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7月23日,在上海報業集團和上海閔行區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界面·財聯社主辦、科創板日報承辦的“科創板一週年峯會”上,博士科技榮獲“最佳科創服務生態機構”。
同日,博士科技宣佈完成由賽伯樂投資集團領投的逾億元的Pre A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博士科技源自於2001年由廣州市政府發起成立的廣州博士俱樂部,擁有萬餘名博士會員。依託這些“高智資源”,博士科技專注於為企業等創新主體提供相關的技術轉移服務。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專訪時,博士科技總裁倪浩表示,相比於其他技術轉移機構,其找到了一套能夠提高技術轉移效率的模型,該模型可藉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落地,在落地過程中博士科技也有自己的方法論和工具。
前述模型、方法論及工具則依靠博士科技“多年來對行業生態的理解和積累,幾乎很少有別的機構能做到。”倪浩稱,未來,其將向科創板發起衝擊,立志成為科創板上的“技術轉移第一股”。
“互聯網+”的新模式
什麼是技術轉移呢?據悉,該過程是指一種技術(包括成熟技術和處於發明狀態的技術)由其起源地點或實踐領域轉而應用於其他地點或領域的過程。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這是一條老賽道,該概念最早脱胎於2003年國家提出的中國網上技術交易服務平台,距今已有17年發展史。
此間,包括高等院校、創業中心、社會組織等均有參與其中。博士科技的母胎亦在此期間形成。倪浩稱,此類機構普遍具有小、散、低端、被動的特點,“相對隨着政策走,始於政策而又囿於政策。”
倪浩認為,互聯網+大數據可以成為解決行業痛點的一種方法。“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有足夠多的技術人才,比如博士和足夠多的企業,那麼技術轉移就一定會在這二者之間自然發生。”
基於此,在過去11年中,博士科技共投入6700萬元用於平台工具開發,為技術需求及人才資源畫像、貼標籤,並有效提高了匹配率。“過去一年幾十個訂單,現在有幾百個訂單,數據還在增長。”倪浩表示,近幾年,其已實現近1000個人才及項目的區域產業落地,促成科技成果轉化交易超過70億元。
技術轉移行業面臨的問題
倪浩認為,技術轉移行業的特性之一系服務週期很長,“轉移的結束才是轉化的開始,在後續對接過程中可能又會有新的技術問題、有知識產權問題、市場的問題等。”
基於此,博士科技打造出了一支500餘人的高學歷、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團隊,併成立於了博士雲平台、博士商學院,博士創新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創新發展中心、產業發展中心、基金管理中心、知識產權中心等,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務,並逐步涉足投資領域。
“我們做這些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在技術轉移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有這些新需求。”倪浩稱,未來博士科技的商業模式更傾向於成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平台型公司,進而與專業機構一起合作提供各類專業服務。
比如,在廣東省佛山市,博士科技與當地陶瓷業龍頭企業東鵬陶瓷合作成立了產業創新綜合體,圍繞陶瓷開展垂直的技術交易、投融資、產業孵化等;而在上海市嘉定區,博士科技則與賽伯樂、嘉定區政府、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合作進行招才引智、創業服務等工作。
“龍頭企業像柱子,可以撐起技術服務的一整張網絡。”倪浩表示, 其認為科創板對科技人才而言是個機會,也會成為具有工科背景的技術人才去創業的一股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