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根鋼針到底刺痛了誰?小白三分鐘帶你瞭解針刺實驗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科技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有一根鋼針很火,還引發了一場罵戰,究竟是什麼鋼針這麼火,逼得大家在網上嗶嗶賴賴,小白按照發生的時間線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2020年3月

以安全為最大賣點的比亞迪刀片電池上市,並在發佈會上公佈了刀片電池與其競品針刺實驗對比的圖片,實驗結果為比亞迪刀片電池完勝與其對比的三元鋰電池和硫酸鐵鋰塊狀電池。

 

2020年5月21日

導火索出現,名為@小魚鋰電的微博博主發佈了其對寧德時代811三元電池的針刺實驗視頻,從實驗視頻來看,被鋼針穿刺後的電池出現明顯起火現象。

 

2020年5月22日

寧德時代官方微博發佈一條微博,內容為:“是什麼阻礙了寧德時代做針刺實驗?是技術?是體制?是巨頭的面子?不,是鋼針!”,同時還附上了寧德時代三元電池包針刺實驗的視頻,從視頻來看,實驗用的鋼針因為刺不穿電池包而斷了。

 

2020年5月23日

寧德時代官方微博這個事件發佈微博,內容為:“寧德時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電芯通過針刺實驗的激素,但是為什麼沒有推廣?通過針刺測試=電池安全?”

 

2020年5月24日

比亞迪銷售副總李雲飛發佈微博,其微博核心觀點為:針沒有刺穿電池包引發電池短路實驗已經是失敗的,針刺實驗的目的是要讓電池短路,以觀察電池的熱失控情況。

 

2020年5月25日

一名微博名為David工科男的寧德時代工程師發佈微博,表示李雲飛的觀點存在技術漏洞,並且嘲諷了一波李雲飛。

 

事件發生後,有投資者向寧德時代董事長進行提問,其中有提到電池安全測試的問題,寧德時代董事長稱:“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於電池的安全”,正是這幅截圖引發了網絡上的熱度。

 

相信看到這裏大家都明白得七七八八了,總的來説網絡上大家認為大致觀點為比亞迪認為寧德時代的針刺實驗是失敗的,寧德時代認為比亞迪濫用實驗證明其電池安全。不僅如此,從上述的時間線還能引出幾個問題:

1.寧德時代視頻中的實驗是否能成功證明其電池包通過針刺實驗?

2.通過針刺測試是否等於電池安全?

3.動力電池的安全標準除了針刺實驗還有什麼?

4.寧德時代董事長真的説比亞迪濫用實驗嗎?

 

對於這事件批評某一方的文章相信大家看多了,那小白就圍繞着這四個問題,帶大家從三個方面瞭解一下這次的事件。

 

 

什麼是針刺實驗?

從《動力電池安全解決方案研究進展》劉貫東 尚隨軍這篇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紅線標記的地方可以看到,針刺實驗對於動力電池來説是屬於機械濫用,所以寧德時代董事長所説的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比亞迪濫用實驗”,而是指對於電池的機械濫用實驗,大家多少有一點曲解意思。

 

那針刺實驗是什麼呢?我們粉色標記的地方接下去看,機械濫用、電濫用、熱濫用的共同特點是先引發電池的熱失控,而熱失控是指電池温度急劇升温,最終引起電池過熱、起火和爆炸現象。

 

所以比亞迪副總的觀點並不是全錯的,那究竟寧德時代的針刺實驗有沒有失敗呢?

 

同樣是出自同一篇論文,從上述粉線標記的文段來看,對於動力電池的安全測試是要求從單體到電池系統的結構設計是安全穩固的,所以説寧德時代的針刺實驗不能説是失敗的。

 

雖説實驗不能定義為失敗,但是寧德時代沒有換一隻鋼針重新做一次成功穿破電池包的實驗給大家看,這種行為是否有一點避重就輕,轉移視線呢?

 

 

動力電池的安全標準有什麼呢?

針刺實驗是否為電池包唯一安全標準呢?這個問題就可以看一下國家公佈的GB3038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小白現在來為大家整理一下安全要求。

 

從小白整理的安全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是沒有針刺實驗的,所以我們可以把針刺實驗理解成考試中的附加題,並不能把“通過針刺實驗=電池安全”作為真命題。

 

 

對於這件事件我們要做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小白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從2019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可以看到,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不僅僅是國內的一哥二哥,在全球排名也名列前茅。@小魚鋰電做的這個實驗本意應該是給國內廠家打響警鐘,是時候要注意自己的電池是否安全。

 

但事實上這件事情放到網絡上就變成了猶如私生飯打架一般的罵戰,在上述幾篇微博下,不難看到這些言論。

 

小白不知是水軍刷輿論還是真的有腦殘粉的存在,現在我們應該做的不是一起督促寧德時代重新做一次實驗自證清白嗎?用動力電池還能用出優越感?是不是用南孚的就該鄙視用555的?

 

夏天來了,電動車自燃事件又開始漸漸出現,不僅僅是温度高,在南方地區下雨積水也是對電動車電池安全的一大考驗。

 

電動車自燃不僅僅是車主的事情,分分鐘還會波及大家的生命安全,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內燃機已經發展了上百年,而電動車是新興品種,不管是動力電池的技術還是對其安全方面的標準肯定不如汽油車版成熟。

小白覺得這個就是契機,讓大家把目光都放在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上,而不是那卑微的優越感。

在回到這篇文章的題目,這根鋼針究竟刺痛了誰?痛的可能只有消費者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