據是他的第二次創業。畢業之後,屈偉原本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在北京立足。在雷軍的鼓勵下,加之懷揣着改變世界的夢想與使命感,走上創業的道路。

回顧第一次創業,屈偉用「匆忙」來形容,6年之間,自己並沒有做好一個創業者的準備。在團隊管理、人際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公司受困於規模,最後選擇被上市公司併購。

接觸易經之後,讓屈偉對創業、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期間,雷軍曾找他加入創業團隊,但是屈偉拒絕了,“既然選擇了創業這條路,我就要走到底,有一種使命感未完成的力量在驅動着我。”

對屈偉來説,創業也是不斷認識、改變自己的過程。比起第一次創業時的「仗劍走天涯」,現在的他,抹去性格上的稜角,多了一份沉穩,能夠從全局來規劃公司的發展。

而不變的是,他想用大數據去做點事情的使命。

讓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幫助企業轉型,是他一直想從事的方向。2018年年底,屈偉開啓第二次創業,回到熟悉的大數據賽道上,幫助企業解決“生存”和“增長”兩個最直接的問題。

保生存方面,即通過大數據還原真相,來為危機漩渦中的當事主體提供對話改善的空間;促增長方面,即化危為機,做好品牌的塑造和升級。比如某知名保險公司有款產品,網絡上對它誤解的聲音比重非常大。氫元數據通過大數據追蹤背後負面聲音,找出核心問題所在。讓這個產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80%負面提升到了80%正面。

簡單而言,氫元數據就是運用大數據,幫助企業進行市場決策、數據監測和品牌競爭分析等。以精細化運營體系為核心,在近兩年的時間裏,氫元數據相繼服務了幾十家互聯網、能源、保險、快消等行業的領軍企業。

不同於第一次創業,現在屈偉已經完全把自己融進創業者的殼子裏,對公司的定位和方向都很清晰。“一旦你目標清晰了,你的路都很明確了,怎麼走的問題那就容易了。”

從“傲氣”到“否定自己”

2007年,從武大畢業兩年半,屈偉開發了一款站長CMS軟件NiceWords,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並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雷軍。

在雷軍的鼓勵及兩個合夥人的幫助下,屈偉於2008年成立紅麥軟件。成立三四年之後,包括像騰訊、百度當時主流的互聯網公司和滴滴等新型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公司的客户。

如今回想起來,屈偉用「高傲」形容當時的心態,比如對互聯網運營熟稔於心的他,經常會寫評論文章、寫博客,分析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觀點犀利、鮮明,經常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那個時候的夢想很大,總覺得最牛的公司也不過如此,我得去做點改變世界的生意。”屈偉説。

申新是2010年加入紅麥軟件的,對屈偉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比較靦腆的技術男,不愛説話。他記得去公司的第一天,屈偉正在跟員工講一個編碼程序,思維邏輯都很嚴謹。

“我是東北人,比較習慣傳統的國企機制,加入紅麥軟件之後,感覺到整個團隊氣氛是特別積極向上的,是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團隊。”申新覺得,屈偉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感覺同樣一個技術產品,別人也許實現不了,但是他可以實現。他對專業技能要求也比較嚴格,但是會給程序員試錯的空間,並且願意把自己的一些資源分享給你,充分給你信任,讓你放手去做。”

以程序員身份創業,對屈偉來説,是一把雙刃劍。創業到第三年,屈偉感受到“不對勁”,因為公司一直沒有主動開發客户,規模沒有增長起來,仍然處於養活自己的階段。

“我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技術或者是一個產品人員這種思維在運作,看不到全局,所以對公司的運營、對自己的定位都不清晰。等醒悟過來,時間已經有點晚了。”屈偉告訴獵雲網,公司成立三年時間裏,沒有CEO,他給自己的名片上印的是副總裁。如今回憶起來,他覺得自己是不想承擔那份「責任」。

意識到問題之後,屈偉對公司架構進行了調整,挖到一些很牛的銷售團隊加入,但是並沒有產生1 1>2的效果,主要是團隊之間配合度不太夠,溝通不通暢。

時間走到2014年,在中關村立方庭,與屈偉同時創業的,還有知乎的周源、趣店的羅敏。眼看着周圍的公司一個個做大起來,而自己的公司規模做不起來,屈偉變得焦慮起來,甚至開始否定自己。

2014年底,一家上市公司給紅麥軟件拋來“橄欖枝”,屈偉也正好想去大的企業感受一下經營管理的模式,便同意併購。

“後來,大家一塊去吃飯慶祝,當時他特別感慨,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特別理性的人,但那一刻他很感性。他梳理了過去創業的經歷,也準備在新的平台上,大幹一場。”申新説,一直以來,屈偉就像一個舵手,指導整個團隊的方向,團隊成員當時也都是激動中帶着感動。

然而,併購後的結果卻事與願違。由於合同上很多條件沒有寫清楚,導致當時踩了很多“坑”。最後,由於違背了併購初衷,屈偉與團隊便匆忙的離開了。

“不惑”

第一次創業之後,留給屈偉更多的是困惑,“很多事情,想不明白”。

屈偉是湖北麻城人,用他自己的話説,是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無論是學業上,還是工作上,他從來都是「不認命」,他覺得自己有一種能力——可以把自己的「不優秀」調成「優秀」。

比如初中時候,他轉到麻城的城區去上學,各種不適應之下,成績下滑很嚴重。他會及時調整自己,到了初二的時候,成績已經名列前茅。大二的時候,屈偉想當程序員,本來是水利專業的他,就把圖書館所有值得看的編程類書籍都看一遍。大三的時候,屈偉成立了網頁製作協會,自己做會長,還為校內老師做了很多項目,這在當時武大校園內,也算得上是一件很牛的事兒。

