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網 蒼結 | 撰文
9 月7日,有“量子通信第一股”之稱的國盾量子盤中大跌,股價最低下探至215.05元,是為上市以來最低。
今年7月9日,國盾量子在科創板上市,其開盤價為每股280元,較發行價上漲650%。
上市之初,國盾量子股價一度漲至496元,市值達到396億元。此後,國盾量子股價從496元跌至215.05元,累計跌幅約57%;其市值則跌破180億元,市值累計蒸發超210億元。
上市至今兩個月,國盾量子的股價、市值雙雙腰斬。
本世紀初潘建偉從歐洲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量子信息實驗室。之後他用近20年的時間,由概念到企業,最終將量子通信成功上市。
回國初期,潘建偉和同事們萌生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的初步構想,“量子科學實驗衞星”是該構想的關鍵點。2011年“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啓動研製,2016年“墨子號”衞星發射升空。潘建偉構想,到2030年我國將率先建成全球化量子通信衞星網絡。
上市當天,國盾量子董事長彭承志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投身“星地一體”廣域量子網絡建設,為政務、金融、電力、國防等行業提供量子安全組網及應用解決方案;致力於把自主可控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融入國家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場拓展和商業化應用。
但一直以來,圍繞量子通信、量子星座都存在大量爭議。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為,所謂“量子通信第一股”,或是科學家與資本的一場預謀。
在招股書中,國盾量子公佈了技術開發、市場開拓、業績波動、研發投入增加、核心技術人員流失、政府補助變化、產品大規模產業化等25項風險。
2020年半年報顯示,國盾量子上半年實現營收1606.12萬元,同比減少32.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1334.51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收窄42.55%。而其上半年的研發投入約為同期營收的兩倍,合計3073.38萬元。
國盾量子將自己定位於量子通信產品和相關技術服務供應商,其盈利模式是通過將量子通信產品(服務)銷售給量子通信網絡系統集成商,最終用於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城域網和局域網,以及以網絡建設為基礎的行業示範應用,從而實現盈利。
但這應該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現階段,國盾量子的業務主要依託於國家和地方政府推進的眾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項目,其產品(服務)雖已在政務、金融、電力等領域開展應用試點,不過大規模落地尚需時日。
此外國盾量子認為,未來量子通信要落地還需解決多項關鍵技術,其中之一是“星-地自由空間量子通信技術”。
據悉,該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方式。在該技術之下,不僅要構建太空中的量子衞星網絡,而且還要建設大量量子通信地面站——它是量子通信網絡應用落地的重要設施,其部署規模將遠超量子通信衞星。
從概念到企業,再從企業到產業,國盾量子能否靠一己之力實現?拋開物理理論,或許這才是最大的未知數。
【來源:泰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