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裏“拌”砂石 物聯網上“看”工地

實驗室裏“拌”砂石 物聯網上“看”工地

近日,南沿江鐵路南京段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通訊員 高敏 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琦攝

入伏後,南沿江鐵路南京段(1標段)進入“大幹100天”的加速建設期。記者19日來到位於江寧區的施工現場和緊鄰的架樑現場預製梁場,目前南京段已經完成所需鋼筋混凝土箱梁預製箱梁74榀,架設箱梁28榀。而梁場旁一個充滿“智慧”的工地實驗室,顛覆了記者對鐵路建設的傳統印象。

“每批材料進入梁場生產前,必須先經過這個實驗室檢測,合格後才能用於生產。”中鐵四局江寧制梁場場長杜誠對記者説。

記者走進實驗室,實驗人員正在對即將進場的一批砂石進行檢測:將砂石樣本稱重後,倒入實驗容器,再倒入化學試劑將砂石覆蓋,進行靜置。“我們正在進行的是砂石有機物測試,(靜置)24小時後,如果顏色深於對比試劑,説明這批砂石的有機物含量高於標準,那這批砂石直接判定不合格,不得進入工廠。”工地試驗室主任範健對記者説,“有機物含量過高的砂石投入生產,會使拌和後的混凝土老化速度加快,影響整個箱梁的耐久性。”

除了有機物檢測,砂石還要進行含泥量、細度模數、堆積密度等12項測試。記者獲悉,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包括砂石、水泥和粉煤灰,僅這3種主要材料的檢測,加起來就將近40項。

不僅有化學實驗室,在南沿江鐵路南京段中鐵四局項目部裏,還有一個智慧管理平台。這個智慧管理系統將項目生產和日常管理業務數據進行統一關聯、融合、分析,可以調取、分析並處理每個環節的生產情況,並通過大屏幕對整個施工現場進行24小時監控。

南沿江鐵路南京段信息化管理員李格指着大屏對記者説,“你看這個鐵路高架動態進度示意圖,白色是還沒有施工部分,綠色是目前正在施工的部分,紅色則是已經完成的部分。現場上傳工程進度之後,這個圖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概括來説,就是將物聯網的概念應用到項目管理上,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對現場進行實時監測、量測和監控,將現場人員信息、設備使用狀態信息等內容進行集中展現。”南沿江鐵路1標項目書記高敏介紹,比如,南沿江鐵路的標準梁採用的是工廠化生產,工廠也連接着智慧平台,工廠現場的儀器與信息中心聯網,每一榀預製箱梁內鋼筋的張拉壓漿數據參數、靜載實驗的數據變化,都可以實時通過生產設備上傳系統生成。

這套智慧系統不僅“智慧”還很“透明”,除了全流程服務生產、建造過程,對於已經建好的鐵路高架部分還可以進行沉降、耐壓等動態數據的每日記錄,更與南沿江鐵路的總指揮部相連。“總指揮部可以隨時調取我們平台的信息,查看進度和工程質量。”中鐵四局南沿江鐵路1標總工程師黃志説。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來源:南京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7 字。

轉載請註明: 實驗室裏“拌”砂石 物聯網上“看”工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