所以,公司發展到中間的時候,屈偉一度覺得,自己也是可以把公司「調」好的。但是創業6年,公司卻沒有起來。整個2015年,極大的落差心理,讓屈偉很焦慮、迷茫。“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創業,而且去上市公司之後,溝通的也不是很好,就覺得好像哪都不行。”

休息時間裏,屈偉一直在思考兩件事。第一,對自己的定位非常不清晰,創業的心態應該是,需要你做什麼,你就要做什麼。作為一個TO B的企業,你不只是程序員、不只是CEO,你也是個銷售。第二,與人合作的能力,對創業者來説是很重要的。

屈偉説,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低頭走路的時候,也要抬頭看天。創業者不能只是埋頭苦幹,還需要去做很多事情,來經營好公司。

2017年,偶然接觸到易經之後,讓屈偉結束了這場心理纏鬥。對於人生、對於公司,他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過去,屈偉掉入了一個叫「宿命論」的理念中,認為命定了就不動了。現在,他明白命運是可以調整的,所以,第二次創業之後,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的成長變化也非常大。

現在,屈偉習慣每天打坐半個小時,在這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獲得一個第三方視角,去審視、去反思自己的一切行為。

“他比較謙虛,總覺得自己公司沒有做大,總想總結一些創業的教訓,老説自己的性格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申新説,其實與屈偉共事十年,他一直都很相信屈偉的“領導能力”。

不過,申新坦言,接觸易經之後,他確實變化了很多。在一起開會時,感覺他現在格局更高,看的事情更遠。而且,他學會順勢而為,比如在這次疫情中,如何主動尋找機會。

“都説四十不惑,我覺得自己提前到了。我現在更加了解自己,也分析到過去一些看似偶然的決定,背後都有其邏輯。對於未來,我也有了清晰的規劃。”屈偉説。

變化與轉型

在第一次創業的十年之後,2018年年底,屈偉訂好創業方向是智慧數據驅動商業決策,希望繼續拿大數據技術去服務於企業客户。

總體而言,氫元數據就是通過一套保生存、促增長的產品線,讓企業獲得收益。由於傳統輿情,只能被動的應對、解決危機。但是氫元數據,化被動為主動,把一些危機事件變成企業的機遇,頗受企業認可。

這兩年,屈偉也在不斷地嘗試,比如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保護知識產權。比如,氫元數據有跟視覺中國合作,幫助他們進行盜版圖片的追溯和固證。

未來,屈偉希望能把大數據用在具體的行業和領域裏面,幫助企業做決策。“我還在探索中,還沒有特別清晰、明朗的行業方向,我希望未來一兩年明確好1~2個非常具體的細分的領域,深入下去。可能那個時候,就是企業能夠騰飛的時候。”

現在公司業務還沒有呈現爆炸式增長,屈偉也並不着急去融資。“創業是給自己創業的,不是創業給別人看的,所以不需要在意別人説你到底有多少市值、有沒有融資和到底怎麼樣等等,專心把業務模型跑通了,才是關鍵。”

目前,氫元數據主要服務的客户還是大型公司,隨着模式的成熟,會進一步拓展。用大數據解決營銷問題的公司有很多,屈偉希望通過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的運營服務,讓服務口碑是超出用户的預期,來保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長期穩定之道。

但作為一個TO大B的公司,屈偉也意識到,現在團隊整體銷售力量偏弱,理論上應該是銷售很強才對,但現在主要靠的是產品。

“這也是今年我要轉型的地方,我也要做銷售。”第二次創業,對於創業者身份,屈偉顯然做足了準備,並且主動讓自己去嘗試不同的業務。屈偉説,現在不會考慮自己喜不喜歡,就做了再説。事實證明,疫情這幾個月期間,效果非常明顯。

使命感

“使命沒有完成,得繼續。”談及為何開啓第二次創業,屈偉如此説道。

在屈偉看來,創業者的核心是找到什麼是你該做的,然後把它做好。而且這個事是你必須做下去,你不可能繞了。

疫情期間,作為北京麻城商會秘書長,屈偉組織協會成員,把抗疫物資送到家鄉。在馳援麻城過程中,也讓屈偉收穫頗多:首先,這考驗着自己的組織能力,需要把這個相對鬆散的團隊組織好,才能發揮最大力量。其次,一直在互聯網行業深耕,這次與商會里面各行各業的人接觸和溝通,可以瞭解他們的思維模式。

“所以,看上去好像我們做了一個公益的事,也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內心的那種愉悦感很強。”最主要的是,對未來如何帶自己的團隊,從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他也有了新的思考。

屈偉第二次創業的團隊中,有4位核心成員,都是從第一次創業就一直跟着他。申新就是其中一個,他説第二次依舊選擇與屈偉並肩作戰,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事情,沒有過多的想法,就是非常堅定的信任屈偉。再者,自己是東北人,很注重這種兄弟情義。

“大家都是想着一起做事,插一杆旗、一條心,就往前衝。”申新説。

創業是九死一生,屈偉説,能有一幫相互信任的人一起努力,是彌足珍貴的。“就算哪一天創業真的遇到危機、遇到困難,大家一起扛。這種感覺,我覺得是拿別的東西換不來的。”

“因為説實話,在北京這個地方,大部分團隊成員,從本質上説,都是背井離鄉的,都會有漂泊感。當大家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抱團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找到了‘根’。”屈偉説,對創業者來説,團隊是最重要的,團隊在的話,人就是有底氣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84 字。

轉載請註明: 曾獲雷軍賞識,但堅持自己創業,現在他過的怎麼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