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20日報道: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對廣大投資者來説是個有些神秘的地方。在科創板開市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在上市審核中心會議室見到了陳聰聰。眼前這個“85後”年輕姑娘,竟然是審核中心的元老級人物。
幾十易其稿 審核規則“磨”出來
2018年11月,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傳來重磅消息: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消息公佈的當天下午,陳聰聰就立即被召入上交所註冊制籌備組,成為首批7名成員之一,從此開啓了與時間賽跑、向資本市場交出合格改革答卷的奮鬥征程。
擺在籌備組眼前的第一個問題是,科創板是一個全新的板塊,註冊制在國內也沒有經驗可循。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回想起籌備期間的艱辛和困難,陳聰聰仍然記憶猶新。
那段時間,籌備組所有成員都過着“007”的高強度快節奏生活。科創板股票上市審核規則、審核問答等重要業務規則,都是一字一字打磨出來的,草稿被退回來重寫也是常有的事。數不清多少個夜晚,陳聰聰和同事們踏着零點的鐘聲走出上海證券大廈。回到家,一歲的女兒已經在牀上熟睡,來不及道聲晚安。
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試驗田,試驗田上的每一步腳印都是探索。為了儘可能為科創板及註冊制改革夯實規則基礎,每個字都精雕細琢。按照《審核規則》,交易所將從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的角度,對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進行信息披露審核。陳聰聰還記得,為推敲一些細節、措辭,大家不斷頭腦風暴。比如,在審核內容方面,關注點是放在“齊備性”還是“充分性”上,體現出不同的審核思路,陳聰聰和同事們從投資者決策需求的角度進行了反覆討論。
首創“建設性審核” 發行審核提質增效
沒有理工科專業背景,能不能當好科創板審核員?面對記者的疑問,陳聰聰娓娓道來,“我是會計專業出身,突然換了‘賽道’,面對業務模式新穎的科技企業,起初確實有一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但陳聰聰認為轉型並不算太困難。科創企業屬性各不相同,為了補上知識盲區,陳聰聰常常在審核中心加班到半夜,回家繼續研究兩小時,這才能踏踏實實地睡覺休息。
她這樣如飢似渴地學習國內外行業知識,短短時間內成為審核科技企業的行家裏手。“要審核一家公司,必須先了解這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少申請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擁有“卡脖子”技術,在國內鮮有同類公司可以對比,這就需要陳聰聰查閲國外同類公司的資料做對比。陳聰聰説,審核其實也是個經驗活,“對某個行業瞭解了,審核起該領域公司來,也就熟能生巧了。”
科創板剛起步,陳聰聰和同事們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為了提高審核效率,減少低質量的問詢,降低企業上市負擔,陳聰聰提出了“建設性審核”方法,本着共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儘快促進合規發行上市的建設性目的,有效減少無效問詢和反覆問詢輪次。在打造出第一批問詢函示範樣本後,積極探索審核問詢“2.0”版本,為全面推進審核問詢工作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
相比審核問詢“1.0”版本,“2.0”版本的首輪問詢問題由平均47.4個減少至30.2個,降幅36%;扣除補充財報和問詢回覆耗時,受理至上會審核端時間平均僅47天;問詢超過三輪企業佔比由46%下降到25%。“審核問詢依舊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但問詢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更協同,避免了‘題海戰術’和‘免責式問詢’。”陳聰聰説,“便利企業更好利用資本市場實現發展,從而服務實體經濟,這也是我們的初心。”
採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採訪前陳聰聰剛參加完一個內部會議,採訪結束後她還要看材料,兩天內必須發出一份首輪問詢函。目前,她的手頭有12單未審結項目,彷彿有個無形的沙漏在計時,一切審核節點都要嚴格按相關規則完成。“這份工作和數字打交道挺枯燥的,不過當參透了公司數據與業務之間的微妙規律,其實也挺有意思。”陳聰聰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