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中國聯通強迫用户激活使用5G卡,消費者感覺被5G了。對此,媒體調查發現,運營商公佈的5G用户數據和工信部公佈的數據有出入,比如5G套餐用户數超過5G手機出貨量,等等。
從通信基站的建設到運營商推出的各類套餐,隨着新基建的落地,5G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也成為電信運營商搶佔市場的風口。但從報道來看,其中似乎隱藏着不少套路。
比如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為4421萬部,而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兩家運營商公佈的5G套餐用户數,就超過6500萬户。這種數據上的出入,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很多沒有正常使用5G網絡的用户也被算在5G用户內了。比如報道提到,即便用的是4G套餐,但如果手機是5G手機,也算5G用户。
中國信通院公佈的5G手機出貨量及佔比 © 中國信通院
對運營商來説,5G新風口,用户數的多少是競爭力的直接體現。事實上,幾大運營商在此前都曾公佈用户目標,比如中國移動2020年的5G套餐用户數目標為1億户,中國電信全年5G套餐用户淨增目標為6000萬到8000萬。這也反映出,5G領域的競爭之激烈。
然而,數據統計上的寬口徑,讓很多用户“被5G”了,營造出一種虛假的繁榮。更重要的是,數字統計遊戲背後,運營商的業績增長壓力容易衍生出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的各類市場亂象。
此前就有媒體對其套路進行了梳理。比如其一,客服多次致電,用“那我這邊直接幫你登記了”類似設定好的話術,在消費者沒反應過來的前提下,“直接登記”,誘導其升級到5G套餐;再比如,辦理5G套餐容易,但退訂卻異常麻煩。在網上,類似投訴可謂相當常見。
運營商為了擴大市場規模爭相拉攏用户,可以理解,但不能仰仗着壟斷的地位,店大欺客。2018年工信部曾專門發文《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規範電信資費營銷行為的通知》,提醒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虛假宣傳、片面誇大或混淆資費優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誤解的宣傳”,充分尊重用户自主選擇權。
中國電信公佈的5G套餐用户數 © 中國電信
對消費者來説,運營商通過各種手段忽悠用户辦理5G套餐,已經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在用户數據統計上玩套路,同樣是一種誤導,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當前的5G發展已經足夠成熟了。
但事實上,從公認的5G元年2019年至今,不過短短一年時間,5G的發展,尤其是相關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才剛剛起步,其建設難度和投入要比4G網絡高很多。比如根據報道,2020年的幾大運營商在5G建設上,合計共將投入1973億元,這和萬億規模的總投入相比,依舊相距甚遠。
5G通信基礎設施的高投入,和較長的建設過程,決定了完全商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行業發展成熟之前,相對於4G,其在網速、信號、價格等層面未必會有絕對的優勢。這其實也正是大部分用户依然使用4G網絡的重要原因。
這種前提下,運營商更應該做的是加快5G新基建投入,不斷提高基站的覆蓋率,降低5G資費門檻,提升用户體驗,而不是在數據上做文章,用盡套路搶奪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