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金融界】華夏幸福顧強:新基建為未來的智慧社會提供基礎支撐
金融界:新基建的七大領域,除了5G手機、新能源充電樁之外,其他部分似乎離我們的普通老百姓生活較遠,給人一種屬於新基建只是圍繞在高科技技術周圍的感覺,對此,我想請教您新基建會在多大程度影響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百姓是否能從中獲益?
顧強:首先從社會經濟轉型的角度來看,我們過去把未來的社會稱為信息社會。在過去20年當中,我們搞科技信息化,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我們試圖建設一個信息社會。我們的願景是什麼呢?願景是智慧社會。既然叫智慧社會,就一定區別先前的傳統社會。智慧社會需要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對於老百姓而言,新基建為我們的智慧生活、智慧生產、智慧社會的運行和治理提供了一個基礎支撐。以交通出行為例,當我們有出行需求時,我們更習慣於用手機APP來購票,而並非親自動身去車站排隊購票。不僅僅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譬如高鐵、智能電話、城際鐵路等等,這些網絡它本身也高度地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事實上未來的智慧社會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化,更加數字化,更加網聯化的趨勢發展,社會治理方式可能會有巨大的變化。相較於個人,我們現在已經處於智慧社會的過渡階段了,大家每天都最能體會到的就是不必隨身攜帶錢包,購物不用現金;無論上公交、地鐵,還是停車,還是去支付,還是去繳費等等,原本需要線下完成的環節現在統統可以線上完成。這就是我所説的數字化的過程,也是萬物互聯的過程。所以未來的圖景就是一個智能化的社會,而基礎設施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基礎化的支撐。
這次疫情深深的影響和改變了人民羣眾的生活方式。例如,一些單位選擇靈活辦公,給予員工可以選擇遠程支持的方式繼續完成工作任務。再例如説,線上會議成為了一個新趨勢,也同樣造就了ZOOM,釘釘,騰訊會議等一批優秀軟件的誕生,所以我認為,新基建對我們的改變是無時不在的,無處不在的,無所不在的,實際上我們今天已經處於這樣的一個數字化浪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